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是我國“十三五”期間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浙江大膽探索創新,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金名片,加快建設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的省份,形成了“放管服”改革的浙江樣本。
浙江“放管服”改革三步走:
第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壓縮審批事項,推進審批標準化和審批流程再造。
第二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規範政府權力,打造省域網際網路政務生態系統。
第三步:“最多跑一次”改革,將老百姓獲得感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注入持續動力。
浙江探索實踐
“放”:以權力的科學配置和標準化定義為核心
大幅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優先厘清行政審批權相對於市場、社會的外部配置
▲全省審批事項從2013年的1617項減少到目前的516項,省級地方法規設定的審批減少到12項,部分省級部門出現“零審批”。
▲全面清理1375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
▲實施了市縣行政審批一體化改革,企業、群眾93%以上的辦件量不出縣(市、區)。
▲以“清單”的形式曬出權力,厘清責任,讓權力運作在陽光下。
通過“兩集中、兩到位”,實現行政審批權在政府內部的相對合理配置
▲截至2016年底,市、縣兩級政府審批部門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比率達到93.2%。
▲審批事項進駐率達到93.4%。
▲全省既能受理又能辦理的事項達90%。
推進審批和服務標準化,以標準化促審批流程再造
目前,省級部門100%完成了審批事項、流程、服務的標準化建設。
共用數據,推行後臺協同的網上審批
成立大數據管理中心,實現了“一端受理、後臺協同、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統一齣件”的“網際網路+行政審批”模式。
“管”:以責任清單和信用約束為路徑
以責任清單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明確監管責任
明確部門監管職責,細化具體工作事項,並根據具體問題,逐項厘清涉及部門邊界劃分事項,明確監管責任。
強化信用約束,倒逼企業主動達到監管要求
實施以“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為核心的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
改革實現監管理念重大轉變:企業由被動接受監管向主動適應規則轉變,政府由重審批向重標準、重監管轉變,改革由“規則內的選擇”轉向“規則間的選擇”。
以“一單兩庫一細則”為核心,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推行“一單”(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兩庫”(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一細則”(抽查監管的業務規範),規定雙隨機抽查工作的組織管理、任務實施、步驟方法、監督考評等事項。
要求做到“按標監管,一次到位”,明晰了監管內容、提升了檢查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
“服”:以數據共用和整合服務為主線
以數據共用為基礎打造智慧化政務服務模式
建設政務數據資源共用交換系統。目前,全省各級政府機關、行政服務中心都可共用全省人口、法人基礎資訊、社保、民政等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資質證照、信用資訊,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以市場化為導向優化行政審批仲介服務
搭建“網際網路+仲介服務”平臺,打造網上仲介服務市場的省級平臺。
積極穩妥推進仲介脫鉤改制,放開資質資格限制,設立網上仲介市場68個,解決仲介壟斷等問題。
進一步降低仲介服務定價標準,對具有壟斷性質的15個仲介事項價格標準下調20%,逐步推進施工圖審查、雷電檢測等技術服務事項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
浙江改革啟示
以人民為中心
如果説“四張清單一張網”是浙江“放管服”改革的總抓手,那麼,“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用戶體驗為判斷標準的改革,是浙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強大杠桿,能夠撬動改革合力。
整合創新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放管服”改革起點,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一窗受理、整合服務”,屬於技術性改良;多評合一、多檢合一、多圖聯審、區域環評,行政審批流程跨部門優化,屬於政策性完善。
簡政放權,科學厘定政府與市場、社會邊界,做到善管善治,才是脫胎換骨式“革命”。浙江以“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必懲戒”為核心的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是以往改革的整合創新,與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一脈相承。
雲端制
雲端制就是“大平臺+小前端”的組織結構。大數據共用平臺既是雲端制最真實的物質基礎,又是“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可靠保障,更是“前端一窗受理,後臺業務協同化”的命門所在。構建雲端制的關鍵是打通數據壁壘、提高實現數據共用程度。
事中事後監管
事中事後監管在整個“放管服”改革中居於樞紐地位。在“放與管”“管與服”這兩對矛盾中,“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能否鞏固簡政放權改革成果、能否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改革的先決制約條件。
(作者係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研室主任、教授)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宋世明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