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輝煌成就。我們不僅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被外界廣泛看成一支正在形成全球影響的戰略力量。中國接下來如何發展,採取什麼戰略姿態,的確將産生前所未有的牽動力。
中國是當代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有有別於西方的政治制度,另外中國的歷史文化、國民心理、近現代的歷史經驗也與美歐不同,中國今天還有著要實現現代化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現實目標。這一切決定了支援中國體制運作的工具體系也必然有自己的特徵,立足於中國特色,也就成了這個國家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隨著開放式發展的擴大,特別是加入WTO後,中國與世界形成了空前的深度交流,中國的力量成長,則在重塑中國與其他大國的戰略關係。這個時候中國不得不處理一些過去就存在、而現在愈發顯得突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對待西方主導建立的各種“規則”,如何面對一些國家因中國崛起而産生的不平衡感和不安全感。
大多數西方支援的規則,尤其是WTO規則,中國都遵守了。爭議在於,涉及國家政治制度安全的部分,中國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體系。在涉及領土爭端時,中國像所有國家一樣,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國際法解釋。這一切在中國的經濟規模還比較小時,西方雖不喜歡,但沒有衝擊到它們的利益。當中國成為今天的規模後,它們的抱怨變得越來越強烈。
抱怨中國時,西方的動機是複雜的,有一些是認為中國的做法損害了它們的利益,“不公平”,如他們指責中國補貼國有企業、防火牆讓美國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無法獲得中國受眾等。但也有一部分西方精英是對中國搞意識形態攻擊,把批評中國作為一種地緣政治手段,他們就是想擾亂中國,擠壓中國。
不管西方人怎麼想,我們認為,中國在規則領域與外界儘量多地溝通,尋找公約數,不讓分歧激化是有益的。處理這種關係,其實質是協調中國國家利益和國際利益的格局,對發展權利和安全利益在競爭的基礎上進行各方都能夠接受的再調整。
中國體制的獨特性必須堅持,它是國家安全的支柱,也是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生命線。在我們遭到各種惡意挑釁時必須勇於自我捍衛。與此同時,我們有必要面對國際現實,讓我們的體系與外界更容易接觸、融合,增加體制的對外適應性和包容度,避免獨特性在操作層面的僵化和無限放大。這會讓中國體制在高度獨立自主的同時,更具有對外親和力,減少摩擦發生的幾率。
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體系首先是維護西方國家和一些與之關係友好小國的利益的。中國在這個體系中經過創造性的努力,實現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對該體系的評價更積極些,處理紛爭時多照顧多數國家利益,多致力於維護體系本身,對西方國家于己有利的一些引申性解釋該鬥爭的鬥爭,能妥處的則妥處,求同存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維繫體系的運轉,保持對中國總體有利的局面。
總的來説,中國的策略需要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國際形勢的客觀態勢進行把握。國際關係的根本問題還是利益分配,中國需要在堅決捍衛本國發展和安全等重大利益的同時,兼顧其他國家的訴求。中國在這方面必須是現實主義的,根據我們的實力、能力與其他國家進行協商和博弈,確保中國戰略環境最大限度的有利和穩定。
所有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價值取向都會是國內政治優先,中國體制的獨特性尤其要求我們關注國內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然而具體該怎麼做,這是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既要確保安全性的寬裕,也要避免對安全性的過度追求,防止這種追求影響我們社會的內部活力和對外合作的順暢。實現這方面最有利於中國長治久安的平衡至關重要。
來源: 環球時報 | 作者:佚名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