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窗口建設 新聞詳情
浙江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助力基層應對重症高峰
發佈時間 | 2023-01-09 09:00:47    

   “ICU嗎,病人可不可以送上來了?”

  “快!趕緊送到我們之前準備好的病房去。”

  松陽縣人民醫院(浙大二院松陽分院)急診科搶救室裏,不到3平方米的護士站被忙碌的醫護人員塞得滿滿噹噹,人最多的時候,有些護士只能蹲在地上工作。

  在這家縣級醫院,發熱感染的第一波“陽峰”已過,重症高峰接踵而至。

  松陽縣人民醫院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山海協作醫院,在疫情高峰來臨之時,浙大二院統籌整合調度省縣兩級資源,來自省城的下沉專家團隊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站在了第一線。

  日前,記者蹲點松陽縣人民醫院急診室和ICU,記錄基層醫護人員應對重症高峰的日常。

  急診接診量成倍增加

  如今,松陽縣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已經成為全院最為忙碌的地方。記者一早來到這裡,只見剛推出去一張病床,下一張又馬上推進來了。

  “推出去的病床去哪兒?”搶救室的護士答:“ICU。”

  自重症高峰來臨之後,醫院ICU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以前像松陽這樣的地方,ICU平日裏氣管插管只用3到5張床位,現在20張床位都快滿了,只留了一兩張應急。”通過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來到松陽的浙大二院下沉專家、松陽分院ICU主治醫師周瑜告訴記者。從去年12月27日起,他就一直在這裡忙碌。

  面對隨時可能從搶救室送來的重症病人,ICU再擴容刻不容緩。

  在ICU護士臺的右邊,記者看到有個門框剛被拆掉的房間,周瑜告訴記者,這是擴出來準備放重症床位的地方,“門框拆掉是為了讓病床更方便進出。”

  據他介紹,ICU的重症床位馬上會增加到29張,擴增後全院重症床位將達到47張,“目前呼吸機等部分設備已經到位,供氧系統也正在緊急改造中,即將完成。”

  同樣承壓的還有急診室。

  “最早是發熱門診忙,現在那邊的病人數量下來了,輪到急診了。”前一晚坐班到23時、一早又開始上班的急診科醫師陳巧勇告訴記者,“以前急診一天最多就百來個人,現在成倍增加。”

  陳巧勇指著進門不遠處的搶救室説:“這裡一共有14張病床,邊上留觀室還有18張,都躺著病人。”

  “擴容過了嗎?”記者問。

  “輸液室那邊已經擴了幾次,現在整個急診科一共有53張病床。”陳巧勇説。

  “我剛‘陽康’沒幾天,已經連續上班很久了。”他説,“同事也都差不多,不管發燒還是咳嗽,最多兩天就返崗了,大家都知道現在這種情況,無論如何都要頂住。”

  目前,松陽縣人民醫院作為松陽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面對已經來臨的重症高峰,大家“輕傷不下火線”。

  下沉專家提前預判應對

  張超是浙大二院派駐松陽分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去年12月20日上任的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來到松陽的第一場硬仗竟來得如此之快。

  記者見到張超時,他正準備和松陽分院黨委書記周方一起,去檢查醫院供氧系統的改造情況。“儘快完成改造就可以儘早擴增重症床位,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張超説。

  事實上,在這場和時間賽跑的戰“疫”中,周方與張超率領的醫護團隊已經多次跑在了前面。

  在張超的辦公室,他給記者的手機上轉發了一封信,“這是去年12月22日,周方書記和我牽頭給全院幹部職工發的倡議書。”

  《倡議書》中寫道:日前,我們正迎來疫情防控關鍵期,即將面臨著新一輪醫療救治重任,以發熱門診、急診和各重症監護室首當其衝,全院各科室、各部門都將面臨巨大的救治壓力與人力資源調配的挑戰。全院需一條心、一股繩、一盤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那時松陽的疫情剛起來,但醫護人員已經陸續出現感染,根據浙大二院的情況,預估基層醫院的高峰會晚一週左右,我意識到必須先動起來。”張超説。

