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級河長,首先一個作用就是一週一次巡河,做到‘三到’:眼到,就是看,河面有沒有垃圾;耳到,就是聽,群眾對治水有何意見建議;口到,就是勸説,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止。第二個作用,就是督促村級河長落實責任,協調解決面上的問題。”近日,身為瓜渚湖直江安昌段河長的柯橋區安昌鎮鎮長徐銳這樣向媒體介紹自己的鎮級河長生涯。
日前,紹興市召開“當好河長”新聞發佈會,向市內外媒體介紹紹興市“河長制”工作相關情況及取得的成效。作者獲悉,截至目前,紹興市共設各級河長5120名,連每一條村級溝渠溇塘都管起來。
協調治理,“河長制”的核心
水鄉治水不缺乏創新舉措,建立“河長制”便是其一。據了解,紹興市在3年來的“五水共治”工作中,堅持把落實好“河長制”作為推進長效治水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長效監管、嚴格考核”的要求,在全市建立了覆蓋每條河道的市、縣、鎮、村四級河長體系,共設河長5120名,同時建立一系列工作機制,確保“河長制”落到實處。
如規定巡河頻率,要求村級河長每週巡河兩次以上,鎮級河長每週一次,縣級河長每半月一次,市級河長每月不少於一次;進行標準化公示,對每一位河長管理的河道都豎立河長公示牌,上面不僅公示河道名稱、長度等資訊,還標注河長姓名、職務、聯繫電話,接受群眾監督;實施精準化治理,鎮級以上河道全部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按照水質功能要求,通過截污、清淤、整治等綜合措施,突出源頭治理。
“河道保潔、非法排污監管等,都有明確的管理部門,為什麼還要設置河長?這裡就有一個協調的問題,這也是‘河長制’的核心作用。”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水城辦常務副主任張校軍説,治水過程中,往往一個問題會涉及多個部門,所以就需要督促協調,這不是某個部門按照職責就能做好的。“我市5000多名河長中,絕大多數都是各級政府或部門的領導幹部,採用領導幹部包乾負責的形式,更有利於推進河道的協調治理。”
包乾對象,由一條河到一個流域
治水3年來,我市“河長制”建設逐步深化。
今年8月1日起,紹興市正式啟用“河長制”資訊管理系統,全市5000多名各級河長實現了電子化巡河。
該系統通過“河長APP”手機客戶端等手段,把全市各級河長管理資訊及日常巡查活動納入資訊平臺,實現河長巡河的軌跡、內容的電子化管理。“現在我們巡河開始時,在手機上點開‘河長APP’頁面上的‘開始巡河’,在結束時再點擊‘結束巡河’,就相當於完成了一條巡河記錄。發現問題也只要上傳圖片或者語音就行,簡便多了。”正在巡河的西小路河河長、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諸妙茵告訴作者。
更大的變化,則在於市級河長包乾對象的調整。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今年紹興市按照“以身作則、綜合治理和保持相對穩定”原則,創新市級河長設置,將原來的一位市領導任一條河道市級河長,調整為一位市領導任一個片區或一個流域的市級河長。根據河道水質現狀,按照治理難易程度排定市級河道,市主要領導和黨委常委領銜擔任治理管護難度最大河道的市級河長;市人大、市政府領導,依次擔任其他河道的市級河長;市政協領導擔任全市“兩路兩側”可視範圍及主要景區周邊河道的市級河長。
“之所以這樣調整,一是因為經過前兩年治理,很多市級河道水質已明顯好轉;二是因為紹興河道很多都是互相連通的,區域化、流域化配置更加合理。更重要的,由市主要領導擔任治理任務最重片區的河長,更加能體現領導帶頭作用,進一步促進全市治水力度加碼。”市水城辦專職副主任楊驊説。
民間河長,帶動全民護水
全市各級河長“用腳步丈量河道”,激發了廣大群眾管河護水的熱情,一股“全民總動員、幹群齊參與”的全民治水熱潮正涌動在水鄉的每個角落。據了解,除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各司其職外,我市各地還涌現出一批“民間河長”,如“黨員河長”、“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村嫂河長”……他們活躍在各自的行業、領域,為全市“五水共治”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像“企業河長”,全市企業累計為治水捐款超過3.4億元。新昌縣小將鎮商會34家企業共捐贈護河資金77.5萬元,認養河道80多公里,目前這種“企業認養河道”的創新舉措,已在全市得到推廣。在嵊州市,2000多支村嫂護水隊經常開展義務巡河,勸阻不文明行為。
水環境的改變,“無聲勝有聲”地詮釋了“河長制”工作的顯著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市70個市控及以上斷面水質與2013年時相比,Ⅰ~Ⅲ類水質斷面增加20個,Ⅴ類、劣Ⅴ類斷面減少12個;滿足功能要求斷面比例上升27.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12.9個百分點。曹娥江、浦陽江全線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深化、細化、實化‘河長制’工作,通過強化水質考核、完善管理體系、加強督查考核等,促進全市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張校軍説。
來源: 紹興日報 | 作者:周國勇 | 責編:鄧翠芳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