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描繪美麗浙江新圖景
發佈時間:2019-01-29 10:09:56    

   改革開放40年,浙江的經濟建設是一個奇跡,浙江的生態文明建設也是一個奇跡。

 
  作為改革開放先行之地,面對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源能源矛盾與生態環境問題,浙江始終堅持以提高人民群眾福祉為目標,以提高環境品質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率先探索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闢出生態良好、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的發展新境界。
 
  今天的浙江,山水塑形,綠韻為裳,朝著更高標準的生態文明奮力前行,加速奔向“美麗浙江”。
 
  戰略持續接力

  美麗浙江漸行漸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進安吉余村,村口巨石上這十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青山碧水間,這裡景美戶富人和,成為浙江美麗鄉村的生動樣本。
 
余村04.jpg
安吉余村
 
  回首40年前,余村靠開山採礦成為響噹噹的富裕村,但也因此煙塵漫天、溪流渾濁。當時的浙江,“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迅猛推進的同時,資源能源消耗快速增長,生態環境壓力與日俱增。
 
  面對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兩難選擇,浙江走過彎路,也一直在行動:從上世紀80年代荒山改造,到90年代平原綠化,從城市內河治理,到杭嘉湖地區“零點行動”,從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增強環保意識,治理環境污染,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到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碧水、藍天、綠色”工程……污染治理逐漸成為浙江推進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進入新世紀後,浙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進程明顯加快。2002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綠色浙江’為目標,以建設生態省為主要載體,努力保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在習近平同志的重視和推動下,浙江成為全國第5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作出“八八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余村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和水泥廠,從“賣石頭”變為“賣風景”,走上綠色發展之路。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余村考察,首次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浙江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
 
  幾屆省委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不懈、循序漸進、持續深化。
 
  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環境更加優美”納入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的“六個更加”目標之一。2010年,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提出堅持生態省建設方略,走生態立省之路,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作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2012年,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堅持生態立省方略,加快建設生態浙江。2014年,省委十三次五次全會作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決策部署,提出建設“富饒秀美、和諧安康、人文昌盛、宜業宜居”的“美麗浙江”。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要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建設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城鄉,把省域建成“大花園”;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浙江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浙江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全面提升與制度化階段。
 
  在一以貫之、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的戰略深化下,從綠色浙江到生態省、生態浙江、美麗浙江,美麗中國建設的“浙江樣本”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護美綠水青山

  環境品質顯著改善
 
  從金華浦江天靈岩南麓汩汩而下,浦陽江從一汪清泉匯聚成波瀾壯闊之景。這裡有過漠漠蘆花拂浪飛的畫意,也有過污泥濁水遍地流的窘境。如今,行走兩岸,這裡的故事已翻開新篇:清清江畔串起美麗村莊,環境更整潔、産業更綠色、百姓生活更有品質。
 
timg (2).jpg
浦陽江
 
  浦陽江之變,是我省水環境蝶變的縮影。多年來,浙江以環境污染整治作為突破口,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護青山,浙江在1989年提出“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浙江”,到1994年提前消滅宜林荒山;1999年,在21個江河源頭縣、重點林區縣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試點,率先在全國實施高標准平原綠化工程。
 
  守綠水,浙江在1998年實施杭嘉湖地區水污染防治倒計時“零點行動”,1999年至2000年間依法關停污染嚴重企業2567家,2.2萬多個工業污染源達標率為99.8%,全省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
 
  進入新世紀後,浙江連續四輪、持續十多年不斷深入推進“811”生態環保專項行動,使浙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4年10月,浙江啟動“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猛踩“剎車”。到2007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縣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率先建成環境品質和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網路,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開始位居全國前列。
 
  2007年,第二輪“811”行動的整治重點從防治工業污染,轉向全面防治工業、農業、生活污染,基本解決了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了環境保護能力全國領先、生態環境品質全國領先。
 
  2010年,浙江再度開展“811”生態文明建設五年推進行動,從全面推進環境保護轉為立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6年又開啟新一輪“811”美麗浙江建設,全面提升自然生態、人居環境、生態文化等重點領域,加快建成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板”。
 
  以“811”行動為主線,浙江打出“五水共治”、治氣治霾、治污減排等“組合拳”,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環境保護從重點突破走向全面推進。
 
  激濁揚清還碧水。以重整山河的氣勢推進“五水共治”,到2017年底,黑臭河、垃圾河全部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劣V類小微水體基本消除;省控Ⅲ類以上水質斷面佔82.4%,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3.4%。
 
