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40年長卷,文化浙江建設成績斐然——
從昔日單純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業,發展為今朝多元主體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從昔日零散的文化經營活動,發展為今朝擁抱萬億“新藍海”的文化産業;
從昔日封閉單一的對外文化交流,發展為今朝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開放格局;
……
40年來,浙江改革每前進一步,文化的力量就厚植一層。發展至今,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鑄到浙江人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支柱”和“引擎”。
立柱架梁
脈承先進文化自覺
坐擁河姆渡、良渚遺址等華夏文明濫觴,千百年來,源遠流長的文化精神,構成了浙江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被改革開放政策的陽光雨露全面激活,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40年來,浙江文化建設唱響了從恢復到發展、再到繁榮興盛的變奏曲。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劃,對文化建設做出部署。1996年,制定《浙江省文化發展規劃(1996—2010)》;1999年提出“發展文化産業、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2000年底省委常委會通過了《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綱要(2001—2020年》。
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浙江許多經濟指標雖走在全國前列,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發展中的問題”。在對“浙江現象”以及浙江如何破解“成長煩惱”的思考中,習近平指出: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對推進文化建設的工作力度,關係到今後一個時期浙江“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能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等重大課題。
新論斷標定新方向,2003年7月,“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成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為浙江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立起了“四梁八柱”;2005年7月,省委作出了《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提出重點實施“八項工程”,加快建設“四個強省”。由此開啟了浙江文化建設的新征程。
幾屆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在文化建設上謀新招、布新局。
2008年6月,省委通過《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延續重點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發展體系等“三大體系”。2011年11月,省委通過《關於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決定》,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後,省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範作用”的新要求,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我省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統籌推進文化浙江建設。省委書記車俊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強化文化擔當,建設文化浙江,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提供豐潤文化滋養。”
201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關於推進文化浙江建設的意見》,明確建設坐標,通過5年時間實施文化浙江十大工程,把浙江打造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高地。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再到“文化浙江”,每一次嬗變,都是浙江文化建設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所作的自然演進,是先進文化發展道路在浙江的接力建設,它們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一幅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浙江特點的文化長卷漸次展開。
舉旗定向
強化思想價值引領
禮讓斑馬線、垃圾不落地、鄰里講和睦……在浙江百姓的心目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做好這一項項日常生活的“最小事”。居芝蘭之室,久而自芳。回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浙江始終高舉旗幟,強化思想價值引領,持之以恒地用先進思想凝魂聚氣。
南湖紅船
從理論源頭上增強思想的引領力,1995年,浙江相繼設立省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省理論宣傳研究會。對於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歷程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這兩個平臺不斷發揮其研究、宣傳和普及的龍頭作用。
思想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經常親自主持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專題學習會和“浙江論壇”專題報告會。在他的倡導下,省委建立了領導幹部向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和省領導聯繫高校等“兩項制度”。
2005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後,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同年,他又提煉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由此,浙江進一步築牢信仰之基、把實思想之舵。
