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按照國家“土十條”要求,全面推進凈土行動,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並以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對生活垃圾進行全面“大手術”,讓老百姓既吃得放心、又住得舒心。
堵源斬污保凈土
路橋土壤修復項目
摸清土壤家底
為“對症下藥”,浙江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摸清準確的“土情”。
浙江在全國較早啟動並完成了第一階段農産品及土壤協同樣品採集工作,第二階段農用地其他土壤樣品的採集工作進展順利。
截至2017年底,累計採集樣品22056件,完成採樣工作量的68.7%,排名全國前列。目前,全省已布設25690個農用地監測點位、89個農用地深層監測點位以及4992個農産品監測點位。
與此同時,全省已梳理核實2.3萬家企業基礎資訊,形成7545家重點調查企業名單。
統籌綜合治理
浙江省環保廳牽頭制定了《浙江省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浙江省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規劃》,進一步完善污染地塊開發利用監督管理的政策標準體系。
全省各地已將122處疑似污染地塊按要求錄入國家污染地塊環境管理資訊系統。
截至目前,全省100個重點污染地塊和垃圾填埋場治理修復工程已完成10個,開工45個,出臺修復方案6個,累計投入6.76億元,治理修復土地面積41.8萬平方米、污染土壤57.4萬立方米。
發力源頭監管
從土壤污染源頭監管發力,印發了《浙江省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減排計劃(2017—2020年)》,分解下達11個設區市“十三五”減排目標和2017年度減排任務,確定重點減排企業名單。
2017年,全省關停、淘汰、整治涉重金屬污染企業124家,初步核算重金屬排放量比2013年削減10.6%,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全省各地逐步將防治土壤污染要求納入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內容,通過強化建設項目廢水、廢氣和固廢治理,預防新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到2017年底,全省11個設區市和有重點行業分佈的縣(市、區)均公佈了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共計929家。
掀起垃圾“新革命”
智慧垃圾分類巡檢車
走出垃圾分類新路徑
近年來,浙江將垃圾分類納入美麗浙江建設範疇、多次列為民生實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明確主體責任、強化法律約束,垃圾分類處理呈現出由點到面、由城到鄉全面推進的喜人態勢。
城市垃圾分類穩步推進:杭州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治理法規、政策體系,全市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小區2031個;嘉興市市區垃圾分類覆蓋面已經達到78%;寧波市鎮海區城區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96.4%。
農村垃圾分類亮點紛呈:桐廬因為垃圾分類家家負責,29個行政村直接取消了保潔員崗位;金華市婺城區330多個村莊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與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龍遊縣賀田村村民們給垃圾袋貼上“身份證”,實現垃圾處理責任到人。
做好科學處置加減法
截至今年6月,浙江已經建成並投運123座城鎮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日處理能力實際達6.8萬噸。浙江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133.1萬千瓦,位列全國第一。
自2014年起,浙江因地制宜,每年佈局建設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處理站(點)及項目村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成效顯著。
在做好處理能力“加法”的同時,浙江致力於做好源頭減量的“減法”。開展過度包裝專項整治,減少包裝材料過度使用和廢棄物産生;升級“限塑令”,對超市、商場、農貿市場等開展專項整治……一加一減間,生活垃圾處理“日産日清”的良好狀況成為常態。
做強變廢為寶新産業
相對於像動脈一樣為城市輸送“能量”的製造業,將垃圾回收和再資源化利用的産業,被稱為“靜脈産業”。
近年來,為實現垃圾資源化迴圈利用,浙江加快實施“靜脈産業”基地建設行動計劃、優化佈局垃圾回收網路、創新垃圾回收模式和培育垃圾回收骨幹企業,“靜脈産業”得到長足發展,越來越多的垃圾被回收利用,實現了由“廢”到“寶”的華麗轉身。
浙江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45%以上。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社 | 作者:馬躍明 袁衛 | 責編:鮑寧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