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車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率先高水準實現教育現代化
發佈時間:2019-04-11 08:33:43    

  浙江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探路者、先行地。這些年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現代化站上了新起點。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全面加強,教育普及走在前列,教育品質和公平達到新高度,教育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現在,浙江教育已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部分主要指標接近高收入經濟體平均水準,總體具備率先高水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

  在“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征程上,我們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優先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率先高水準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我國建成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浙江力量。
 
  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浙江教育現代化
 
  我們要模範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負冀前行,奮力開創新時代浙江教育現代化新局面。
 
  ■第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必須旗幟鮮明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貫穿教育工作各領域全過程,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旗幟鮮明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如磐石、毫不動搖。必須旗幟鮮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第二,以率先高水準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展現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擔當。堅持把教育事業優先發展作為重要先手棋,引領和支撐全省現代化。我省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不但要與“兩個高水準”的總體進程相適應,更要體現教育的優先地位,在全省各項事業中率先高水準實現現代化;不僅要比全國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先一步、快一步,還要在發展品質上好一步、進一步,在全國各省區中率先高水準實現教育現代化,力爭2035年總體上達到發達經濟體前列水準。
 
  ■第三,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標準,努力實現人人成才、全面發展的期盼。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浙江教育發展仍然存在諸多矛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還不夠高。要始終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辯證地思考並切實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要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切實增強每個人的教育獲得感和認同感。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大力度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緊扣這一根本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加快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式和治理現代化。
 
  ■第一,如何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下功夫”要求,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加強品德教育,既有個人品德,也有社會公德、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大德。堅持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教育引導學生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要把提升關鍵能力作為智育重中之重。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敏于求知、勤於學習,不斷增長見識、豐富學識、開闊視野,求得真才實學。在提升知識運用能力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性分析、善於質疑、勇於探索的特質,做到學以致用、學用互促。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把廣大學生從死記硬背、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全面培養善於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能力素養。要把體育美育作為剛性要求。學校要把體質健康和運動技能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提高體育教學品質。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建立剛性管理機制,確保開齊開足上好美育體育課,全面加強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把勞動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把動手實踐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對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督導評估中。各級各類學校要通過實踐教學、校內勞動、校外勞動等多種形式,塑造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的素養。學校要為勞動教育留足時間、創造空間,廣大家長也要鼓勵引導孩子參加勞動。
 
  ■第二,如何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教育評價是引導教育事業發展的指揮棒,這個指揮棒直接決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否落到實處。評價一個地方教育工作怎麼樣,主要看是否堅持正確的教育政績觀。一個地方教育工作的主要職責是推動教育事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建設良好教育生態。要建立完善教育現代化指數評價和發佈體系,科學評價地方教育發展總體水準。評價一個學校辦得怎麼樣,主要看立德樹人的成效好不好。要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要求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讓學校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成人的臺階、成才的搖籃、成就夢想的起航地。評價一個老師當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把師德師風挺在前頭,能不能教好書、育好人。要改革完善教師分類評價機制,從師德、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品質等綜合維度來評價考核,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評價一個學生優秀不優秀,主要看是否全面發展。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既要看學業成績,也要看綜合素質,看學生是否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習慣養成,看學生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第三,如何補齊基礎教育中的突出短板?要堅持問題導向,用好改革利器,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要著力破解中小學生負擔重的問題。“減負”減的是不合理的課外負擔和不合理的課內負擔,減的是機械重復的刷題訓練,減的是超綱超前教學,做到不拔苗助長、不急功近利。各級各部門要認真研究解決指揮棒的頂層設計問題,中小學校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嚴格按課標教學、依課標命題,促進教、學、考相一致。社會要共同關心孩子成長,健全完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對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管起來,切實扭轉片面強化“應試”教育的導向。二要著力解決公辦和民辦教育發展不協調問題。發揮公辦教育的主體作用,提升辦學品質,擴大公辦教育優質均衡的覆蓋面,使之成為滿足人民期盼的主渠道。堅持公民辦教育政策上平等、招生上同步、管理上統一。三要著力解決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建設,啟動教育現代化縣建設,全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行和完善教學模式、運作管理、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等軟體的標準化,用標準化引領義務教育高品質發展。完善區域內集團化辦學模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和學校下沉,暢通城鄉、校際間共用渠道。加快資源共用資訊化,大力推行同步課堂、“名師飛課”“微課平臺”等教育資訊化做法,促進優質教師資源、課程資源共用,努力實現薄弱地區和名校優質教育資源零距離。完善政策扶持,把教育作為山海協作、新一輪扶貧幫扶的重要內容,推進教育方法互鑒、教育資源共用,逐步縮小區域教育發展差距,確保跟上全省教育現代化步伐。
 
