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新聞詳情 A- A+
看病不是購物 不必“貨比三家”
發佈時間:2017-08-05 15:25:40    

  要避免和消除這種現象,除了需要患者理性看待疾病、理性看病之外,更需要醫生方面有所作為,就是儘量使用通俗而標準的語言,把患者的疾病講明白講透徹。

102.jpg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姜玉武很認真地給一名普通患者看完病後,這名患者拿出了10個在不同醫院看過的病歷本對他説:“姜大夫,您説的和一個大夫説的一樣,但是和另外幾個大夫都不一樣,我應該相信誰?”姜玉武感慨道:“在兒科,這種浪費資源的現象非常嚴重,一個病人反覆看10位醫生,就意味著他佔用了其他9個病人的醫生資源。”

  同一個患者,同一種病症,竟然先後看過了10多個醫生,這樣的例子也許比較極端,但是在現實中,患者在這家醫院檢查完又去其他醫院做同樣的檢查,在這家醫院看完醫生,又去另外的醫院看醫生的情況卻不少見。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喜歡“貨比三家”,目的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去醫院看醫生也“貨比三家”,甚至是“貨比十家”,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聞中的醫生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説明這種現象會造成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客觀上也進一步加劇了“兒科醫生荒”。但是即便不是兒科,是其他疾病,如果部分患者在看病過程中喜歡“貨比三家”,對醫生“擇優錄用”,同樣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同樣會加重醫生看病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醫院不但遭遇“兒科醫生荒”,同時其他科室醫生也同樣“荒”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那些醫院一時無法確診的疑難雜症,患者多看幾家醫院,多瞧幾位醫生,還可以理解,但是很多普通的疾病,患者去了三甲醫院,看了最權威的專家,卻仍舊不放心,還得多換幾家醫院看病,這背後的原因,就很值得深思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對自身的疾病過於擔憂和焦慮。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是現在公眾更加重視自身健康的表現,值得肯定,但是重視的程度一旦過度,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那顯然就是一種過猶不及,並不值得提倡。另一方面,則是患者對醫生和醫院缺乏信任,總想在不同的醫院和醫生之間進行反覆比較和驗證,一旦兩個或者是多個醫生給出的結論不一致,患者就更加擔心和焦慮,只能去另尋高明,結果就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但是多數患者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同一個病人的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醫生眼裏,也會有不同的描述,所給出的治療方案、開出的藥方,更不會完全相同,而這並非全是醫生沒有看準看透疾病,只是他們的表述方式不同,所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同而已。如果患者把這作為醫生水準低看不透疾病的理由,那本身就是大錯特錯的。

  患者這種“貨比三家”式看病,除了上面提到的會浪費醫療資源、加劇醫院和醫生的負擔之外,同時也會大大加重自身看病的各種成本和負擔。而要避免和消除這種現象,除了需要患者理性看待疾病、理性看病之外,更需要醫生方面有所作為,就是儘量使用通俗而標準的語言,把患者的疾病講明白講透徹,讓患者知道這就是“終審結果”,而無須勞民傷財,四處驗證。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天歌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