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紹興諸暨應店街鎮百姓在當地發現一座古水利工程。經考證,有關專家認為“該工程建於明朝、甚至更早,曾灌溉農田千畝以上,目前工程中有多個堰壩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
在應店街鎮的五堡畈、留下莊畈等村,記者看到數段明渠、堰壩,其中清水潺潺。這便是當地人所發現的古水利工程中的部分。據當地村民應仲年介紹,這個工程在多個村中穿過,許多百姓家的房子就建在這些溝渠之上。“在我們當地的幸福水庫建成以前,這裡的農田一直靠這一工程灌溉。”他説,現在這一工程也仍在作為幸福水庫的“配套工程”繼續發揮作用。
“雖説這個水利工程就在鎮上,但過去我們一直無法考證它的歷史。”村民應苗兔對該工程關注已久。他介紹,前陣子當地百姓從一本宗族宗譜中查到了有關這一水利工程的記載。在明正統年間暨陽《義門應氏宗譜》中,不僅對應店街鎮古水利工程的修建時間有明確記錄,並且對發起修建的人也有詳細記載。由此,他們認為該工程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明朝,距今超過500年。
在發現這一宗譜後,當地百姓請來多位水利專家進行進一步考證。經過實地走訪,諸暨水利專家周長榮認為,目前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應店街鎮這一古水利工程屬於小流域上的梯級明堰暗渠,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堰是一種橫截河流的水利設施,用作調節坡降、穩固河床、抬高水位、改變水流特性。”他説,而所謂暗渠亦稱暗堰,指藏于河床、農田底下的涵洞、渠道,用來引溪水和周邊地下水。
為查證這座古水利工程的歷史淵源,周長榮考據了相關縣誌,並未發現有關應店街鎮這一古水利的有關內容。但周長榮説,按照水利考古的慣例,家譜的相關內容可以作為非常有利的佐證。
中國水利史研究會副會長邱志榮經過考證也發現:據史料記載,自宋朝以後,諸暨應店街一帶便有人遷居,到明代更是已經成為糧食生産集聚地。“因此應店街有這樣大規模的古灌溉系統也不足為奇。”
“諸暨應店街鎮梯級明堰暗渠屬於水利灌排遺産,歷史悠久,設計巧妙而合理。”邱志榮説,這一水利工程曾是當地主要灌溉、供水工程之一,具有較大的水利文化價值。對於應店街古水利工程的價值,還需進行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明確。
來源: 浙江日報 | 作者:翁傑 應元亮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