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錢江潮評 新聞詳情 A- A+
錢江潮評 | 別讓“資訊繭房”束縛了我們的理性
發佈時間:2018-11-02 20:09:06    

   近期,全國連續發生多起惡性傷人和自殘案件,因案件而引發的網路輿情互相交織、重復疊加,使得社會安全問題迅速成為網路熱議的焦點。

timg.jpg
 
  然而,從數據來看,2017年中國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81起,已是全世界命案發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以近期的焦點城市寧波而言,全年發生命案41起,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51起,比全國數據還要低37%。那麼,為什麼惡性命案會成為網路輿情、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乃至讓不少人得出治安環境開始惡化的結論呢?
  
  這背後,是網路“資訊繭房”在産生影響。
  
  網路“資訊繭房”從何而來?隨著基於用戶興趣的“演算法推薦”逐漸成為網路資訊的主要分發方式,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刷新聞、刷段子,還是刷抖音、刷淘寶,腦子裏想什麼仿佛APP們都知道,出現了“機器比你更懂你”的現象。機器通過網路大數據對我們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和閱讀軌跡進行記錄畫像,然後推薦更多的相關內容,令人沉溺其中。長此以往人們接觸到的只有同類型、同質化的資訊,每個人會像縮在蠶繭一樣的“資訊繭房”裏,卻以為自己站在了世界的頂端。
  
  一方面,網路“資訊繭房”易導致觀點片面化。網路“資訊繭房”一旦生成,“繭房”內成員內部交流顯著增多、對外交流大幅減少,形成一種正反饋式的“自激”,表面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卻很容易産生盲目自信、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長期處於網路“資訊繭房”中,習慣於將自己的偏見認為是真理,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觀點輸入,群體成員的認同導致其日益演化出極端思想,甚至發展為網路暴力或是現實暴力行為。網路“資訊繭房”的生成,使得傳統中的“資訊偶遇”和新聞本身的傳播普及作用降低,會出現“你取得的資訊只是你想要的”現象,加劇了觀點的片面化。
  
  另一方面,網路“資訊繭房”易引發行為極端化。網路時代中,即便是遠隔千里的惡性案件,在媒介傳播中傳遞的暗示性資訊,也有可能引發模倣。網路“資訊繭房”的存在,對增強模仿傚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回顧多起惡性案件的傳播軌跡,一個簡單的案件在集納式、病毒式的傳播中不斷渲染增強,孤立事件被無限放大,會讓人感覺整個社會的治安面都出現問題。這些原本孤立的事件在“資訊繭房”中不斷強化,刺激著公眾的恐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公眾的判斷趨向,導致行為選擇出現偏差。
  
  削減網路“資訊繭房”的負面影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要警惕習慣性地依賴技術。習慣性地依賴技術,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閱讀習慣,更深遠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我們要有清醒的分寸感,劃清現實和虛擬網路空間的界限,避免陷在技術的巢窠中,形成群體性的孤獨和麻木。要反思人和工具之間的關係,人應該掌握工具,而不是變成工具的一部分,或者成為工具的奴隸。我們不應對科技的期盼越來越多,卻對人與人之間的期盼越來越少。
  
  要呼喚更加清朗融合的網路空間。網路“資訊繭房”把網民割裂成不同的群體,資訊的屏障使得網路謠言和虛假資訊獲得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各類新聞網站、APP和自媒體,在追求多元化的新聞供給的同時,必須堅持一個導向:在傳播優質內容的過程中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要加強對網路資訊傳播的“供給側改革”,堅決依法整治網路謠言、虛假資訊和低俗資訊,使網民銘記“網路亦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回歸初心,回歸“互聯”的本質,才能真正讓人與人通過網際網路聯結起來。
  
  要注重提高網民自身媒介素養。每位網民都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信、正念、正行,提高自身媒介素養,要把網際網路當成個人發展的助手,而不是自縛之繭。在碎片化、快速化的網路時代,更應多方面獲取資訊,尤其注意與傳統媒介結合進行互補式閱讀,避免和防止思維慣性對現實行為的影響。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依然是我們提高全面思考問題能力的重要一環。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讓習慣支配人。機器不會比你自己更懂你,現實永遠比網路更精彩。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明州府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