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50多年,他以剪作筆記錄時代
發佈時間:2019-04-02 14:47:53    

黃岩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沈雷.jpg

黃岩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沈雷

  早在宋元時期,黃岩剪紙就在民間流行。當地百姓用剪紙藝術為節日添喜慶,為生活祈福。千百年來,黃岩剪紙技藝代代相傳,能工巧匠輩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沈雷便是其中一位。
 
  從1968年在《工農兵畫報》第一次發表剪紙作品,到如今成立“沈雷名師工作室”,半個世紀裏,沈雷用一把剪刀,記錄他心中的風俗民情。
 
  無師自通
 
  沈雷對美術的熱愛,離不開父親的熏陶。他説:“我的父親寫得一手好字,還喜歡繪畫,一筆一畫極其認真,那紙面就是他的世界。”自幼耳濡目染,沈雷會自己拿出宣紙“倒騰倒騰”。
 
  少年沈雷最愛臨摹的是《芥子園畫譜》和《豐子愷漫畫》,現在他還能默畫其中的畫面。“一代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質樸、簡練的漫畫風格,對我的影響很大。”沈雷説。
 
  沈雷第一次接觸剪紙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當時報紙的報頭上常常能看到各種生動的版畫和剪紙創作,沈雷看了覺得自己也可以剪。於是,他搬出平時繪畫的畫筆、顏料,找出家裏的刻刀和剪刀,用一個星期完成了三幅作品。
 
  這些“無師自通”的作品,被寄往杭州南山路原浙江美院內的《工農兵畫報》編輯部。三個月後,沈雷意外收到《工農兵畫報》,翻開一看,封底整版登的全是他的剪紙組圖。
 
  那一刻開始,剪紙走進了沈雷的生命裏。
 
  靜心細磨
 
  雖然剪紙所需的工具極其簡單,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加上一個蠟盤,指尖下就能“剪”出各樣造型,可真正入了門,技藝高下非常有講究。
 
  在創作中,沈雷先後遇到兩位前輩。一位是黃岩印刷廠工人馬友龍,在他的傳授下,沈雷開始學習現代剪紙藝術。另一位是林閒雲,國清寺做大型佛事活動時,都請他去剪刻。在他的指教下,沈雷的傳統剪紙技藝突飛猛進。
 
  集傳統和現代特色所長,沈雷練就了一套自己的剪紙功夫。
 
沈雷作品《國醫館的那些事兒》.jpg
沈雷作品《捏面人》
 
  “生成自己有感而發的構圖,是剪紙創作的第一步。”沈雷擅長人物造型,所以往往以人物創作為主。構思基本成熟後,他用毛筆直接起稿。這樣創造出來的作品大氣,不拘泥于局部。
 
  第二步是選紙。剪紙的紙張,最好是染色的宣紙,不反光、有韌性。有時利用畫報、廣告紙作底,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待畫稿確定便可裝訂紙張,一般不超過八張,用訂書機在剪紙稿四週空白處裝訂。
 
  準備就緒後,用刻刀在油盤上刻製,先由內轉外,由細部到外輪廓。“刻製時注意力要集中,特別是轉角連接處。”沈雷説,這是他喜歡剪紙的原因,刻刀每次下去,內心特別安靜。
 
  整個過程,宜用剪刀的部分就是對長線的處理及外輪廓,“剪刻並用”是剪紙的特點。沈雷習慣用杭州張小泉或是北京王麻子生産的剪刀,靈巧鋒利,用起來最為順手。
 
  記錄時代
 
沈雷作品《捏面人》.jpg
沈雷作品《國醫館的那些事兒》
 
  沈雷創作的《國醫館的那些事兒》,不僅呈現了中醫師望聞問切、開方、針灸的畫面,還表現了作坊裏中藥的切、搗、煎等各道工序,就連煉膏灶臺上飄出來的煙、抓好藥顫巍巍出門的老人家下巴上的鬍鬚,都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我自小生活在百年老藥店,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用剪紙表現當年的風俗民情,就是一種生動的記錄。”沈雷的創作靈感大多源於生活和工作實景。
 
  沈雷在黃岩中學、城關中學當過美術教師,到黃岩越劇團做過舞臺美術設計,後又從事行政工作。雖更換過不同的工作,但剪紙從未離開過他的生活。
 
  “我在越劇團畫了5年布景和天幕幻燈。經常隨團下鄉演出,鄉村的生活題材非常廣闊,‘萬年臺’裏那些精美的建築、民間木雕都是創作的極好元素。”
 
  把生活搬進創作,通過剪紙表現生活是沈雷一以貫之的個人風格,他的作品《三百六十行》系列,向人們訴説著一段段樸實的往事。
 
  2013年11月,沈雷剪紙名家工作室成立,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剪紙創作上。他説:“我以工作室為平臺,培養新人,對新人進行輔導,鼓勵他們創作,讓剪紙這項手藝後繼有人,使剪紙發揚光大。”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邵哲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