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新聞詳情 A- A+
甲午沉艦經遠艦現身 關鍵證據曾被煤渣染黑
發佈時間:2018-09-29 11:32:13    

考古隊員下水對經遠艦遺骸進行考察

戳印有“經遠”兩字的木牌

考古人員發現的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5米處的“經遠”艦名

7月13日至9月26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大連海域一鐵質沉船殘骸進行了考古調查,確認該艦為北洋水師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這是繼致遠艦之後,我國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消息發佈後,引發社會熱議。9月28日,參與此次考古的工作人員就水下考古團隊在大連海域發現的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給出了更多細節。

消失百年甲午沉艦現身大連海域

消失100多年的經遠艦找到了。近日,國家文物局發佈的這則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經遠艦是清末北洋水師的一艘重要戰艦,在甲午海戰中被日軍擊沉,此後一個多世紀下落不明。

2014年夏天,有水下考古隊依據資料線索與磁力儀物探數據,在遼寧大連市莊河黑島老人石南邊海域發現一艘鐵質沉船殘骸,並推測為經遠艦,但缺乏決定性的證據。為此,今年7月13日至9月26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大連海域這一鐵質沉船殘骸進行了考古調查,確認這艘船隻遺骸就是北洋水師的經遠艦。

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參與此次經遠艦水下考古的領隊周春水等人在國家文物局官網撰文稱,遺址區域水深約10米,能見度差,考古期間的很長時間能見度不足半米。為此,調查工作加大了物探技術投入,運用了多波束海測、三維成像、差分定位等多種技術。

歷經百年艦名仍挂在艦舷處

周春水等人表示,本次水下考古調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目標為搜尋、定位並評估沉艦狀況。水下考古隊利用設備採集遺跡數據,通過數據比對與檔案分析,結合潛水探摸,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經遠艦的準確位置,並找到了可以標誌其身份的環形防護裝甲帶“鐵甲堡”。同時,根據艦體姿態和傾斜度推斷,艦體應該為倒扣狀態。

第二階段的工作目標是局部清理,以確認沉艦身份,並探明沉艦保存狀況。水下考古隊在艦體中後段右舷外壁進行抽沙作業,陸續揭露舷側艦體結構,包括舷梯、舷窗、各種管道設施等,各部件均呈倒置狀態,這印證了艦體倒扣的推斷。

為確定沉艦身份,水下考古隊制訂了專門的工作方案,終於在9月15日發現了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5米處的“經遠”艦名,經歷了100多年仍懸挂于艦舷外壁。水下考古隊員還在遺址清理中發掘出一塊木牌,戳印有“經遠”兩字。在工作結束之前,考古隊對木質艦名進行了必要覆蓋,對抽開的艦體區域進行了全部回填。最後採用犧牲陽極的辦法沿鐵甲堡周邊焊接鋅塊,以此延緩海水對鐵艦的腐蝕。

部分出水文物可見火燒痕跡

周春水等人介紹,此次調查提取出水大量遺物,考古人員選出的標本達500余件,其中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鐵質小鍋爐(為啟錨機提供蒸汽動力)、斜桁、大橫肋、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設施,毛瑟步槍子彈、威布列轉輪手槍子彈、37毫米哈乞開司速射炮彈、47毫米哈乞開司速射炮彈等武器彈藥,銼刀、扳手、衝子等檢修工具等。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53毫米格魯森炮彈藥筒、120毫米炮彈底火,這兩類武器均不見於經遠艦出廠檔案。考古人員推測,應屬1894年甲午海戰前緊急添置的武器裝備,以加強艉部火力。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件用來挂遮陽棚的“天幕桿”,木頭上全是火燒痕,幾乎炭化,這印證了經遠艦在海戰中被擊中起火之説。在艦艏部,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水煙袋、麻將牌、馬扎、油燈、木盆、皮鞋底等物品,據介紹,該處為下級士兵的生活艙室。

考古人員在經遠艦艏部區域發現了不少毛瑟步槍子彈,據推測,這可能説明在海戰之初,經遠艦士兵曾有持槍登上日軍戰艦的計劃。

“經遠艦水下考古成果對於甲午海戰史、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一些調查實物的發現,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認識,如‘經遠’銘牌是首次發現的北洋水師軍艦的銘牌,其材質、工藝及安裝方法也是首次明確。”周春水等人介紹。

對話

考古隊員:經遠艦的士兵們是英雄 戰鬥到最後一刻

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隊員于海明參與了此次經遠艦水下考古,28日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證明經遠艦真身的最關鍵證據——“經遠”銘牌是在一場颱風前被發現的,當時考古已經進入尾聲,“這是整個考古過程中最震撼的一刻。”

北青報:你是怎麼參與到此次水下考古之中的?

