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更是一個新媒體時代。小巷裏的老人通過手機APP聽著熟悉的《黃梅戲》,弄堂裏的孩童拿著iPad玩著很溜的遊戲,我們每天通過手機便可以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資訊。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變了新聞傳播格局。對於傳統媒體而已,只有牢牢把握融合發展的機遇,做實媒體融合的大文章,才能在數字革命的浪潮中贏得“新未來”。
做好媒體融合的大文章,需認清“大勢要事”。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達98.3%。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陣地就應該建在哪。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傳播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乃網際網路發展的大勢所趨。長期以來,新聞媒體一直都是各種勢力爭奪的重要陣地,新聞輿論工作則是關乎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有學者統計,一個新的傳播媒體普及到5000萬人,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網際網路用了4年,而微網志用了14個月,微信只用了10個月。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快馬加鞭推動融合發展,牢牢佔據戰略主動。
做好媒體融合的大文章,關鍵在“合而為一”。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近些年,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也涌現出了不少諸如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浙江新聞APP”的拳頭産品,但總體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仍存在不少阻力,這其中有技術層面的問題,有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還有“人”的融合問題。在一些地方,“融而不合”“似融非融”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看似同家單位,實則“一家兩灶”;有的面上和和氣氣,私下你爭我奪;有的骨子裏對新媒體就存在抵觸心理,有的坐等靠思想十分嚴重。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從思想上實現“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無論是從維護社會穩定、鞏固主流輿論的大局出發,還是從“更好活著”的小我出發,融合發展都是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次,要從技術上實現各種媒介資源、平臺終端的有效整合、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最後,要從在靈活用人上下功夫,打通阻礙人才流動的“任督二脈”;在考核激勵上下功夫激發爭當“全媒體人”的動力,儘快實現從相“加”到相“融”的華麗轉變,促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大格局。
做好媒體融合的大文章,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當前,媒體行業正在經歷一次巨大的變革,“轉型”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傳統媒體要想在網際網路時代有新突破、新作為,就必須用全新的網際網路的思維來謀劃 “怎麼融”“往哪融”的問題,必須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去改造升級現有的采編系統,必須要從網際網路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滿足受眾多樣化、個性化的資訊需求。而對於處在“轉型”風口上的媒體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克服“本領恐慌”,要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的幹勁練就“十八般武藝”,儘快實現向“全媒人”的華麗轉型。媒體人只有將好的作品立意與網際網路傳播特點結合起來,只有把大眾的“痛點”“趣點”把準摸透,才能引發輿論的共鳴,才能創作出諸如《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我為祖國升國旗》《誰是站到最後的人》之類的現象級爆款;只有將黨“想説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黨的重大決策和人民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讓主流聲音更響亮、更有力,才能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媒體融合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我們只有順勢而為,守正創新,做好媒體融合這篇大文章,才能在新媒體時代佔據先機、把握未來,才能將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變成推動媒體行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來源: 金華新聞網 | 作者: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