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從苦日子到好日子,一個移民村的嬗變
發佈時間:2018-10-11 15:48:53    

   “過去是過苦日子,現在是好日子,住敞亮結實的樓房,周邊有公園、醫院、學校,家門口就能上班賺錢。”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司前畬族鎮峰門村老支書鄧敏良説,15年前,村兩委抓住泰順縣實施“一鎮帶三鄉”機遇,帶領全村217戶村民整村搬遷,遷到距離縣城更近的司前畬族鎮,住進峰門新村和畬族風情園。

微信圖片_20181010095254.jpg

  ▲搬遷下山,開拓就業門路

微信圖片_20181010111718.jpg

  鄧敏良説,當時大夥心裏顧慮最多的就是怎麼過日子?不少鄉親覺得山上有田可種,下山無路可走,報了名又連夜撤回。關鍵時刻,他和村裏黨員站了出來,不僅帶頭先搬,還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甚至拿出自己的房産作抵押,幫助困難村民建房搬遷。

  為讓下山村民就業有路,峰門新村特意配套了來料加工點,知名的竹木加工企業就在小區不遠處。在距離峰門新村不到500米的榮躍箱包來料加工點,下山搬遷的蘇徳齊和毛定榮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經紀人,年産值300多萬元的“小本生意”,每年帶動100多下山農戶和低收入群眾增收兩三千元。

  “家門口就業,不僅有收入還方便顧家。”在竹木加工廠擔任機修員的移民鄧三堅説:“我每月拿到工資8500元,廠裏還管伙食。”

  竹木加工産業是泰順的傳統産業。據不完全統計,當地僅浙江利眾竹木有限公司就先後安排低收入農戶、下山農民與水庫移民就業173人。司前畬族鎮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15年前4010元,提高到16950元,翻了兩番多。

  ▲産業上山,發展綠色産業

微信圖片_20181010111056.jpg

  村民下山後,山上的山林土地仍歸自己所有,騰挪出的生態空間換來“真金白銀”,村裏2.4萬畝生態公益林每年有80多萬元的收益“分錢到戶”。此外,騰退出的田園山水湖,成了養蜂釀蜜的“百花谷”,村民嚴立超順勢成立百花蜜蜂專業合作社。

  嚴立超是搬遷受益戶,也是致富帶頭人。“只要有人來問養蜂技術,我都有問必答,一箱蜂能收入好幾千元。”作為遠近聞名的“蜂王”,嚴立超和200多戶低收入農戶結對,帶領他們一起幹起了“甜蜜事業”,發展了19個養殖基地、5000多個蜂箱。

  為讓蜂農增收,嚴立超一個個到府對接抓落實,送蜂到府、傳授養蜂技術、回收蜂蜜幫著銷售,確保蜂農每年保底增收3600元。

  ▲村莊“消薄”,共用優質服務

微信圖片_20181010111315.jpg

  生態搬遷不僅帶來村民新生活,也帶來村莊發展新氣象。鄧敏良算了筆賬:村集體經濟入股水電站,好年景每年可收入七八萬元;村辦公樓出租每年有1.5萬元租金收入。今年縣裏安排40萬元的“造血”資金入股宇豐集團還可以獲得收益,不僅村民鼓腰包,村集體經濟也鼓起“錢袋子”。

  “下得來,穩得住,富得起”,15年來,泰順縣先後實施下山脫貧、一鎮帶三鄉、跨區域生態移民、生態大搬遷工程,落實補助資金5.63億元,讓19053戶、70049人異地搬遷,安居樂業,改變了下山農戶的命運,山鄉面貌也發生了巨變。

  今年,泰順繼續深入實施“生態大搬遷”,探索公租房、共有産權房等兜底搬遷模式,將生態搬遷作為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的治本之策抓好抓實;開展産業扶貧、來料加工、光伏小康、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社會扶貧等,實施精準幫扶;引進專業房企代建代管生態搬遷安置小區……所有的下山移民村正像峰門村一樣,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共服務。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社    | 作者:陳祥磊 張春月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