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縉雲—南江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專項推介會上,燒餅攤主李曉玲熟練地生火、和面。李曉玲是南江縉雲燒餅培訓班首批學員,經過幾天手把手傳授,已掌握全套燒餅烤制技藝,即將去杭州燒餅店上班。
縉雲和南江是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關係。縉雲通過實地培訓,讓這個“致富餅”帶動南江群眾脫貧致富。
技藝培訓 技術強民
自2014年成立“燒餅辦”以來,縉雲縣制定燒餅品牌建設和産業發展規劃,通過註冊統一商標、設計品牌形象、市場運營推廣等,把做燒餅這“土得掉渣”的活做成了一項體面的職業,帶動2萬名從業人員每人平均年增收超萬元,2017年營業額達到15億元。
2013年,縉雲縣共有低收入農戶5.4萬戶、9.9萬人。縉雲縣農辦主任胡涌傑説:“當時幫扶壓力很大。許多低收入農戶缺資訊、資金和技術,都去發展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等産業並不現實。”
縉雲縣將低收入農戶作為縉雲燒餅技藝培訓的重點對象,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同時專門針對低收入農戶制定項目扶持標準,實施零門檻産業扶持,只要申報就能獲得1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補助。
如今在縉雲農村,“要增收,做燒餅”的理念深入人心。到目前,縉雲全縣完成培訓、獲得證書的縉雲燒餅師傅已有9931人。燒餅師傅足跡遍佈全國20多個省(區、市)和12個國家和地區,開出450余家品牌示範店、不計其數的燒餅攤。
産業聯動 助農增收
一隻味道濃郁、入口香醇的縉雲燒餅,離不開“三寶”:麵粉、菜幹、爐芯。上萬家燒餅店對“三寶”的需求,迅速帶動相關原料産業的發展。
“做燒餅的幹菜得篩選過,不能超過7毫米,粗一點都不行。幹菜超過7毫米,製成薄餅就容易在口中留渣。”在縉雲東方鎮瀰漫著鹹香的廠房裏,徐生可認真指導農民篩選菜料。
今年30歲的徐生可大學畢業後,看到縉雲燒餅紅火,返鄉幫助家人辦起合作社,專門下田收幹菜,每年為縉雲燒餅專供20萬公斤幹菜餡料。
由此,縉雲幹菜、爐芯燒造等傳統産業也得到復蘇。在東方鎮古樓村,通過種植芥菜,農民實現每畝地增收7000元至8000元;在東山村,有的村民一年能賣出六七千個陶爐膛,成為縉雲燒餅“定製版”餅桶內膽。此外,縉雲建立了小麥種植基地、原木炭基地等。
目前,縉雲燒餅上下游從業人員近2萬人,僅幹菜一項就助農增收1000多萬元。
短短4年間,依託燒餅、菜乾等系列鄉愁産業發展,縉雲低收入農戶增收步伐持續加快。2017年底,該縣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1118元,較上年增長16.6%。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朱映歸 劉斌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