  在此後召開的醫院疫情專班會議上,張超提出省級醫院出現的情況勢必會在基層醫院出現,結合松陽分院實際情況,必須打通人力資源,打破專科限制,建立共用病房,併為ICU擴容做準備。

  同樣做出預判的還有周瑜。

  去年底,周瑜撐著還未“陽康”的身體從浙大二院支援後歸來,發現松陽的重症高峰還未到來,於是他趕緊拉著松陽分院ICU主任周仙花一道,下到醫共體單位和衛生院調研基層重症應對情況。

  調研之後,周瑜結合松陽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現有條件,提交了一份《松陽縣人民醫院醫共體考察及新冠危重症救治體系建議報告》。

  這份調研報告字數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

  “收到報告後我們高度重視,立即召開院務會研究部署,並搭建了一套省-市-縣-鄉多部門協作的新冠危重症救治體系。”張超説,之後通過開展培訓、資源管理、流程規劃等一系列舉措,將救治應對策略覆蓋到整個松陽各級衛生機構。

  遠端會診救治“白肺”患者

  臨近中午,記者跟隨張超和周瑜來到ICU查看危重病人救治情況。監護室內20張病床一字排開,周仙花正在一張病床前記錄著病人的病情。

  “這是我們松陽第一例危重症‘白肺’患者。”周仙花介紹。

  周瑜告訴記者,這名患者去年12月30日晚送到醫院,剛到時意識不清,手指測血氧飽和度低到測不出,“醫護人員給病人氣管插管後,通上100%的純氧才勉強維持住血氧飽和度。”

  面對首例“白肺”危重症患者,基層治療經驗不足,情況又比較危急,醫院專家組通過連夜討論,決定開啟遠端重症會診平臺,協同救治患者。

  次日,浙大二院緊急啟動與松陽分院的遠端重症MDT(多學科會診),浙大二院綜合ICU主任黃曼及其團隊全程參與會診。

  距離松陽280公里外的浙大二院濱江院區內,黃曼專家團隊不僅通過視頻看到患者的狀態,還能實時查看患者的生命技術指標,包括呼吸機、監護儀的動態數據等。

  “ICU內的救治就是要爭分奪秒,這樣的遠端會診非常直觀,有利於快速準確地制定出治療方案。”張超説。

  依據精細化的治療方案,這名患者在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現在病人的氧合指數已經從入院時的69mmHg提高到230mmHg,可以達到拔管的標準了。”周仙花指著監護儀説。

  此前,記者在浙大二院採訪黃曼時,她告訴記者,像松陽這樣的遠端會診,幾乎每天都會完成幾例,“我們已經和包括松陽分院在內的30家緊密型協作醫院一起,成立了浙大二院急危重症專科聯盟,為基層醫院急危重症救治提供‘兜底’服務,非常時期,協同戰‘疫’。”

  就在記者發稿時,松陽傳來了好消息:首例“白肺”患者已成功脫機,拔除氣管插管,回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這也意味著省縣兩級專家利用數智山海急危重症救治體系,實現了醫療救治成本最小化前提下的成功救助。

  “有了這樣的兩級協同保障,我們有足夠信心平穩渡過這一次重症高峰。”張超説,目前松陽的整個疫情發展已經進入到平臺期,浙大二院14位下沉專家每週4天在縣裏駐點,接下來將共同應對春節返鄉的另一波疫情高峰。

  新聞背景

  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被稱為“雙下沉、兩提升”的迭代升級版,2021年3月啟動,我省將集中13家省市級三甲醫院的力量重點幫扶32個山區海島縣(市、區)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其中當年5月,浙大二院與松陽等7地人民醫院共同成立了當時省內規模最大的“山海”聯盟。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盧一 通訊員 張馮江 方序 朱安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