  動真碰硬護藍天。在全國率先部署開展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率先實施熱電行業超低排,率先開展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清單編制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全省設區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達標天數比例達82.7%。
 
  清廢凈土保安全。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形成了覆蓋全省土地的環境監測網路;建立固體廢物全過程閉環式全程監管,嚴厲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全省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能力達792.8萬噸/年。
 
  扮美城鄉煥新顏。“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縱深推進,城鄉環境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精準發力,越來越多的潔凈小鎮、活力小鎮、風情小鎮蝶變新生;“千萬工程”久久為功,美麗鄉村呈現出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確保不把違法建築、污泥濁水、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2018年5月,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會議進一步提出,推進污染全形態治理、全鏈條治理、全省域治理。到2020年,浙江將建成生態省,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
 
  做大金山銀山

  綠色經濟日益繁榮
 
  2015年11月,杭州富陽區環保局收到省裏對富春江水質斷面考核結果:2015年1月至11月全部優秀。這是10年來第一次。
 
timg (3).jpg
富春江
 
  上世紀90年代,富陽造紙業生産規模急速增長,但簡單、粗放的生産模式也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和流域水質,使富春山水黯然變色。
 
  這並非個例。浙江有500多個年産值超億元的塊狀經濟,涉及175個行業。它們造就了區域經濟的輝煌,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作坊式企業多、産業低端、技術落後,其中一些行業産能過剩。
 
  跨越發展的關鍵時刻,浙江痛下決心,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讓“吃得少、産蛋多、飛得遠”的“俊鳥”引領經濟發展。
 
  以環境治理倒逼經濟轉型——
 
  浙江堅決打破拖累浙江發展的“罈罈罐罐”,充分運用“畝均論英雄”改革等手段,倒逼淘汰落後産能,培育發展新動能。
 
  富陽壯士扼腕,10年曆經6輪整治,累計關停淘汰造紙企業343家,淘汰産能617萬噸,犧牲造紙業稅收10多億元。與整治同步,當地大力發展資訊經濟等新興産業,迸發出更強大的發展後勁。如今的富陽,正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百業興旺的新“富春山居圖”。
 
  近年來,浙江累計關停鉛酸電池、化工、印染、造紙、製革、電鍍等六大重污染行業和地方特色企業3萬餘家,整治提升1萬多家。全省高耗能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從2013年的37.2%下降到2017年的32.6%,以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三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1%。
 
  以迴圈化改造實現增長方式轉變——
 
  浙江大力發展迴圈經濟,5年一輪的迴圈經濟“991”行動如今已進行到第三輪,使清潔綠色生産方式成為主流。
 
  在湖州,天能集團斥資30億元建設迴圈經濟産業園,園內廢舊電池金屬和塑膠回收率達99%以上,殘酸回收率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均達100%,形成了一條從生産製造到回收處理、再生冶煉、再次生産的“閉環式”迴圈經濟産業鏈。
 
  在衢州,巨化集團累積籌集資金5億余元用於“兩高一剩”産能裝置淘汰,實現節約標煤72萬噸,盤活土地1500畝。如今,企業已轉身成為以世界最大氟製冷劑生産基地為核心,産業高新化、生産綠色化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深入實施綠色製造示範工程、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工程、綠色能源推廣工程……浙江不斷激發綠色新動能。全省萬元GDP能耗從2005年的0.9噸標準煤下降至0.44噸標準煤,節能降耗水準居全國前列。
 
  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
 
  浙江依託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沉睡的山水資源正激發出鄉村振興的澎湃動力。
 
  農村更美,農業更綠。全面構建綠色農業産業體系,大力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特色精品農業大省,幾乎每個縣都有特色農産品,且多具規模,形成了品牌效應,農業高效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好山好水“流金淌銀”。鄉村旅遊、民宿經濟、養生養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美麗産業不斷涌現,全省共有美麗鄉村風景線300多條,農家樂年接待遊客3.4億人次、營業總收入超353億元;農産品年網路零售額達506.2億元。
 
  “詩畫浙江”大花園的底色越來越濃。“秀山麗水”“瀟灑桐廬”“金色平湖”等一大批全域旅遊金名片熠熠生輝,浙江日益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旅遊目的地。2017年,全省旅遊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佔GDP比重約7.5%。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全域旅遊産業增加值3005億元,同比增長11.8%。
 
