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A- A+
面對桑梓須謙樸
發佈時間:2018-06-14 10:58:25    

QQ圖片20180529105243.jpg

  明朝初年,蔣性中擔任兵科給事中,曾在家居時帶著僕人駕小船入城辦事。遇潮落水逆,船難前行,他讓僕人上岸拉繩,自己在船尾以櫓代舵。這時,一艘糞船從旁經過,兩船碰上了。蔣性中一副百姓打扮,鄉人不知其身份,便大加窘辱。僕人見狀,厲聲喝道:“這是給事中大人,是蔣老爺,你們豈敢無禮!”蔣性中一聽,大罵僕人:“你們哄人,此處哪得個蔣老爺!”隨後趕緊催促僕人挽船離開。

  在古代,鄉賢祠是為生於斯、長于斯的賢德之人所設,可以顯忠良、維風教,入祠是很高的榮譽。因此,憑藉權勢和金錢,為父祖營求入祠的不少。“衡山先生”文徵明卻多次告誡子孫:“吾死後,若有人舉我進鄉賢祠,必當嚴拒絕之。這是要與孔夫子相見的,我沒這副厚面皮。”
 
  “一登科第,便非肩輿不行,甚者仆從如雲,誇耀鄉里,以為固然”,文典戲曲中,類似的情狀並不少見。《官場現形記》第一回,趙溫中了舉人,請來兩榜進士王鄉紳吃喜酒。酒席上,除了王孝廉,王鄉紳再無第二個人可以談得來,“穿草鞋的”根本入不得眼。這樣的“王鄉紳”數不勝數,更凸顯那些“蔣性中”和“文徵明”品行高貴。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桑梓之地,不僅養育了自己,也養育了父祖,因而敬畏感恩之心不可少;鄉里之人,曾經守望相助,共風雨同勞作,面對他們,謙樸之心不可缺。在家鄉人眼裏,從那片土地上高飛的人才,既是國家的棟樑,也是後人的榜樣。衣錦還鄉後,若是誇耀鄉里、作威作福,就會引人側目,甚至帶壞風氣、誤人子弟。
 
  忘掉身上的錦衣,我們黨的老前輩做出了表率。1925年,時任澧州鎮守使的賀龍回到桑植,由於家裏房子被燒燬,家人正在修建一棟大屋。賀龍看到後斷然阻止,他説:“你們看看,左鄰右舍這些茅草木屋,單單我家修一座大殿,當成菩薩來供,這不是成心叫人罵我嗎?”1961年,劉少奇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不給鄉里群眾添麻煩,他不但化名“劉鬍子”,還住進一間破舊空蕩的豬欄屋樓上。
 
  人都有鄉情,領導幹部也一樣。“還是那副艱苦樸素的樣子,還有那股勤勉為民的情懷”,但願出入故鄉時,我們總是能得到這樣的評價。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鐵坑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