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化,投資項目環保預審從7天壓縮到當場出具分析結果,前期論證從平均1個月縮減為1個工作日。這樣的高效率,得益於該縣開發使用的生態環境管控資訊平臺。
該平臺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共服務工業、農業、文旅等建設項目70多個,項目環評審批從前期到出具審批結果,實現全流程“零跑腿”。通過整合數據,多線融合,還構建起實時精準的環境預警監測網路,執法效率提高30%。
多規合一
開化地處錢江源頭,是華東地區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隨著開化名氣叫響,投資項目紛至遝來。
引進的項目適合安排在哪個區域,是否涉及環境敏感區?項目擬建地與環境準入要求是否符合?這些項目決策前的數據分析,以往都要人工操作,分析大量的相關文件數據,不僅耗時,還容易出現誤讀誤判風險。此外,有些項目審批與監管工作,需要反覆徵詢上級環保、規劃編制及其他部門意見,費時費力。
為破解環評審批效率低,開化縣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思路,以谷歌地圖為底圖,將縣域環境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水環境功能區劃、空間規劃、國家公園規劃、行政區劃、飲用水源保護區、聲環境區劃等10余項規劃,統一為2000國家大地坐標係(誤差在0.29米以內),以向量圖層的形式有機疊加在谷歌地圖上,形成一張“環保地圖”。
工作人員利用“環保地圖”進行監測
工作人員把地塊資訊輸入平臺,3秒鐘後“環保地圖”上就自動生成該地塊包含涉及規劃的名稱、屬性、相交面積、佔比和涉及周邊環境敏感點的名稱、位置、距離等圖文分析列表、輔助決策,並給出項目與規劃的符合度。
去年9月,錢江桃花源生態旅遊觀光休閒項目落戶開化,擬建地址位於生態功能保障區,離生態紅線和飲用水保護區紅線位置較近。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審批科科長程慧負責經辦此事。她説:“過去這樣的項目開展預審,至少需要1周,審批人員還需奔赴現場。現在得益於這個平臺,項目邊界範圍、周邊環境敏感點情況、項目與規劃的符合性等情況3秒內便一目了然,1個工作日就能出具預審意見。”
考慮到開化是山區縣,很多項目擬建地在偏遠的山區,區域信號較差。技術人員給該平臺植入離線操作功能,即便是在沒有網路信號的山區,也可以離線準確定位。
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説,某精品民宿項目擬建於開化縣芹陽辦事處密賽村一山坳中,沒有手機信號,他帶著系統來到現場,輕輕一點,螢幕顯示該項目擬建地屬於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不予立項。
整合數據
“平臺在手,決策不愁。”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副局長袁肖峰説,“以往開個決策諮詢會,必須在公文包裏裝滿數十本規劃或者法律法規政策規範性文件。現在帶上一台平板電腦,就能輕鬆獲得各項數據。”
此系統的最大特點:數據整合度高。系統收納了與環保相關的1000多份文件、10余項規劃、近13年1500多份歷史審批、監管、執法等資料資訊,以及取水口、排污口等環境敏感點資訊,可以隨時取用查看。
華埠鎮關停企業地塊治理修復現場
環境監測點多面廣量大。生態環境管控資訊平臺還與大氣、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打通,及時更新各污染源排放監測數據庫,實現實時查詢全縣域6個空氣監測站點,20個國控、省控出境水斷面和鄉鎮交界斷面的水質情況,記錄大氣、水質變化趨勢。
平臺使用以來,先後發現並處置了3起水質監測異常事件和1起空氣監測異常事件。如果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通過平臺定位,還能在最短時間完成周邊環境敏感點分佈情況分析,為制定防範措施提供依據。
精準監管
不良企業偷排具有隱蔽性,污水、廢氣偷排稍縱即逝,經常錯過取證時間。平臺整合了全縣所有排污企業地理位置、排污口位置、環評批復、驗收文件、産污環節、污染物性質等基本情況,並與“智慧環保”平臺打通,實時獲取各排污口影像和監測數據資訊,並收錄了企業歷年來的違法處理情況,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企業實行重點監管。
程慧説,去年10月,環保部門在線上監測數據正常的情況下,通過平臺的實時影像,發現一家企業所排污水顏色異常,之後迅速固定影像證據、趕往案發現場,發現企業通過外接軟管偷排污水,執法人員及時予以處置。
環保執法人員監測廢氣排放
在環境執法中,執法人員還可借助平臺及時掌握項目的環評手續履行情況、生産工藝的産污環節、污染物的性質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檢測,避免産生環境安全隱患或者漏查環境違法行為。
自該平臺使用後,企業偷排行為明顯減少。2018年,開化縣域出境水Ⅰ、Ⅱ類佔比為99.7%,其中Ⅰ類水149天,同比增長47天,增長46.1%;PM2.5均值23微克/立方米,降幅17.9%,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吳莉莉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