于海明:我在今年5月到6月,完成了水下考古的培訓,因為此次調查的沉沒戰艦是在大連莊河這邊,於是我就受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邀請,參與到這一次的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的調查之中。我7月上旬來到了經遠艦的考古現場,參與了後續的考古調查。

北青報:你説你通過這次考古調查,對北洋水師的看法有了變化?

于海明: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北洋水師受清王朝的影響,有很多腐敗的問題,導致了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戰敗。這次參與到水下考古的人中,有不少都是對北洋水師的歷史很了解的,每天大家都工作、生活在一起,聊的話題都是北洋水師,也會拿出以前的老照片、查的資料,大家一起互相分析,感覺我之前的看法可能有一些誤解。

可以看到,北洋水師受到了腐敗問題的影響,但北洋水師的官兵確實是英雄。不但在經遠艦,他們奮戰到了最後一刻,而且在日軍留下的一些日記的記載中,他們也對北洋水師奮戰到底的精神非常佩服,大量的北洋水師軍官都是戰死或者自殺殉國的。

北青報:此次調查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于海明:整體印象最深的就是到考古後期,“經遠”兩個字被發現的時候。當天颱風馬上就要來了,早上6點多,一位考古老師就下水調查了,他先拍到了經遠艦的“遠”字,那時候風浪已經很大了,我們就讓他趕緊出水,然後大家在儀器上看,基本就確認這艘沉艦肯定是經遠艦了。後來我們又順利地發現了“經”字,上面還有描金,大夥都非常激動,經遠艦的身份就這麼確認了。

北青報:那塊“經遠”字樣的木牌是怎麼發現的?

于海明:木牌是抽沙的時候抽上來的。抽上來的沙子裏有很多貝殼之類的東西,在分揀中,我們在裏面發現了這塊木牌。因為經遠艦沉沒的時候,載著大量的煤,這些煤渣會將一些木質文物染得發黑。這塊木牌就是這樣,開始看不清是什麼字,隱隱約約能看出來有個“經”字,然後就拿著這塊木牌去找了領隊。領隊根據經驗判斷,上面可能是“經遠”兩個字,後來通過一些處理,“經遠”兩個字就現出來了。

北青報:出水的文物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呢?

于海明:有的老師對北洋水師非常熟悉,我在分揀文物時發現了120毫米炮彈底火,我對這件文物不是很懂,一位老師卻很激動,他説這種炮彈本身沒記錄在經遠艦裝備裏,懷疑是為了備戰甲午海戰特意添置的。可見北洋水師在戰前曾很積極地準備自己的戰鬥力。此外,與之前的一些傳説不同,我們在考古中發現了一些水煙袋,但沒有發現任何大煙袋,水煙袋是在海上航行時很正常的,在船上生活過就知道,航行中需要這樣的一種消遣。這與之前一些北洋水師抽大煙的説法是不符的。

記憶體

經遠艦係致遠艦僚艦

經遠艦是中國清朝北洋海軍的重要戰艦之一,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1887年1月3日下水,艦長82.4米(水位線)、寬約12米,航速15.5節,主要武器包括克虜伯210毫米,口徑火炮2門,150毫米口徑火炮2門,魚雷發射管4具。

經遠艦于1887年年底回國,當時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海軍官兵奮勇抗戰,此役清軍損失戰艦四艘,分別為楊威、超勇、致遠和經遠。

戰鬥中,致遠、經遠二艦在鄧世昌、林永升的率領下,奮勇殺敵,不幸先後沉沒。其中經遠艦以一敵四,遭受日軍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圍攻,全艦官兵在管帶林永升的率領下毫無懼色,奮勇接戰,至死不升降旗。全艦官兵200多人,除10余人泅渡到附近的老人石得以倖存外,絕大部分與艦同沉。

周春水等人撰文稱,甲午海戰是東亞近現代史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對於大清帝國而言,這一戰爭終止了光緒皇帝、李鴻章等晚清上層統治者試圖通過洋務運動和海軍建設實現富國強兵的歷史進程,中國由此滑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深淵;對於日本方面而言,冒險決戰、一戰而揚名于天下,終於可以以戰勝者的姿態重新審視中國,從而助長了其征服中國、獨霸東亞的野心。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屈暢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