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戰略”,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15年來,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持續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加快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文化浙江邁進,不斷刷新文化發展的高度,為“兩個高水準”建設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戰略統領 堅定發展先進文化自覺
新世紀之初,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對“浙江現象”以及浙江如何破解“成長煩惱”“先發問題”的思考中,引發了對文化力量的深層思考。他指出: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對推進文化建設的工作力度,關係到今後一個時期浙江“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能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等重大課題。
在習近平同志的重視和推動下,2003年7月,“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成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為浙江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立起了“四梁八柱”;2005年7月,浙江省委作出了《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開啟了浙江文化建設新征程。
15年來,幾屆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抓落實,加快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
2008年6月,省委通過《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延續重點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發展體系等“三大體系”。
2011年11月,省委對加快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作出了謀劃和部署。
2012年11月,省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範作用”的新要求,推進加強建設文化強省,我省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2017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文化浙江”的新目標。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推進文化浙江建設的意見》,對推進文化浙江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再到文化浙江,浙江文化建設一脈相承,一路前行。
高舉旗幟 強化理論武裝引領
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圖書館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和理論武裝工作,多次強調:“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的根本保證。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有學習的緊迫感,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努力在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中走在前列。”
習近平同志經常親自主持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和“浙江論壇”專題報告會,就加強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領導幹部理論學習提出要求。在習近平同志的倡導下,省委建立了領導幹部向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和省領導聯繫高校“兩項制度”。
幾屆省委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健全完善學習制度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率先垂范,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製定學習計劃、審定學習方案、主持學習交流,帶頭上黨課、作報告。以黨委中心組學習為龍頭,省管幹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進行集中輪訓,研討會、學習班、讀書班等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常態化長效化。
——加強主題宣講宣傳
浙江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重大主題宣傳,重磅推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重大主題報道,組織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主題報道,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並全民動員,以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語作宣講,開展“千支宣講團、萬名宣講員”“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我在‘之江’讀新語”等活動。
——研究闡釋廣泛普及
浙江推動廣大幹部群眾自覺把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血脈、化作基因。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實踐;成立浙江紅船幹部學院,舉辦首屆“紅船論壇”;組織開展“‘紅船精神’與中國共産黨精神”“‘紅船精神’與浙江發展”等一批重點課題研究;組織出版《紅船精神問答》等一系列著作。
——思政教育虛功實做
浙江努力構建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把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通過信仰引領知識教育,使“青春夢”與“家國事”同頻共振。連續13年,幾任省委省政府領導為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約300場次。
黨的十九大以來,省委書記車俊帶頭宣講、親自輔導黨的十九大精神,其他省委常委帶頭學、靈活用,為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做出表率。全省各級把深入學習領會“八八戰略”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自覺從中找方向、找思路、找辦法,真正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快“兩個高水準”建設的具體舉措,匯聚起新時代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強大動力。
培育弘揚 讓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展示平臺
2005年,習近平同志來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後,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同年,習近平同志提煉出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
浙江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各種形式的載體,推動和踐行“紅船精神”、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
10多年來,在“紅船精神”“浙江精神”的引領下,浙江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並倡導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牢牢鞏固高水準小康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典型引領。2012年以來,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發現最美浙江人、爭做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活動,20多個行業參與創建“最美”,引領群眾見賢思齊,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傳承“家風家訓”。2014年開展“浙江百姓重家風”活動;2015年全面部署開展好家風建設活動;2016年召開全省好家風建設推進會;2017年將讀本《浙江好家風》作為省級地方教材列入秋季教學用書目錄。
