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三年級學生家長,前幾天開法拉利跑車送孩子上學,被其他家長在校門口看到了。當晚,老師在家長群裏,與這位開跑車的家長霍先生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老師:XXX的家長您好,最近有家長反應(映)説你開跑車接送孩子這樣不太好。
家長:您好,老師,怎麼了?
老師:會引起孩子們的攀比心理,這樣不利於教育。這樣確實不妥,再有錢也要低調一些呀。是啊,不就是送個孩子嘛,普通點的車也行啊。反正你們也不差錢。
家長: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啊,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孩子脆弱了?另外,我憑什麼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霍先生被踢出了家長群。
很多人不敢相信這是真新聞,是因為不敢相信還有這麼低水準的老師——不是因為對話中有錯別字,而是因為處理財富差異之間的家長關係時,那種對合法擁有並享受物質生活權利的家長,那種簡單粗暴的不容商量口吻,以及踢人出群的法治水準。
有的人開跑車、有的人開普車,有的人騎車、有的人走路。人生而平等,但財富未必平等。富而不擺譜,平而不自卑。這是從小應該教給孩子最簡單的道理。然而,本來有一堂人生最好的課擺在老師和家長面前,他們卻回避了——以富爸爸反正不差錢為理由,要求對方買一輛跟別的家庭差不多的普通車,來讓所有的孩子看不到社會生活的現實,謂之避免“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
這不是仇富,卻是赤裸裸的歧視。一輛跑車,孩子們還沒羨慕,大人們卻在那兒嫉妒了。這説明,孩子不脆弱,脆弱的是家長。富人沒任性,任性的是粗鄙的觀念與落後的教育方式。
相關新聞的背景介紹,開法拉利的家長,是一家知名房地産公司高管,年入400萬元,他本人是一位跑車控,坐駕是一輛“法拉利488”。家長覺得是乾淨收入帶來的正常生活享受,跑車就是自己的代步工具,很正常。但老師和別的家長則覺得,你開這輛車送孩子就是不低調。他們自己心理失衡了,於是擔心孩子的心理也會失衡,希望富爸爸以降低生活標準來填充自己心裏缺失的那一塊。最終以教育的名義、孩子的名義,給這位家長施壓。不料這次遇到的,是個不配合的家長。一言不合之下,教育的名義轉化為膨脹的權力,富爸爸被踢出了家長群。
富沒嫌貧,卻遭遇集體鄙富。這種粗暴的孤立與歧視,緣于響亮的教育理由和以普通為名的道德綁架。人們骨子裏,不是鄙視錢,而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既想讓孩子通過教育、將來獲得更多的實際利益,卻又對遠遠超出自己生活水準的富人家庭有著共同的防備心理。這位家長被踢出群之後,就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迅速站在道德的高地質問: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的家長,你的“仁”與“富”匹配嗎?
這位老師的質問,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是,你雖富,但未必仁。這種毫無根據的質疑,反映出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富”的概念,有著天然的“不仁”判斷。這樣的思維和認知,做教育是很容易誤人子弟的。另一層是,你可以富,但如果願意配合老師和家長的想法,買輛普車接送孩子,你就“仁”了。你讓家長和孩子在跑車面前産生自卑感,你就是不仁。
家長群是個小圈子,卻也是大社會的一面鏡子。被踢出群的家長,不是因為錢太多,而是因為不配合。雖然對話中,開跑車的家長面對不容商量的老師,話也蠻糙,但理是這個理。他戳到了家長心裏最脆弱的地方,點到了“買一輛普通車來為你們服務”的心理內核,這等於將老師和家長們最容易引起惱羞的那層窗戶紙給捅破了,直接告訴對方——你們要的“仁”,我不願給,你們也沒權利這麼來要。
所謂“仁”,無非是讓富人家庭降低生活標準,實際上是再出一筆錢,給孩子們製造一種物質均衡的假像而已。法理上站不住,邏輯上也説不通。家長當中,生活條件有落差。真要比,一輛車可以比,一雙鞋也可以比。如果孩子們得到的尊重與尊嚴,是建立在生活和消費水準一致的虛幻世界裏,當他們一旦真正接觸生活的本真、發現這個社會並不是老師和大人們所粉飾的那樣時,他們的心理失衡感、脆弱感、自卑感,一定會比他們的父母來得更甚。這就是一種扭曲心態,是以教育的名義,做最壞的教育。
一個物質生活表現上不願配合群體的家長可以被踢出群,那麼他的孩子在這個班裏,即便有著一張法定的座位,卻如同被這個群體踢出了局一樣,是孤立的、被歧視的。
好的教育,是人與人之間不論貧富的相互平等與尊重,是相互包容之間賦予並收穫的尊嚴。這輛法拉利跑車,本來是一本最好的、最現實的教材。家長和老師應該告訴孩子,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靠今天的學習和未來的努力,人人都可以收穫更多。同時告訴孩子,窮不失志,為富要仁。財富生而不一定平等,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未來的機會是平等的。遺憾的是,這麼一本好書,卻被一些家長和老師念歪了。他們把它念成了刻意劃分的窮人與富人,然後一言不合就翻臉。
把這本書好好念回來,老師和家長還有機會。怎麼把家長踢出去的,怎麼請回來。孩子教育,想要的尊重、包容、平等,其實就在這個家長群裏。而不是在那個被家長和老師刻意粉飾、虛擬了現實的課堂上。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劉雪松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