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關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我省一項重要使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保護大運河遺産,有效傳承大運河文化,合理利用大運河資源,把大運河浙江段建設成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的水鄉文化精典呈現區、運河文化精品展示帶和水生態文化精彩示範段,努力在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前列。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高標準定位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建設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保護建設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曾乘船視察運河杭州市區段,作出了“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厲,繼續做好運河綜保工作,使杭州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指示。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通州考察時作出了“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指示。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了“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指示,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 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深刻內涵。習近平總書記用“寶貴遺産”和“流動的文化”來形容大運河,既形象生動,又意義深刻。大運河是與長城、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世界文化遺産,它既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人心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明“走出”國門的重要標識。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運河是流動的文化。大運河的特色就在於“流動”,它流淌千年、流經南北,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歷史遺存,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孕育了吳越、江淮、荊楚、齊魯、燕趙、秦晉等眾多地域文化,是聯結古今的文明紐帶。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關鍵就在於“統籌”二字。我們要充分認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在嚴格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産的基礎上,推進大運河文化的有效傳承、大運河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保護、傳承、利用的有機統一。
■ 充分認識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的重要地位。大運河浙江段包括水網密集的京杭運河浙江段和“天工人巧各取其半”的浙東運河,在大運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京杭運河浙江段為漕糧北運提供了交通便利,浙東運河是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運通道與外海連接的紐帶。浙江的吳越文化、江南文化,以及“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等,都離不開大運河的哺育和滋養。可以説,大運河奠定了浙北的城鎮格局,孕育了浙江的文化特質,為浙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我省大運河文化遺産數量多、分量重,共有11個河段、13個遺産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分別佔全部遺産段和遺産點的15%和22%。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大運河浙江段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和在浙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擦亮浙江運河金字招牌,傳承浙江運河歷史韻味,擴大浙江運河國際影響,為文化浙江和“兩個高水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堅決扛起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建設的使命擔當。我省大運河北接長江經濟帶、南連海上絲綢之路,具有通江達海的地理特色和吳風越韻的人文特色,是中國大運河中全線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載著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生命力、浙江文化活力的重大歷史使命。同時,我省運河保護開發工作起步較早、基礎紮實,大家工作積極性也很高。這些特色優勢和工作基礎決定了我們有必要、有條件、也有信心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打造精品、提供示範。
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總體上基礎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運河招牌不夠響亮,許多幹部群眾仍然把大運河當作身邊一條普通河流,遊客到杭州、紹興、南潯、烏鎮等運河名城古鎮旅遊也少有慕“運河”之名而來;文化遺産保護壓力較大,一些物質文化遺産缺乏及時保護修繕,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活力不足;傳承利用品質有待提升,運河文化旅遊相對滯後,國際影響十分有限,運河航道整體等級不高,生態承載功能相對薄弱;統籌協調機制不夠健全,存在部門職責分割、地方分段管理等問題。對這些問題,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著力予以解決。
統籌好保護傳承利用關係,高水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
保護、傳承、利用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必須統籌好的三個基本主題,其中保護是基礎、是前提,只有保護好,才有可能傳承好、利用好。要像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一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保護好”的同時實現“傳承好”“利用好”。
■ 要精心保護。數量眾多的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加強對這些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嚴格日常管理和應急防範,嚴厲打擊破壞行為,永葆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對運河沿線其他有價值的文化遺址遺存的挖掘與保護,摸清底數,建立檔案,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運河沿線有眾多的傳統民俗、傳統節慶、傳統曲藝、傳統工藝文化。要加強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努力擴大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進一步展示運河文化價值,有效提高大運河這一“中華文明金名片”的“含金量”。
我省運河沿線分佈著為數眾多的運河古鎮、古村、古街及古設施,比如杭州的塘棲、嘉興的烏鎮、湖州的南潯、紹興的安昌、寧波的慈城等,是千年運河文化的重要見證。要加強對這些古村鎮街區及相關設施的保護和修繕,延續傳統建築風格,維護歷史文化風貌,防止出現大規模推倒重來,搞破壞性重建。
■ 要有效傳承。傳承大運河文化,不僅要有文物可看,還要有故事可聽,更要有活動可體驗。這需要我們大力提升運河文化綜合展示水準。這方面我們還要向兄弟省份學習,比如江蘇已獲批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區,並爭取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落戶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廳面積可達1.6萬平方米,而我省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展覽面積才5000多平方米。當然,面積只是一方面,關鍵是要有吸引力。要充分發揮我省作為京杭運河南端起點地、浙東運河所在地的特色,提升杭州京杭運河博物館並逐步推動建成國家級博物館,謀劃建設浙東運河博物館,統籌用好大運河沿線古村古鎮、名人名居、會館商號、工業遺産等各類文化空間、文化資源。沿線各地也可結合實際建設各類運河主題類公園,比如,烏鎮可乘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東風建設數字運河館,通過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再現千年運河風貌。