  從城市到鄉村、從工業到農業,都向著更綠色、更高效、更生態的方向前進。綠,已成為浙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亮眼底色。

  追求永續發展

  制度創新不斷深化
 
  在麗水大均鄉古街口的廣場上,一塊醒目的電子顯示屏實時播報當地的空氣品質。過往遊客頻頻對其拍照,訝異其上所示PM2.5數值之低。
 
  2013年,浙江取消對麗水的GDP和工業總産值兩項指標的考核,轉變為注重發展品質、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這項當年考驗地方執政者魄力和選擇的改革,如今越來越顯示出其智慧所在。
 
微信圖片_20190129102814.jpg
微信圖片_20190129102814.jpg
國家4A級旅遊景區——麗水寶溪景區
 
  2002—2017年,麗水市連續14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居全省第一、連續10年生態環境品質公眾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與此同時,近10年麗水市GDP增長了2.6倍,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16448元增長到2017年的29329元,增幅達78.31%。
 
  都説浙江是靠吃“改革飯”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40年來,先行先試,以制度創新保障綠色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在前列。
 
  完善考核“指揮棒”。浙江較早啟動設計“綠色GDP”考核體系,2006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市、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把環境保護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考核體系。2015年2月,浙江26個欠發達縣正式“摘帽”,對26縣不再進行GDP總量考核,轉而考核生態保護等內容。
 
  扛起環保責任擔當。編制自然資産負債表、推行離任幹部環保審計、實施黨政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2018年起,在省、市、縣三級推行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逐步形成政府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的長效機制。
 
  強化法治保障。對環境違法實行“零容忍”,全省累計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50余部,省市縣三級實現公檢法駐環保聯絡機構全覆蓋,打造環境監管執法最嚴、環境秩序最優省份。
 
  全國率先出臺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全國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資源要素差別化使用激勵約束機制;在全國創新推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當前,浙江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增創環保體制機制新優勢。
 
  培育生態文化

  生態價值觀深入人心
 
  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索爾海姆説:“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來中國的模樣,甚至是未來世界的模樣。”
 
u=2903973179,647248205&fm=173&app=25&f=JPEG.jpg
索爾海姆在浦江縣考察
 
  人們説,浙江改革開放40年來,最壯闊、最動人的風景,是鄉村的巨變。這,源於“千萬工程”十多年的持續發力,更源於浙江對綠色惠民理念的不變堅持。截至目前,浙江已創建美麗鄉村先進縣58個、示範縣12個,培育美麗鄉村精品村(特色村)近3000個;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僅2.05,城鄉差距全國最小,城鄉居民收入水準穩居全國省區第一。
 
  在推進“千萬工程”、建設美麗浙江進程中,浙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讓群眾不但成為受益者,更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使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深深根植于浙江人心中。
 
  用生態文化築牢綠色之基。從2010年起,浙江把6月30日設立為“浙江生態日”;2016年首提“生態文化培育”,在全國率先成立浙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並把生活方式綠色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幹部職工培訓體系,使之成為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
 
  豐富生態文化建設的載體和平臺。全省共創建省級綠色家庭3268戶、省級綠色社區880個、省級綠色學校1663所、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6個;省環境監測中心、杭州市余杭區環境監測站等162家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長期向公眾開放。
 
  隨著生態文化建設的推進,浙江人的生態環保意識愈加強烈,綠色行動愈加自覺。
 
  在浙江,6萬多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組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河長體系,條條河川活躍著“河小二”“池大爺”“塘大媽”,還有眾多湖長、林長、田長……凝聚成美麗浙江建設的全民實踐。
 
  從“政府推著走”到“村民主動幹”,浙江垃圾分類推廣基本成型。桐廬縣29個村落實垃圾分類家庭負責,直接取消了保潔員崗位;龍遊縣賀田村村民在垃圾袋上貼上“身份證”,垃圾處理追溯到人……
 
  低碳出行蔚然成風。在杭州,城市核心區域建成電動汽車2公里公共充電服務圈,新能源公交車佔總量的九成以上;在湖州,公共自行車年租借量達到210余萬人次,接近全市264萬的總人口數。
 
  綠色居住受到推崇。2015年,嘉興成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16個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1月《浙江省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正式發佈,通過公園綠地改造、河道水系疏通等,浙江人徜徉于一個個會“呼吸”的城市。
 
  40年逐綠而行,綠色發展理念越來越成為浙江大地上的共識,與綠色同行、與自然共贏的和美畫卷在浙江蔚然鋪展。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岑文華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