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數字鄉村行動,鍛造鄉村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用手機掌控鋼架大棚中的各種種植數據;掃描二維碼,全程追溯農産品;通過網路將農貨賣向全球……如今,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正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動力,加快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産業數字化
湖州高新區智慧大棚
在嵊州市巴貝集團的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基地,蠶寶寶不吃新鮮桑葉,而是吸食科學配方的人工飼料,不僅成本更低廉,還實現了全年養殖。
技術員介紹説,工廠化養蠶難度大,關鍵在於防病防疫,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蠶寶寶成批死亡。歷經數百次研究,利用大數據比對,公司研製出一整套系統科學的防病體系,以及適應機械化生産的飼養器皿,僅專利就有幾十項。
在金華市婺城區美保龍種豬育種基地,數字化改變了傳統的養豬方式:豬圈恒溫恒濕,供料、飲水、控溫、生産性能測定全部自動化控制,小豬生活在別墅裏,不僅少生病,還長得快,養殖效益明顯。
除生産環節的數字化變革,在管理環節,浙江農業借助數字技術,實現了精細化和高效化:農業智慧應急監管體系集結了視頻接入、智慧管控、産品追溯、監測分析等功能;在海上,有漁船安全救助資訊系統、小物標雷達系統等;就連植物病蟲害的監測預警,也用上物聯網、大數據技術。
今年,浙江將重點建好“一朵雲”,即“三農”大數據體系;畫好“一張圖”,即農業農村管理數據和空間數據上圖入庫;治好“一張網”,即農業作業方式數字化、農村公共服務數字化和鄉村治理數字化。
治理數字化
龍遊村民用“村情通”辦事
群山環繞的景寧大漈鄉,如何實現共建共治共用的鄉村治理格局?大漈鄉幹部道出秘訣:“提高鄉村治理智慧化水準。”借助基層治理“四個平臺”,村裏小到窨井蓋丟失,大到農居危房轉移,網格員收集掌握到的民生資訊,從線下傳至線上,迅速得到分類落實和精準辦理。
2016年底,浙江啟動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把鄉鎮和部門派駐機構承擔的職能相近、職責交叉和協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務事務進行歸類,組建成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平臺”,形成覆蓋縣鄉、功能整合、工作協同的基層治理體系。
在村一級,浙江推廣“村情通+全民網格”基層智慧治理模式,通過資訊收集發佈、網路線上服務、掌上電子辦公、線上即時溝通、後臺推送流轉,實現村級事務資訊動態互動式管理。
生活數字化
諸暨三下湖鎮村民用網際網路直播平臺銷售珍珠
諸暨市:山下湖鎮農民利用網際網路直播平臺,將珠蚌生長情況、加工珍珠首飾展現給網友,讓原本平淡的鄉村生活意外“火”了,不僅産品好賣了,還能收到不少打賞。
三門縣:蓋門塘村村民家門口的垃圾回收箱上,印上了二維碼。村裏的保潔員只要掃描二維碼,後臺會對村民垃圾的分類正確與否,以及垃圾的數量進行積分。
長興縣:村民到醫院就診,無需手機、身份證和醫保卡,患者只要對著攝像頭“刷刷臉”,即可確認身份資訊、關聯社保賬戶,實現全流程無卡化就診。
椒江區:大陳島的孩子不出海島,與城裏孩子通過“空中課堂”,同步聽課,共用城區學校名師優質的教育資源。
隨著“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實施,淘寶、京東、村郵樂購、豐收驛站等電商平臺將連鎖網點紮根農村,村民不僅通過這些平臺銷售優質農産品,還通過這些窗口,採購全球商品。通達的網際網路與便捷物流,讓鄉村也有了車來人往的喧囂,涌動著創業創新的熱潮。
目前浙江已建成22173個村級資訊服務站,覆蓋全省83.5%的行政村。通過這個服務站,基本可以實現村民享受便民服務、郵政快遞、電子商務體驗服務不出村。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朱海洋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