  深入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以高水準大學支撐“兩個高水準”建設
 
  高等教育是制約我省高品質發展的突出短板。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一主線,加快走出一條浙江特色發展之路。
 
  ■第一,做好“雙一流”引領帶動的文章。集中力量推進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寧波大學“雙一流”建設,使畢業生素質、教師素質、教學科研水準加快達到世界一流標準。支援推動西湖大學早日成為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進一步加大對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的支援力度,要分類指導、精準支援。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省重點建設高校,要爭取早日進入“雙一流”。其他高校,要按照特色化、內涵式、高水準發展的要求,鼓勵做精做強特色優勢學科,省裏也要給予更大、更精準的支援。
 
  ■第二,做好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引進培育的文章。積極引進高水準大學來浙江舉辦校區(分校),發揮浙江大學吸引國外合作院校的優勢新辦中外合作學院,支援省內高校與國內外高水準大學合作舉辦二級學院,加大與上海等地高校對接合作,穩步推進“絲路學院”建設。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既要引進增量,也要注重提升存量。要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把學科做強,下一步可以在科研院所和高校、高校和高校之間進行科研合作、資源整合的嘗試。著力點還是要放在高校內部學科資源的整合上,堅持以學科為主線,研究解決一些高校學科重復建設、資源分散、什麼學科都有、什麼學科都不強的問題,引導我省高校走高品質特色化發展之路。
 
  ■第三,做好高校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文章。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原創性、標誌性、引領性成果,全面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渠道,協同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高等教育重點區,引導高等教育資源向大都市區、中心城市和大灣區重點集聚區部署。聚焦創新型人才培養,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學業挑戰度,嚴把出口關。聚焦科技創新源頭供給,高校要與科研院所、企業深化合作,加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協同攻關,政府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給予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加強制度供給。聚焦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具備條件的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變,強化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發揮職業教育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主陣地作用,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辦學方向,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舉辦高品質職業教育。進一步拓寬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和普通本科的通道,建成全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讓職業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大力培養新時代好教師,打造與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各地各部門要認真抓好落實。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來抓,按照“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等要求,打造全國一流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滿腔熱情地關心教師、服務教師,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當地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深化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優化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激勵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對高校績效工資水準要動態調整,因地制宜加大教師住房保障力度,持續改善教師教學條件和生活條件。
 
  教師強,則學校強、教育強。教師隊伍要強起來,書記校長隊伍先要強起來。以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標準,選好配強書記校長,讓書記和校長成為有教育情懷、教育理想、師德風範、人格魅力和責任擔當的學校領導者。要關心紮根基層教書育人的教師。加大教育投入並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推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一線骨幹教師以及鄉村教師傾斜,使他們都能夠從容教書、安心做學問。要激勵更多的優秀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健全班主任激勵機制,構建專業成長平臺,拓寬班主任成長通道,增強崗位吸引力。要大力振興教師教育,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健全教師教育體系,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援力度,辦好一批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打造2至3所高水準師範大學。師範院校要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確保體現師範教育特色。創新師範生招生和培養方式,吸引優秀學生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提升師範生培養品質。支援高水準綜合型大學設立師範專業,共同參與教師教育。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快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建立健全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抓好謀劃佈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級黨委和教育部門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以黨建工作引領教育工作。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工作,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
 
  加強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各級黨委、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黨組織要善於運用一切場合、一切載體、一切方式來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管好課堂,也要管好課外,既要管好網下,也要管好網上。要加強校報校刊和網路治理,嚴明教學紀律,發揚鬥爭精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用馬克思主義佔領學校意識形態陣地。要理直氣壯開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把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要求,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特別是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要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
 
  加強教育現代化政策保障。堅持優先發展、超前發展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在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齊心協力抓實抓好教育工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教育投入的政策,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只增不減,確保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只增不減。深化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發揮好教育部門引導教育資金投向的積極作用。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營造教育改革發展良好環境。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教育”,加快“智慧校園”建設,提升教育資源共建共用水準。完善學校治理結構,完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落實依法治校、依章辦學。結合“基層減負年”活動,大幅減少對學校的各類檢查、評估、評價考核,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推進“清廉教育”“清廉學校”建設,壓實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從嚴治黨責任。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全省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