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網|紹興專題 > 本網聚焦 新聞詳情 A- A+
探秘極地深海 這支海洋科考"國家隊"誕生於浙江
發佈時間:2019-02-01 09:39:21    

   杭州保俶北路36號,日前換了門頭——由“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換成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從1973年由寧波遷至杭州至今,海洋二所在這裡已有40余載歷史,作為我國海洋科考領域的中堅力量,二所的變遷更是反映我國科研水準的“活化石”。

  新春前夕,浙江線上記者特地走進海洋二所,尋找這支海洋科考“國家隊”的發展脈絡。

W020190131656978933988.jpg

  海洋二所科研人員在南極阿蒙森海首次成功回收潛標系統

  中國南極科考“開拓者”

  去年11月,“雪龍”號科考船從上海起航,拉開了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的大幕。此次科考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院士擔綱首席科學家的南極考察,參與南極洲南大洋科考的科研力量更被譽為“天團級”——海洋二所派出了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生態實驗室主任陳建芳研究員,海底科學實驗室主任方銀霞研究員等9名科學家。

  “儘管如今南北極科考由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統一牽頭實施,但是海洋二所在南極科考任務一開始便擔起‘開拓者’的重要角色。”我國首批南極科考隊員、現任海洋二所條件保障處處長楊關銘回憶道,“35年前我國首次南極科考南大洋考察隊全體74名隊員中,有26人來自海洋二所,超過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完成首次南極科考的壯舉後,海洋二所一時間被大眾所熟知。”

W020190131656981886901.jpg

  海洋二所科研人員參與我國首次南極科考(資料圖)

  “隨著1989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前身中國極地研究所在上海成立,極地考察事務轉由其負責,但海洋二所始終保持有科考力量參與南大洋科考,並取得了大量的海洋調查基礎數據,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當時最年輕的科考隊員,楊關銘對於1985年的南極之旅依舊記憶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剛剛發佈的《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計劃”中,海洋二所的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籌建的極地科學研究中心和海底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入列“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

  “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此次合作,或許意味著海洋二所將重返南極科考最前線。”

W020190131656983178370.jpg

  5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向陽紅10”號

  科研機構創新“實踐者”

  “海洋二所擁有與生俱來的‘開拓創新’能力。”

  “我國海洋界首次‘海底工程’國際合作、海洋界首次‘海洋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等均有海洋二所創造。”對於海洋二所的成就,原所長余國輝如數家珍,“從改革開放開始,海洋二所就拿下了國家海洋局系統內的多項‘首次’,包括此前提到的首次南極科考、首次錳結核資源調查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海洋裝備不斷提升,海洋二所還積極與民營企業合作,共建了5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向陽紅10”號,這也是全國首例民營企業與國家海洋事業單位共建遠洋科考船的一個創新項目。

  硬體不斷升級同時,海洋二所還進一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

  “海洋二所繼續完善‘高端人才工程’和‘創新人才工程’並正式實施,更大釋放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所長李家彪告訴記者,按照“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智庫,海洋領軍人才的成長搖籃,全所幹部職工的精神家園”的發展理念,海洋二所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效能開始顯現,並被科技部選為“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得益於人才工作不斷創新,海洋二所目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級專家4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7人。

W020190131656985979898.jpg

  位於舟山長峙島的“國海舟山海洋科技研發基地(效果圖)

  深度服務地方“排頭兵”

  去年,楊關銘常常往返于臨安和舟山——在這裡,海洋二所兩大科研基地正在拔地而起,這也是他眼下最為關心的大事。

  為積極響應建設海洋強省,海洋二所在舟山設立了“國海舟山海洋科技研發基地”,依託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的區位優勢和海洋資源的自然優勢,發揮海洋二所的科技優勢和人才優勢,建成後將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集深海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技術研發和裝備研製以及海洋科考保障為一體的科研基地。

  位於臨安青山湖的“海洋二所臨安科技研發基地”,將滿足海洋二所部分海洋樣品保存、分析測試、海洋標準物質研製以及海洋觀測數據的接收存儲、處理加工等各類需求,為海洋生物資源平臺、海島海域管理平臺、浙江海洋科學院提供業務保障條件,促進業務水準和服務能力的提高,使其真正成為浙江省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科技共用平臺的核心力量。

  “其實自1966年誕生以來,在浙江‘土生土長’的海洋二所始終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海洋二所第五任黨委書記閻玉澤回憶説,海洋二所為地方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同時,為浙江重大基礎工程建設提供了海洋基礎調查工作。

  據了解,近年來海洋二所積極發揮獨特優勢,通過編制完成大陸海岸線調查方案、技術導則和品質檢查驗收辦法,查明瞭浙江省大陸海岸線現狀,為浙江省海岸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2018年,‘海洋二所’品牌效應和綜合研究所學科齊全的優勢,接軌地方再創新績。”在不久前舉行召開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李家彪在年度報告指出,海洋二所正在持續推進浙江省海洋科學院籌建工作,同時對大洋礦區勘探、海底管線工程、涉海重大工程綜合調查、水文測驗、海灣修復整治等提供了技術保障。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張吉 陳斯音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