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中紀委網站評論:西湖的柳樹不僅在詞人筆下,也在老百姓心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聶新鑫 | 發佈時間2022-05-19 09:44:18    

   “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煙柳畫橋,西湖的柳樹,不僅在詞人的筆下,也在杭州的人文歷史中和老百姓的心頭。

609.jpg

  沿西湖的7棵柳樹已補植完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

  近期,杭州西湖邊景觀提升改造,在斷橋邊移走了7棵柳樹,並換種成了月季花,引發杭州市民和網友熱議。目前,西湖景區已在該路段將柳樹補種,杭州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也為柳樹移栽事件的發生表示了歉意。

  沒有柳樹的西湖,是不完整的西湖。《西湖志》記載:“濱湖垂柳萬株,間以桃杏梅李。”柳樹喜水,沿岸而生,長居湖畔,在久長歲月中,已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共同組成了“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風光。柳樹,在中國文學中歷史悠久,早在《詩經》中的《小雅·採薇》就記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西湖的柳,更是在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喜愛與藝術創造下,呈現出柔美動人、意蘊雋永的形象——“西湖楊柳風流絕。滿樓青春看贈別。”“遙想西湖煙柳色,深春風露水邊聲。”“最憶西湖柳陰底,扁舟欲去尚徘徊。”

  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交相輝映,西湖被譽為“自然與人類共同的作品”,展現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豐碩成果。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産。2013年5月,西湖文化景觀的代表“西湖十景”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柳浪聞鶯……這些美輪美奐的名字從景觀而來,又因為名字背後的歷史典故、音詩畫藝術作品而讓景觀更為聲名遠播。獨特的文化正是西湖的靈魂。西湖的景致與文化很多都與柳樹有關。如果沒有了柳樹,哪還會有蘇堤的“春色初搖”、白堤的“綠楊陰裏”,斷橋惜別少了柳絲繾綣,早鶯又將何處尋暖樹?

  西湖,不僅是杭州的文化名片、獨特標識,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她的一草一木,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她的特色風貌。這次西湖沿湖柳樹移栽的初衷是為了綠化改造,工作人員曾表示沿湖柳樹由於生長在懸鈴木樹冠下,長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現老化、空洞、“駝背”和嚴重傾斜,部分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將長勢衰敗的7棵沿湖柳樹進行遷移。但是,遷移老病柳樹,還應補種新的柳樹,改種月季,則是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不符合“修舊如舊”的保護理念,還有可能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好在,杭州相關部門能夠直面群眾意見,聞過則改,很快補種了新柳,努力彌補對人民群眾審美記憶和深厚感情造成的傷害。

  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背後是讀懂歷史,讀懂文化,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民心民意。敬畏,要體現在一項項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以百姓心為心,歷史上西湖的故事,也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蘇堤、白堤、楊公堤,與這些沿用至今的堤名一同留給後人的是蘇軾、白居易、楊孟瑛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跡。一湖清水,幾道翠堤,依依楊柳,折不盡的正是百姓心中的懷念與崇敬。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撰稿:聶新鑫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撰稿:聶新鑫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