運河招牌亮不亮,與運河資源挖得夠不夠、運河研究做得透不透、運河故事講得好不好密切相關。要加強對運河歷史文化的研究,闡發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推進文化遺産活態展示和體驗活動,吸引社區居民、中小學生積極參與;鼓勵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多種藝術形式運河題材創作,促進大運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大對運河商貿、歷史名人、傳統技藝、民俗活動的闡釋力度,加強大運河文化國際交流,講好大運河背後的歷史故事,説透運河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浙江精神。通過深化全社會對大運河文化的認識,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浙江文化的獨特魅力,把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打造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
■ 要合理利用。大運河兼有文化、生態、水利、交通、旅遊等多重價值,是一條有著廣闊前途的重要資源帶。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嚴格管理的方針,對大運河資源進行科學謀劃、優化利用。
文化是運河的首要價值。要以運河沿岸街區為切入點,對運河兩岸現有舊廠房、舊碼頭、舊倉庫、舊民居等進行修復性改造,佈局一批文創産業園區,實現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文創産業集聚發展的互促共進,把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打造成我省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集聚區。
興水之利、涵養生態是運河的重要功能。要劃定大運河流域生態紅線,推進水生態修復和沿岸綠化,加強重點區域污染防治,加強運河水利設施保護與建設,持續提升運河水質,更好發揮防洪灌溉作用,把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打造成美麗浙江的重要生態帶。
運河源於運輸需要,航運是其基本功能。要大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內河航運,振興運河水運,加快推進京杭運河三級航道和杭州二通道建設,打造浙北高等級航道網主通道,推進杭甬運河寧波段三期工程和杭甬運河全線三級航道改造前期謀劃,發展綠色航運、江海聯運和集裝箱運輸,把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打造成我省重要的貨運大通道。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這是推進運河貨運轉型、推動江海聯運、水鐵聯運的前提條件,我省在這方面要積極推進、走在前列。
休閒旅遊是傳承利用運河文化資源的重要方式。要依託運河名城古鎮,綜合展示運河風貌、傳統民居、生活美學、生産場景等,打造承載記憶、回味鄉愁的文化旅遊精品路線,把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打造成詩畫浙江的靚麗風景線。在具體開發建設中,要堅持共建共用,完善沿河綠道、自行車道及郊野公園等基礎設施,開展大運河馬拉松、自行車賽等各類走大運河、跑大運河、騎大運河體育休閒活動,讓遺産保護、運河開發與提升沿線居民生活品質相結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構建統分結合的工作格局,高要求保障浙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落地見效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建設,既要按照《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加快推進,也要結合浙江實際、體現各地特色統籌考慮、分頭實施,要充分調動省直有關單位和市縣的積極性,提高整體效果。
■ 一方面,要加強統一領導,實現系統推進。要樹立全流域“一盤棋”思想,建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統一領導機制,統一研究確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要問題。省直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古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運河國際文化交流等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運河沿線市縣與省直單位的統籌協調機制,重大政策以省直單位為主,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以所在市縣為主,形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合力。按照工程化推動、項目式運作、社會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實施一批具體、有形、可操作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項目,明確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確保建設成效。要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運河保護管理的長效機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資新模式,積極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培育新亮點,強化典型示範引領,推動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要研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立法工作,以法律來規範和引導全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相關行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建立大運河全流域資源基礎數據庫和統計分析平臺,對運河管理和建設情況進行科學評估。
■ 另一方面,要強化分級負責,突出特色優勢。沿線各市要擔負起屬地責任,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有關縣(市、區)要扛起各項任務落實的直接責任。各地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要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打造亮點。杭州可突出京杭運河南起點、“人間天堂”、南宋古都等優勢,把杭州段打造成中國大運河文化核心展示區,力爭使杭州段在大運河文化帶中的地位達到八達嶺在長城中的地位一樣。從中國大運河全線現狀來看,杭州同時具備文化遺産豐富、保護開發成熟、至今仍活化利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交通便利等有利條件,是兼具代表性和便利性的理想之地。嘉興可突出革命紅船啟航地、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舉辦地的優勢,推動大運河文化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融合,讓人們在領悟革命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現代科技中不斷提高文化自信。湖州可促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太湖南岸清麗地等生態優勢與文化優勢的相互映襯,讓人們在飽覽太湖風光、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體驗湖筆文化中,切身感受生態文化與運河文化交融和“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魅力所在。寧波可做足通江達海、河海聯運、港口城市、“一帶一路”連接地等方面文章,讓人們充分感悟海洋文化與運河文化融合交匯的獨特韻味。紹興可充分體現古越文化和名士之鄉的地域特色,讓人們在乘烏篷船、走古縴道、品黃酒、聽越劇等過程中,體驗浙東唐詩之路的意境之美。運河沿線各縣(市、區)同樣也要注意挖掘本地特色優勢,打出招牌,建成精品。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大運河(浙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編制工作情況彙報會上的講話〕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