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大都市區的創新力如何集聚?這篇文章有想法
發佈時間:2018-10-23 09:20:17    

  大都市區是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學習、交流、研發、試驗等創新活動的主陣地。

  浙江城市創新空間發展歷程
 
  ➤浙江城市創新空間從最初開發區、高新區為主導的“大空間”,拓展到包括以科技園和各類孵化器為代表的“專門空間”。
 
  ➤由“專門空間”再擴大到以企業為創新活動單元的“小微空間”,創新活動開始向整個大都市區蔓延。
 
  可以説,推動創新活動由“單點式”集聚向“組群式”擴散,形成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聯通互動的創新迴圈網路,是新時代大都市區集聚創新力的必然選擇。
 
杭州高新區(濱江).jpg
杭州高新區(濱江)
 
  推動創新力集聚從三個方面著力
 
  ➤構建大都市區創新網路
 
  即遵循大都市區的功能發展和空間演化規律,將跨行政區的大都市區作為一個創新系統,依託連接城際的軌道交通和資訊網路,促進人才、資訊、技術等創新要素,組成複雜的“群鏈”系統承載互動式創新活動,從而在大都市區範圍形成一個相互交織、自由流動的創新網路。
 
  具體可以中心城市為創新“振動源”,周邊城市為創新“共振源”,將整個大都市區的技術鏈和知識鏈進行有效整合,並與産業鏈、價值鏈交互對接,進而把創新鏈上的各類主體和各個環節整合到一個有機的創新網路中,形成集聚創新力的強大磁場;同時推進企業、産學研、創新主體的交互融合,促進城市間的人才、技術、資訊交流,引導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形成中心—週邊之間不斷迴圈往復的正向和反饋作用,有效激發大都市區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寧波三江口.jpg
寧波三江口
 
  ➤建立大都市區協同創新機制
 
  一方面,大都市區創新網路中的創新主體,通過大都市區內的合作、互補、擴散和放大機制實現協同創新,即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同供應鏈企業、科研院校、仲介服務和政府等機構,通過交互作用和協同效應,相互之間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協作關係,形成聚集優勢和知識溢出、技術轉移和學習特徵的開放性創新模式。這是一個互動、結網和協同的社會過程,其目的是通過連鎖反應機制,激活創新企業,催化創新主體間的交互關係,優化配置和刺激創新生成。
 
  另一方面,深化大都市區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區域協調和統籌發展,打通不同行政區之間的“斷裂”與“分離”,推動創新要素由中心向週邊的輻射、擴散,催化和激發封閉在中心城區的“創新核”的裂變效應,促進創新要素和資源的區域共用,優化創新環境、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大都市區的協同創新效率。這樣,創新要素、載體、平臺等創新活動産生的內驅力,與政府促進和鼓勵創新的各種規劃和政策産生的外驅力,兩者相互支撐、影響和作用,共同驅動著大都市區的創新發展。
 
義烏小商品市場.jpg
義烏小商品市場
 
  ➤推進大都市區“軟硬”創新發展
 
  大都市創新空間集聚了高端研發機構、企業集群以及創業企業、企業孵化器及促進機構,同時還具備物理空間上的緊湊性、交通的通達性、技術的網路互動性,以及居住、辦公與零售功能的混合性等特徵,顯示出創新功能與居住、生活、商務、娛樂功能的空間融合,折射出創新的內涵從以科技為主的“硬”創新,轉向以創意為核心的“軟-硬”結合的綜合創新。
 
  由此,可借大都市區産業層次多、文化豐富性等特點,通過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的協同發展,推動創新活動從原先的研發環節為主走向全産業鏈的各個環節,並採用樞紐式、集聚式、更新式、植入式等不同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科創城區、創新園區、文創街區、創意鄉村等創新空間,加快形成大都市區創新主體多層次、創新鏈條多環節、創新活動多區位的協同創新局面,同時還促進城市的經濟結構、空間佈局以及社會網路的生態重構。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繆磊磊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