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發佈時間:2018-10-09 09:51:3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浙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落實中央扶貧開發的戰略部署,創新精準脫貧方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率全國之先消除絕對貧困,走出了一條富有浙江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成為全國省區農民收入最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區域發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15年,全省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得到全面消除,兌現了不把絕對貧困帶入“十三五”的莊嚴承諾。2017年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75元,實際增幅13.6%,全面完成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
  
  這些年,我們之所以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現一批又一批低收入農戶脫貧,歸根結底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一以貫之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找對符合浙江實情的脫貧路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提出的“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新期望,全面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謀好浙江脫貧攻堅新篇,苦幹實幹拼命幹,堅決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讓高水準全面小康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從確保高水準全面小康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意義
  
  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和底線目標,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局的新高度,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中的一個重大觀點,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工作的一個重要特徵。早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明確提出“不能把貧困村、貧困人口帶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強調“現代化建設不能留盲區死角,實現全面小康一個鄉鎮也不能掉隊”。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近,又作出“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的重要指示。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共用發展的新理念,我們要深刻領會、自覺踐行,認真落實到我省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中,全面融入帶領低收入百姓奔小康的各項工作中。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但脫貧群眾生活依然較為困難,自我發展基礎較弱,因病致貧、因災返貧時有發生,目前尚有800多個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還有淳安等26縣仍然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明顯短板。這些群眾、村集體和縣(市、區)離全省平均水準依然有較大差距。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兩個高水準”奮鬥目標。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但要體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明顯高出全國平均水準上,更要體現在我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走在全國前列上,體現在我省全面小康成果實現區域、群體的全覆蓋上。我們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按照確保高水準全面小康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最嚴要求和最高標準,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扎紮實實把扶貧開發工作做好,為第二個高水準階段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準確把握我省扶貧開發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明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要求
  
  扶貧工作沒有完成時。任何事物發展都遵循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規律,扶貧開發工作同樣也是從一個階段向更高階段不斷推進的。隨著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4600元以下現象的消除,隨著淳安等26縣逐步形成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的發展新格局,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已從消除絕對貧困階段,全面進入減緩相對貧困的新階段,如何有效落實共用發展理念、努力朝著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成為我們扶貧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
  
  正是在全面分析我省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問題的基礎上,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提出要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這是我省根據中央精神、結合浙江實際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在扶貧領域落實繼續走在前列要求的實際行動,是為全國2020年後扶貧開發工作帶好頭、引好路的自覺擔當。可以説,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浙江版本,就是我省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載體。我們要緊緊扭住這個主載體不放鬆,拓展扶貧內容,完善扶貧政策,創新扶貧方式,讓集體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得到更大的幫扶支援,不斷滿足低收入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對全面小康的期盼。
  
  進入減緩相對貧困新階段,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意味著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目標已不是解決溫飽和生存問題,而是解決生活得更好一些的問題,讓低收入百姓同全省人民一道進入高水準全面小康社會。圍繞這個主要目標,在具體工作目標的設置和落實上,要重點把握好三點:一是既要系統全面又要突出重點。要著眼于低收入百姓的全方位需求,在經濟收入基礎上更多考慮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層治理等領域,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的指標水準,實現更高水準的“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讓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享受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同時要特別關注低收入百姓增收和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兩大核心指標,使這些群眾和村集體收入狀況得到明顯改觀。二是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著眼于逐步縮小群體、區域差距,確保低收入農戶各項指標增長高於同期全省平均水準,確保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財力情況,制定合理標準,不急功近利,不吊高胃口,不搞一步到位,夯實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基礎。三是既要確保全面小康又要面向現代化。低收入農戶全面小康的時間節點要釘在2020年,這是落實中央精神的硬要求,是向全省人民的鄭重承諾,必須不折不扣完成。同時前瞻性考慮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建立健全減緩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讓低收入農戶在2020年以後繼續保持較快的收入增長速度。
  
