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向何處去”成為時代之問。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鄭重宣示了中國願同各國一道解答時代命題、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真誠願望。
一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與親自推動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穩步走向世界,贏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從寫入中國憲法序言到載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宣言、從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到共築中阿、中拉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指引,並對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影響。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歷史潮流,回應時代要求,照顧各國利益,成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的正確選擇。
當前,世界經濟蹣跚復蘇,地緣博弈暗流洶湧,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超級大國為一己之私,肆意揮舞制裁大棒,使全球發展面臨更大不確定性。但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潮流依然滾滾向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依然是人心所向。
年初,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定為主題,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同頻共振。論壇主席施瓦布説,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挑戰之際,為世界各國合作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緊密相連,體現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把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幸福緊密相連,體現出新時代中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情懷與擔當。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閉幕不久,聯合國大會在通過的一份涉非決議中,重申“合作共贏”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穆勒評價説,這一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攜手各方堅持走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國與國交往的新路,努力建立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
中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今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國與包括伊朗在內的各方繼續維護該協議,維護聯合國權威,維護多邊協議的有效性以及國際規則的公信力。今年6月舉行的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申,各方將進一步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將共同邊界建設成為永久和平友好的邊界。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攜手各方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推動建立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
中國堅持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當前,定於11月上旬在上海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進入倒計時,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800多家企業確認參展。這是中國堅定支援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與世界共用發展紅利與機遇的重大舉措。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攜手各方堅持走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共存之路,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
中國堅持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在今年9月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方宣佈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鑒;實施50個文體旅遊項目,支援非洲國家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等聯盟……一系列人文交流舉措,將進一步拉近中非民心。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攜手各方堅持走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今年7月,中歐領導人發佈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聯合聲明,重申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巴黎協定》的重要性。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目前共有4個清潔能源項目投産發電,至少能滿足45萬個巴基斯坦普通家庭日常用電需求。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倡議紮實推進,發展的聚合力不斷增強,已成為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截至今年9月,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征程。一年來的實踐再次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世界,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中國將攜手各方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地努力,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張偉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