站在新的起點上,幾屆省委一以貫之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省委書記車俊帶頭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他省委常委帶頭學、靈活用。在各級黨委中心組的率先垂范下,研討會、學習班、讀書班等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常態化、長效化……一股新時代“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強大動力在浙江大地勢引長雲闊——
思想在“浙”裏形成共鳴。“千支宣講團、萬名宣講員”“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我在‘之江’讀新語”等一系列主題宣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以百姓聽得懂的話語、以百姓能夠切身參與的方式在全省各地組織開展。
信仰在“浙”裏汲取力量。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開展“紅船精神”“最多跑一次”等課題研究,理論闡釋深入淺出;浙江紅船幹部學院開班159期以來,9700余名學員在這裡追尋初心。
輿論在“浙”裏唱響好聲音。省委成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省42個縣成立統一的傳媒中心,主流媒體策劃開展黨的十九大、“八八戰略”實施15週年等重大主題報道;成功舉辦五屆網際網路大會,“網路浙軍”建設更上水準。
風尚在“浙”裏崇德向善。全面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六大行動”,深化“最美浙江人”活動,388例先進典型入選中國好人榜;傳承“家風家訓”,全省700余萬戶家庭參與立規立訓;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通過信仰引領知識教育,使“青春夢”與“家國事”同頻共振。
惠民不歇
織密公共文化服務網
“場地近百方、藏書萬餘本”,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浙江縣級圖書館的規模寫照。“那時讀者證是緊俏品,每個星期發20本左右。”老一輩的圖書管理員很難想像40年後浙江百姓的閱讀福利——手機登錄浙江省公共圖書館信用服務平臺,只需支付寶芝麻信用達到550分,就能免證、免押金借閱浙圖及11家市級圖書館的所有藏書,平臺上自由選擇點擊,一週內快遞到家。
圖書借閱的便利,折射出浙江文化惠民工程的“大變局”。40年來,從計劃經濟時代的“文化事業”到“公益性文化事業”,再到“公共文化服務”,每一次表述上的變化,都與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民間力量興起相伴而生。
杭州圖書館
2004年浙江成為全國第4個生産總值突破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全面改善城鄉“文化民生”,實現“文化惠民”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浙江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納入“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總體佈局予以統籌。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強調:“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業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幾屆省委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力度,穩步實現浙江公共文化服務邁向新高地。
資金來源更趨多元。過去5年,浙江一般公共預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支出年均增長13%,2017年全省文化事業費投入總量達59.42億元。浙江將民間資本舉辦文化機構、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有效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入公共文化建設。
保障機制更趨完善。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實施意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等一系列文件,在頂層設計上突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加強惠民力度。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以“標準化”樹起服務的“硬杠杠”。
人才支撐更為堅實。成立公共文化管理學院、文化幹部網路學院,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啟動鄉鎮文化員定向培養工作,組織開展農村文化隊伍素質提升工程,有效提升群眾文化業務領頭人的質素。
在城市,294個城市文化公園、192個社區文化家園走進街道社區,市民的文化權益既“看得見”也“用得著”。如今,浙江省內的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都已免費開放;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音樂廳等“老”場館舊貌換新顏;小百花藝術中心、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場館拔地而起。全省已建成公共圖書館102家、文化館102家、各類博物館275家。
在農村,1316家鄉鎮綜合文化站、25335個農家書屋遍佈全省行政村,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氧吧”。2013年,以“農村文化禮堂”為抓手,寓學教、禮儀、娛樂於一體,推動教育教化、鄉風鄉愁、禮節禮儀、家德家風、文化文藝“五進”禮堂。浙江連續6年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納入民生實事工程,全省累計建成1萬多個禮堂,覆蓋80%以上農村人口。
城與村之間,以文化為紐帶促進民心相親。“百名專家聯百村四季行動”“百名教授回鄉走進百家文化禮堂”等活動編制了2100多項服務內容,供村民“點單”;省新農村建設題材小戲會演等展演賽事接連不斷……近年來,浙江年均送戲下鄉2萬場次、送書200萬冊次、送電影30萬場次、送講座展覽4000余場次、開展“文化走親”活動1000余場次。
産業向好
擁抱萬億發展新藍海
今夏,一條醞釀中的之江文化産業帶依水蜿蜒,以錢塘江杭州段為軸線,以6個沿江分佈的主城區為核心,未來,6個産業能級超百億元的産業集群將聚勢而生。
杭州文博會
改革春風釋放出的文化生産力,在浙江從自發走向自覺,近年來,隨著體制改革的縱深推進,文化産業更是駛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上。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杭州市屬六個藝術表演團體開始施行“承包責任制”,杭州話劇團與省財政廳、省電視臺聯合拍攝電視劇。1992—1995年間,浙江開展以文補文活動機構數從342個發展壯大到1035個……