  目標就是動員令,目標就是責任狀。全省各級務必加倍努力,積極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加快構建大扶貧格局,注重把扶貧開發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與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有機結合、與基層治理創新有機結合,推動各項工作形成最大的協同效應、綜合效應,確保如期實現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扶貧開發工作目標。
  
  突出重點、精準出招,全面落實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各項任務
  
  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是一場硬仗,是推動低收入百姓共用高水準全面小康成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突出精準性、使出繡花功,實打實、硬碰硬做好各項工作,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積極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渠道。要從根本上解決低收入農戶長期持續增收問題,就必須在收入來源上多想辦法、多謀路子。幸福都是幹出來的,要把産業和項目扶持作為關鍵,支援低收入農戶依託特色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一批農、林、牧、漁特色産業項目,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休閒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等産業。要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深入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和扶貧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幫助低收入農戶提升就業能力,開發多種形式的公益崗位,引導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讓這些群眾就地有活可幹、有錢可賺。要在拓寬農戶財産性收入上想辦法,搞活農村“三權”、林權、集體資産股權等財産性權能,打造持續收益的“活水源頭”。要把下山移民作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提高異地搬遷補助標準,做好搬遷後續服務保障發展工作,讓他們下得來、穩得住、富得快。同時,做好地質災害點農民搬遷工作。
  
  切實提高低收入百姓綜合保障水準。照顧好最弱勢群體是社會的基本良心,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是新階段扶貧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精準識別低保對象,建檔立卡、動態更新,穩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城鎮和農村困難群眾做到應保盡保,讓這些人群都能感受到政府關懷和社會溫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統籌好城鄉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特別是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逐步提升標準,擴大惠及範圍,加大救助力度,讓低保戶及低保邊緣戶普遍過上小康生活。
  
  持續提升低收入百姓公共服務水準。找準老百姓生産生活的痛點和難點,在教育、健康、文化、金融等領域精準出招,多渠道改善低收入百姓生産生活條件。要充分認識教育在扶貧開發工作大局中的基礎性、根本性、可持續性作用,確保各項教育扶貧措施精準落實,切實減輕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負擔,確保在浙江不發生一起因貧失學、因學返貧的事情。要深入開展健康扶貧行動,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醫療服務傾斜,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和健康綜合服務,鼓勵支援低收入農戶購買大病醫療補充商業保險,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同時要協同推進文化扶貧、金融扶貧、旅遊扶貧、科技扶貧、網路扶貧等工作,匯聚起方方面面的強大工作合力。
  
  大力促進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村集體家底不厚實,直接影響帶領群眾奔小康。要繼續抓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這項工作,尚未“消薄”的800多個村要集中攻堅,已經“消薄”的村要加快提升穩定增收能力。要加大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産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落實有關項目,給予重點幫扶。要積極引導集體經濟薄弱村抱團發展“飛地經濟”,異地開發、集中聯建發展物業經濟、農旅經濟、民宿經濟,實現整體“消薄”。要加快完善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網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特別在交通方面要實現客運班車“真正通、安全通、長久通”,讓這些村與外界保持資訊資源暢通,加快改善發展條件。同時要紮實做好新一輪結對幫扶工作,繼續實施省、市、縣三級與重點幫扶村的結對幫扶制度,深入開展“千企結千村”專項行動,按照“一戶一策、一村一計”要求做好“幫戶、扶村”工作,精準支援帶動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
  
  推進高品質區域協調發展。淳安等26縣依然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薄弱地區,也是我們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要繼續加大對26縣的幫扶力度,用好“兩山”建設財政專項激勵政策,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準提升上給予更多的資源傾斜,切實增強這些地區內生發展能力。山海協作是推進我省高品質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抓手。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精神,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協作雙方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有效地在協作平臺、協作項目等領域精誠合作、精準對接,充分發揮山海協作在區域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6縣要立足自身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找準自己錯位發展的重點方向,努力實現生態富民、綠色發展、科學跨越。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車 俊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