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新聞詳情 A- A+
黑龍江:“中國飯碗”有擔當 農業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發佈時間:2018-09-29 11:32:09    

胸前戴著大紅花,手拿裝錢的簸箕領回13.7萬元分紅,黑龍江省慶安縣久勝鎮久宏村村民王可榮笑得合不攏嘴。

“國家這麼重視農民,我是打心眼裏高興和自豪,我得把地種好,多打糧,為全國老百姓生産綠色有機食品!”

九月的龍江大地田疇似錦稻菽飄香,“中華大糧倉”展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在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正用沉甸甸的收成展示“建設國家可靠大糧倉、百姓放心綠色大廚房”的決心和信心,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分紅了!

又是一個豐收年 滿了糧倉鼓了腰包

龍江黑土不用誇,插把筷子能開花!

9月23日,不到6點,王可榮就趕到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安分會場。一路上,他與村民們有説有笑,暢想著金秋的收穫。更讓他高興的是,黑龍江省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就在他家的水稻田裏舉行開鐮大賽。

稻花香裏説豐年。 許巍 攝

“這幾年的日子是越來越紅火,咱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王大哥總是願意稱呼自己是農民,因為與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而近幾年他又有了另外一個身份——慶安縣昇平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土地規模經營,春種、夏管、秋收不再辛苦,到秋天還有分紅,這讓王可榮有了更多的打算:種好地、打好糧!

稻花香裏説豐年!與王可榮一樣,眼下,深耕黑土地的農民朋友正在享受著一年又一年豐收的喜悅。2017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1203.76億斤,實現“十四連豐”,連續七年保持全國首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達到12665元,比上年增長7%,高於全省經濟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是近三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金色染大地,農場喜豐收。崔倫震 攝

豐碩龍江豐收年。2018年,黑龍江的農業生産又將迎來豐收。眼下,放眼龍江大地,沃野鎏金、大豆搖鈴、稻菽飄香,到處一片豐收的景象,秋收生産正逐漸展開,全省農民正在以各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向全國報告“中華大糧倉”豐收的喜訊。

“作為‘中華大糧倉’,黑龍江的豐收,意味著國家糧食安全有了最根本的保障。”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説。

創新農産品行銷 促“種得好”走向“賣得好”

楊曉萍,農民出身,從最初背著電飯鍋賣大米起步的“米妹”到現在經營著10多億産業的“米姐”,她的身上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但説起成功的秘訣,她説得最多的就是“行銷”。

在農産品行銷上,楊曉萍採取終端直營+線上銷售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把産品賣到最後的消費環節,在一線城市開設了35家旗艦店。直營店同時也作為線上訂單配送中心和社區體驗中心,解決物流配送成本過高問題,目的就是讓更多的消費者吃到性價比更高的龍江大米。

豐碩龍江豐收年。 許巍 攝

楊曉萍的成功不是個案。當前,創新行銷理念和手段,引導廣大農民積極投身農産品行銷,提升價值鏈,農業大省黑龍江努力讓農産品由“種得好”走向“賣得好”,靠“賣得好”進入市場、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

如何讓優質的農産品打出更大知名度?勤勞樸實的黑龍江農民又做起了品牌文章。

海倫市土地天然富硒,十分適合玉米生長。為此,曹中軍就在這裡成立了黑龍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主營鮮食玉米。“一個好産品最關鍵的就是原材料。近幾年我們靠科技發展企業,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科學家工作室,企業提檔升級,實現規範化、標準化生産。”深耕黑土地的曹中軍説,科學化的生産在提高了玉米口感和品質的同時,更保證了食品的衛生安全。

一組數據顯示,當前龍江創業的農民正從對土地的過度依賴中走出來,從僅會種地向會管理行銷轉變,變資源為商機、變糧食為財富、變農民為商人。農民市場意識不斷增強,主動研究市場,了解市場奧秘,更加注重産品包裝設計、功能開發、品牌文化、宣傳展示,開始運用電商、微信、手機客戶端、體驗互動、眾籌、私人訂制等線上線下多元手段搞行銷、闖市場。

“龍江綠”成現代農業金字招牌

天賦異稟的黑龍江農産品素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著稱,綠色食品已成為黑龍江現代農業的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而如今,“加快推進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正成為黑龍江的發展目標和生動實踐。

“蔬菜大王”李慶堂,從經營一家小火鍋店開始,就認識到健康食材才是食品行業的根基。2012年,他回鄉發展蔬菜産業,把生産無公害蔬菜作為企業的發展方向。他採用綠色防控和滴管措施,與賓西牛業安格斯肉牛養殖基地合作,每年自製農家肥30萬噸用到基地生産,保證每一株蔬菜都綠色無公害。現在的他總是會驕傲地推介自己公司的産品全部被認證為綠色無公害蔬菜。

大型收割機開足馬力收割。何輝 攝

而堅定走生態農業這條道路後,公司的業績也屢創新高:今年1158萬畝蔬菜,預計總産量實現2500萬噸以上,總産值突破540億元。

目前,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7750萬畝,比2015年增加441萬畝。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實物總量、總産值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

下一步,黑龍江將繼續做好農業綠色文章,打好有機、非轉基因這張金字招牌,開展好有機認證、産地認證,在市場化上發力,提高農産品品牌競爭力。全省有機肥施用量達到1600萬噸。農業“三減”示範面積達到3500萬畝以上。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力爭突破8000萬畝。

農業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秋時節,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一望無垠,秋收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對這裡的農場職工來説,春種、夏管、秋收都不再是忙碌的事,農場運用衛星定位、雲計算技術等,可以實現對萬畝田疇實現精準管理。

完善的農業物聯網及技術,讓農場在水稻種植中多了一雙“眼睛”。今年7月份,七星資訊中心技術人員在監看中發現,第七管理區9號地出現褐變穗病害,技術人員及時通知該地號種植戶王新蕊,回想起當時的情況,王新蕊心有餘悸:“多虧了農技人員及時發現病害,讓我及時進行了處理,以前農場種植戶都是靠肉眼查看水稻長勢,地號中的病害不能第一時間發現,現在我們地號上都有高清攝像頭,每個點,每個葉片都能實時監看,方便了我們對作物的管理。”

農業豐收要靠科技,農業振興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9月25日下午,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他在感慨北大荒的滄桑巨變“了不起”的同時,提到“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鼓勵在場的科技人員“再接再厲、不斷提高!”

聽到這些話,站在總書記對面的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支部書記苑麗感慨萬千:“總書記的講話對我來説是鞭策,更是責任,我要繼續帶領我們的團隊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建設現代化大農業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天空地”遙感技術解鎖黑龍江省精準數字農業。

傳統農業田間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民也要成為看手機的低頭族。9月26日,“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整合示範現場會在黑龍江現代農業示範區召開,從高空的衛星、低空的無人機到地面的各種現代農業數據感測器,越來越智慧的技術正在逐漸應用到傳統農業中。數據,正在重新定義著“農耕技藝”的內涵。

“只需要通過手機等智慧終端進行遙控,就可以實現農業大田種植資訊的智慧採集、智慧分析與決策、智慧農機作業等全過程管理的技術解決”,中國農業科學院智慧農業首席科學家吳文斌研究員説,“這就是未來農業的主要形態”。而這種形態正在解鎖黑龍江省精準數字農業。

目前,黑龍江持續在提高科技支撐發展能力方面下功夫。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6.8%,繼續穩居全國第一。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優質專用品種覆蓋率達到95%。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楊海全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