這種種有益探索,為1999年省委正式提出“發展文化産業,建設文化大省”戰略,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基礎。
提及浙江的文化基因,習近平同志曾這樣詮釋:“浙江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洋溢著濃郁的經濟脈息。”他在浙江主持工作期間,文化産業被納入“八八戰略”中予以通盤謀劃和佈局。
2003年浙江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以此為契機,幾屆省委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動力,努力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推動文化産業蓬勃發展。
《浙江省文化建設“四個一批”規劃(2005—2010)》《關於加快把文化産業打造成為萬億級産業的意見》《之江文化産業帶建設規劃》等規劃相繼落地;2013年和2017年,先後兩次召開文化産業發展大會;2015年設立省國有文化資産管理委員會,86個文化體制改革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文化企業的經營活力被全面釋放。從阿裏文娛的“複合生態”,到橫店影視的“一騎絕塵”,從第一家上市的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到第一家上市的演藝公司宋城演藝,浙江的文化企業上演著一段段傳奇故事。全省上市文化企業達39家,100余家文化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
2015年,浙江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5.81%,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2017年,浙江將文化産業列為八大萬億産業之一。實現從“千億級”向“萬億級”跨越,一條量質齊高的發展圖景清晰可見。
浙江企業做強産業“旗艦地”。電影、視頻端以阿裏影業為排頭兵,電視劇産業以華策影視為龍頭,浙江1400余家影視企業呈擰繩之勢,串聯成一個龐大的産業群;浙江廣電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成為主營業務超100億元的文化集團。
浙産板塊打造特色“品字標”。影視文化産業居全國第一方陣,電視劇、動畫片産量約佔全國的1/4和1/5;杭州數字出版基地集聚相關企業近400家,年産值超100億元;宋城、烏鎮、大運河、魯迅故居等文旅項目,實現遺産保護與開發的雙贏。
浙版會展擴大國際“朋友圈”。中國國際動漫節、義烏文交會、杭州文博會已連續舉辦十多屆,浙江文化産品出口蟬聯全國第二。2017年全省文化服務出口總額就達27.01億元,覆蓋184個國家和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文化産業逐漸走向“微笑曲線”兩端轉型。涌現出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産品,浙江報業集團媒體融合實踐走在全國前列、浙江廣電集團以各類新媒體産品吸引活躍用戶近4000萬。金融機構助推文化産業轉型升級,2013年設立全國首家文化金融專營機構——杭州銀行文創支行,2016年,全省首個文化産業金融服務平臺“鑫文化”在杭州基金小鎮上線。
精品迭出
繪就滿園春色好圖景
時間的軸線拉回到40年前——浙江每出産一部電視節目便會萬人空巷,《魯迅》《華羅庚》《子夜》等都曾引領一時風騷,成為百姓茶余飯後的談資。
誰能想到,40年後的觀眾,不僅能從上百個電視頻道選擇心儀的節目,還能通過院線、網站、移動終端等收看收聽。
《宋畫全集》
浙江自古人文薈萃,回顧40年改革開放歷程,浙江的文化脈動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浙江的文藝家們始終與時代同向共行,浙産文藝作品始終與群眾合拍共鳴。
2005年是浙江文藝事業發展的重要拐點。是年7月底,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啟動實施,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由此肇始,浙江文化建設步入新征程。
“大系”鉤沉歷史文脈。文化研究工程實施以來,共設立研究項目811項,出版學術專著達1000余部。《宋畫全集》《元畫全集》開創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整合的先河,《鬱達夫全集》榮膺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當代“浙學”品牌氣候漸成。
大力保護文化根脈。從2003年起,浙江啟動非遺普查工作;2007年出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成功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浙江段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啟動6批259個歷史文化重點村保護項目。
春華秋實,碩果滿園。在2015年的省文藝界五年成果展上,所展出的優秀作品門類之多、獲獎級別之高,無不令觀展者讚嘆。
那5年裏,浙江文壇以每年300多篇的數量在國家級權威刊物上發表作品,在全國重要文學獎項中摘得70多項榮譽;浙産影視強勢崛起,《聽風者》《一九四二》等作品叫好又叫座;浙派曲藝重煥生機,舞劇《遇見大運河》、越劇《屈原》、話劇《鳳凰》等走出國門,走向國際舞臺的最中央……
話劇《鳳凰》劇照
精品力作“滿庭芳”的背後,是浙江有序實施“新松計劃”“新峰計劃”“新鼎計劃”“新光計劃”,形成青藍相繼的人才格局。
為推動文藝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2016年,浙江發佈《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啟動地方戲曲振興工程、當代文學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
七大工程中,打造全國網路文藝重鎮讓浙江在新業態領域“一枝獨秀”。近年來,中國作協網路文學研究院、中國網路作家村相繼落戶杭州,107位知名網路作家已簽約入駐作家村;文藝重鎮輝映網路文學雙年獎、網路文藝促進聯盟,蓄積浙江網路文藝蓬勃發展之勢。
2018年5月,《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正式發佈,提出“實施六大工程,到2022年使浙江成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新高地”。
40年大潮激蕩,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堅信,懷著高度自信的浙江文化,必將劈波斬浪再創輝煌。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邵玩玩 | 責編:林雙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