扣好第一顆“紐扣”。從2007年開始,浙江實施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春泥計劃”,整合社會資源,利用校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體驗活動,滋養青少年的精神家園。全省已建成1000余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2萬餘個行政村。
如今,浙江的道德建設逐漸形成區域品牌,形成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義烏“信義文化”、德清“德文化”、長興“和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全省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14個、全國文明村鎮191個、全國文明單位249個。
推陳出新 發展繁榮文藝事業
油畫《國學大師》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一直致力於研究剖析浙江的歷史傳統、人文優勢和文化基因,並從中提煉出當代價值。2005年7月,浙江開始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
2006年10月,在習近平同志關心下,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成功舉辦。此後,中國越劇藝術節永久落戶浙江,每四年一次,領梨園之風騷。
10多年來,以文化研究工程為引領,浙江的文藝事業實現了從“高原”向“高峰”的跨越發展。
打響“傳承”牌,文化研究工程持續深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共設立研究項目811項,出版學術專著達1000余部,一批學術成果獲得多項高水準獎項,如《鬱達夫全集》等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宋畫全集》《元畫全集》開創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整合的先河。
打活“納新”牌,新興文化業態聚沙成塔。網路文學、動漫製作、文化創業等新興文化業態層出不窮;中國作協網路文學研究院、中國網路作家村相繼落戶浙江。近年來,浙江入選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優秀網路文學作品8部,入選中國作協網路文學排行榜作品8部。
打好“精品”牌,浙産文藝作品影響深遠。《雞毛飛上天》等3部作品入選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代表著千年浙學文脈精華的《浙江文叢》(第一期)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等整理出版。
文化為犁,精品鑄魂。15年來,習總書記的囑託和關心,化作廣大文化工作者的不竭動力,促進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
舞臺藝術領域。歌劇《青春之歌》、婺劇《官錦袍》等一批創作被列入國家重點扶持項目。越劇《屈原》、話劇《鳳凰》、舞劇《王羲之》等創作守正出新。
影視劇作領域。《精忠岳飛》等作品入選中宣部全國影視重點資助項目評審。《中國1921》等革命歷史題材和《青戀》等現實題材電視劇在央視首播,形成了重大題材電視劇的“浙江現象”。
書法繪畫領域。“百年追夢”浙江美術創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潘天壽誕辰120週年紀念大展、蘭亭書法雙年展、“公望富春”名畫回故鄉等特展,見證了浙江的文化自信。
改革創新 培育壯大文化産業
橫店影視城
“浙江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洋溢著濃郁的經濟脈息。”提及浙江的文化基因,習近平同志曾這樣詮釋。
2003年,浙江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在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發展文化産業作為踐行“八八戰略”和建設文化浙江的重要內容;2005年,編制以文化産業發展為主的《浙江省文化建設“四個一批”規劃(2005—2010)》,以此為標誌,浙江文化産業發展開始步入了制度化快速發展的軌道。
10多年來,浙江以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動力,努力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推動文化産業蓬勃發展。
2011年,發佈《浙江省文化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2年,浙江實施文化産業發展“122”工程。
2013年和2017年,浙江先後兩次召開文化産業發展大會,將文化産業列入重點發展的“八大萬億産業”之一。
2017年9月,出臺《關於加快把文化産業打造成為萬億級産業的意見》。
2018年,發佈《之江文化産業帶建設規劃》。
文化産業從千億提升到萬億,浙江只用了十多年時間。
溫州黎明92文化創意街區
文化企業活力四射。從阿裏文娛的“複合生態”,到橫店影視的“一騎絕塵”,從第一家上市的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到第一家上市的演藝公司宋城演藝,浙江的文化企業上演著一段段傳奇故事。全省上市文化企業達39家,100余家文化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
國有民營齊頭並進。電影、視頻端以阿裏影業為排頭兵,電視劇産業以華策影視為龍頭,浙江1400余家影視企業呈擰繩之勢,串聯成一個龐大的産業群;浙江廣電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成為主營業務超100億元的文化集團。
特色板塊加快形成。影視文化産業居全國第一方陣,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産量分別約佔全國的1/13、1/4、1/5;西泠印社及500多家畫廊推動藝術品和工藝美術經營,以珍珠、絲綢等産業為支撐構築起藝術創意與設計板塊;特色小鎮創建和文化創意試點街區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成功嘗試了産業、文化、旅遊、社區融合的發展理念。
文化惠民 滿足群眾文化生活
吳興區八里店社區文化禮堂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業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15年來,浙江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力度,為廣大群眾提供一流的高水準公共文化服務環境。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駛入快車道。2015年,《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15—2020年)》相繼出臺,以“標準化”樹起服務的“硬杠杠”。2016年《關於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2017年,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全面推進。2018年3月,《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開始實施。
百姓的文化權益既“看得見”、也“用得著”。浙江省內的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都已免費開放;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音樂廳等“老”場館,舊貌換新顏;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場館,拔地而起。全省已建成公共圖書館102家、文化館102家、各類博物館275家,實現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覆蓋。一個佈局合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已基本形成。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以“農村文化禮堂”為抓手,寓學教、禮儀、娛樂於一體,推動教育教化、鄉風鄉愁、禮節禮儀、家德家風、文化文藝“五進”進禮堂。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建成8000多個禮堂,覆蓋三分之二的農村人口。
把文化的種子“送下去”“種下去”。“百名專家聯百村四季行動”“百名教授回鄉走進百家文化禮堂”等活動編制了2100多項服務內容,供村民“點單”;省新農村建設題材小戲會演等展演賽事接連不斷;“我們的村晚”“我們的家訓”等活動農民群眾來做主角……2012年以來,全省年均送戲下鄉2萬場次、送書200萬冊次、送電影30萬場次、送講座展覽4000余場次、開展“文化走親”活動1000余場次。
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試點上,浙江均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文化部的驗收,“浙江樣板”作為示範在全國推廣。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吳紅霞 邵玩玩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