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意盎然,小橋流水,青石板的墻面上篆刻著詩意的古詩詞……在永康石柱鎮塘裏村,這裡的一切景色都搭配地如此協調美麗,讓人仿佛置身於詩情畫意的世界中。
街角小品是永康市近年來在打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提出的一項鄉村美化計劃,主要是指通過設置一定的園林、建築的標誌物和美化小物,把原本環境中不協調的地方改造掉,形成美麗獨特的小風景。據了解,2016年以來,永康市開展“街角小品”建設,整合10億元資金,啟動建設項目5600個。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標,各鎮(街道、開發區)、村、企業通過建設這些景觀小品,補上了新農村建設“千村一面、富而不美、沒有特色”的短板,大大提升了城市整體品位,“美麗經濟”風生水起,而塘裏村則是“街角小品”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作者在老孫頭的帶領下參觀了塘裏村的街角小品,這是一面用磚塊砌成的小花壇,花壇上的酒缸裏種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令人賞心悅目。“我們村是第一個搞‘街角小品’的。這種用小磚塊砌成的街角小品在我們村裏很多的。我們的特點就是用我們本土的材料來製作‘街角小品’,這些舊磚是13年永康市老區拆遷時,我用兩毛錢一塊的價格買進來用在村莊的‘街角小品’的建設上,我覺得舊磚有一種歷史的沉澱感,比新磚更有味道。作為村支書,精打細算很重要”,老孫頭説。
塘裏村的某一個街角小品
除了‘街角小品’外,老孫頭也很重視村裏的文化禮堂的建設。在塘裏村的文化禮堂,這裡坐滿了在學習書法的村民,老老少少,濟濟一堂。“我很感謝村支書以及永康市委,我本來在家裏閒著沒事,我一個種田的也沒文化,但我參加了這個村裏的書法班後,我現在寫字有模有樣了,”正在學習寫字的老村民孫正時説。據悉,塘裏村內姓孫的人家很多,他們都是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的後代,而塘裏村也建設了一個孫權文化園,用來紀念他們這位鼎鼎大名的先祖。“我覺得推動文化禮堂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響應永康市委的號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都是孫權的後人嘛,讓村民接受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整個村才更有文化底蘊,”老孫頭在一旁強調。
對於塘裏的今後發展,老孫頭又和村民們在謀劃。“我們通過‘街角小品’把塘裏真正地打造成美麗鄉村,現在我們要開始轉變思路,實現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轉變,老孫頭説。據了解,未來塘裏計劃做“鄉村民宿”,來搞火塘裏的鄉村旅遊業,比如將村裏閒置的老房改造為古樸典雅的“三巷九院”,注入孫權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打造屬於塘裏村的“精品民宿文化遊”。
老孫頭和他的詩意塘裏
“我覺得當村支書是一種情懷”,老孫頭面帶笑容地説,“我的父親原來也是這個村的老書記,他當了二十多年,吃過很多苦,也為村裏奉獻很多,但是他無怨無悔。我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我決定繼續把這份村支書的情懷延續下去,要是村民下屆再選我,我還會好好幹,要知道村官佔著位置不幹事也是一種腐敗。”
詩情畫意的塘裏,在實現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過程中,它,還在不斷地前進。
來源: 央廣網 | 作者:謝夢潔 | 責編:邱育梅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