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景中駐,人在畫中游。”浙江鄉村處處是景,景景相連。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區”的理念和目標,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萬村景區化”。截至目前,全省成功創建4876個環境美、文化興、産業旺的A級景區村莊,走出一條以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
美麗鄉村持續升級
開化縣姚家源村
得益於“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持續推進,浙江“明星村”“網紅村”越來越多。
▲在淳安,環千島湖綠道喚醒了大山深處的湖光山色。觀光、採摘、民宿、土特産……曾經偏僻貧困的下姜村建成3A級景區,家家戶戶搭上鄉村旅遊的致富快車。
▲在浦江,治水治出了“花漫浦江”的美麗新貌。昔日的“水晶污染村”新光村華麗轉身,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還入選第二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在天臺,“全域景區化”讓美麗花開遍地。6條鄉村旅遊精品線風格迥異,15個鄉鎮“一鄉一品”,248個村落成功打造為中國鄉村慢生活實驗區。
從美麗鄉村到景區村莊,浙江推動美麗鄉村再升級,出臺《景區村莊服務與管理指南》地方標準、實施細則和評定辦法,明確景區村莊在環境衛生、旅遊交通、基礎設施與服務、特色活動與項目、綜合管理等方面的分值要求。隨著對標創建全面鋪開,浙江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美麗鄉村不僅美在山水,更宜居宜業宜遊。景區村莊的打造,讓鄉村煥發了活力,也為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可能。
景區村莊各有風情
富陽區東梓關村的浙派民居
萬村景區化,既追求“全域全景”,又講究“和而不同”,重點做好“特色”文章。
▲麗水市制定並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負面清單》,最大限度留住黃泥青瓦間的鄉愁記憶,防止大拆大建、生態破壞。全市累計158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位居華東地區首位。
▲松陽縣積極開展“拯救老屋行動”,135座曾是斷壁殘垣、斑駁不堪的老屋被修繕一新,50多個破落山村恢復了生機。松陽模式成為全國範圍內有效復活傳統村落風貌和傳統民居生命力的新樣板。
▲長興縣顧渚村僅有村民2800余人,卻開出了480余家農家樂。村子堅持以“鄉土”為特色,引導農民自主小規模經營,維護好“原生態”的生活氣息,讓遊客真切體驗到“土生土長”的浙江鄉村風情。
▲新昌縣外婆坑村聚居著白族、傣族等12個少數民族村民。村裏打造“江南民族村”,恢復了民族歌舞和節慶傳統,還開設織布、制茶、搗麻糍、磨豆腐等民俗項目,民宿、農家樂順勢開出。村民王小芹説,自己在家門口擺個小攤,賣些自製玉米餅,一年就有10多萬元收入,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全靠村莊有特色”。
山水和村莊融為一體、自然與文化相得益彰。浙江大地上,星羅棋佈的景區村莊,或美在小橋流水的詩意,或長于手藝風俗的繁盛,或興于歷史文化的承續,各有鮮明個性、自成發展體系。
多元業態蓬勃興起
安吉縣魯家村引進機器人當導遊
去浙江農村玩什麼?杭州的農家樂、象山的中國漁村、德清的洋家樂、安吉的民宿經濟、龍泉的青瓷小鎮……近年來浙江不斷涌現出一個個鄉村旅遊品牌。
萬村景區化,進一步豐富了村莊的旅遊功能和産品業態。這其中,民宿經濟獨樹一幟,成為浙江鄉村産業興旺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長極。目前,全省擁有民宿1.6萬餘家,直接就業近10萬人,2017年直接營業收入超50億元。
引導民宿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浙江牽頭起草首個國家民宿行業標準,制定發佈高於國標的《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浙江地方標準;聯合農辦、公安、食藥監等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國率先破解民宿審批難題,全省民宿特種行業許可證持證率達90%。
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近4億人次,實現旅遊經營總收入近420億元。隨著鄉村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産業融合趨勢更加明顯,在浙江農村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格局。
▲探索“旅遊+農業”。安吉魯家村與專業旅遊公司合作,共同打造18家集種養業與觀光為一體的家庭農場,實現了從外債百萬到村資産過億的“逆襲”。
▲開發“旅遊+工業”。江山市成功創建3個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其中,恒亮工業旅遊示範基地通過與旅行社合作,年均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助推蜂産品銷售1億多元。
▲玩轉“旅遊+文創”。蓮都區古堰畫鄉建立寫生基地,開設油畫展館,油畫産值超1.2億元,每年吸引約15萬人次來此寫生創作,民宿和農家樂年營業額超千萬元。
浦江縣鄭宅鎮花海
從小村莊到大“景區”,浙江農村逐步形成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良性迴圈,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岑文華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