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隨著最後一份動遷合同簽約完成,黃南水庫余葉村第5工作組,僅僅用了5天時間,就全部完成了29戶農戶的動遷協議簽約工作。
“動遷協議已經簽了,很快就可以到新房子裏喝你們的喬遷喜酒了。”我剛説完,有村民打趣道:“就怕你這個紀委書記,到時不敢來啊。”
看到村民們熱切期盼的眼神,我情不自禁地説了一句:“來,肯定來,你們可都是我的親人。”
黃南水庫施工現場
2015年7月,松陽縣委、縣政府作出建設黃南水庫的決定。作為玉岩鎮黨政班子的一員,我被任命為余葉村工作組組長,負責開展人口房屋實物調查、淹沒線劃分、山林田地徵遷、庫區公路改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2017年9月開始,擔任余葉村第5工作組組長。
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難”,難就難在故土別離、親情割捨,難在安置對接、規劃評審,難在財産分割、搬遷組織,可以説是一步一個困難、一步一道門檻。而對於我這個從未接觸移民政策處理的門外漢來説,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我下定決心,再難也得幹,要幹就要幹好。
村幹部幫助村民搬遷
在項目前期政策處理中,我注重發揮村幹部的榜樣示範作用,動員村民支援黃南水庫建設,在3個移民村中率先實現了“調查率”和“簽字率”雙100%。
在動遷階段做工作時,我們發現,余葉村的村民普遍抱有“水庫難建”“絕對不搬”的心態。他們説:“待了一輩子,捨不得走、也不想走。”我想,要讓村民支援黃南水庫建設,關鍵是讓他們對未來有期待,對我有信任。
於是,只要鎮裏的事情一忙完,我就會出現在村裏,走村入戶講解政策,跋山涉水破解難題。我把全村187戶315人的電話號碼一一存在了手機裏,接聽電話時能先叫出村民的名字。開車時遇上行走的村民,總是停下車問他們是否要搭順風車。到村民家走訪的時候,看到他們在做家務活,也會上去搭把手。對群眾的訴求,能幫則幫,幫不了的就把問題帶回去,請求上級部門幫助解決。
鄉鎮幹部走村入戶講解政策
我深知,做群眾工作,少些架子,設身處地想群眾所想,才能踏進群眾的門檻;多做實事,千方百計解群眾所難,才能走進群眾的心坎。時間久了,村民們慢慢接受了我的存在,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叫我小周,而不是周鎮長。
記得剛進村,和駐村幹部張增躍先後4次到“關鍵人物”潘金旺家,他都以忙為由,拒絕讓我們進門,拒絕談有關搬遷的事。我們從不灰心,以幫助其患病的女兒作為打開心結的突破口,一次次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時間長了,潘金旺終於被我們感動。在協議簽約時,他不僅主動帶頭簽約,而且還動員兄弟等一大批人積極支援簽約工作。他説:“小周在余葉3年,每次遇見都叫我潘大伯,還經常幫我解決困難,我已經把他當親侄子了。”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其實,移民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我們真心誠意地把身子沉下去,把心貼進去,群眾自然信任我們,就會把我們當成自己人,就會配合我們的工作。
事實果真如此。
(作者為松陽縣玉岩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周曉鵬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