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致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確保市場主體依靠規則公正和法律保護健康發展。
建設法治政府,規範“有形之手”
圍繞“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的要求,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大刀闊斧簡政放權,大力改革商事制度,推出界定政府權力邊界的“四張清單”,讓政府的事權更加規範化、法律化。
行政審批權力下放後,為確保執法不跑偏,浙江建立“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按標監管”的“一次到位”機制,完善政府事中事後監管。
這一做法,對政府而言,在保障執法公平公正的同時,提升了監管效能;對企業而言,既減輕了隨意被查、多重檢查的負擔,也擠壓了權力尋租存在的空間。
為打造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浙江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強化社會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與此同時,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打造公共信用資訊統一對外發佈、查詢和異議受理等信用資訊平臺——“信用浙江網”,讓企業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平公正公開。
維護司法公正,確保公平競爭
企業財産權的有效保障和實現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實施意見》,強調從産權保護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關鍵環節著力,加快建立健全産權保護長效體制機制。
浙江公檢法部門進一步將“實施意見”實化、細化、具體化,為營商環境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省高級人民法院與省工商聯建立訴前、訴中調解對接制度和訴後執行和解制度,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商(協)會。省、市、縣三級檢察院、公安局分別與各地工商聯建立聯絡員制度,在重點非公有制企業、行業商(協)會還建立檢察室、工作站,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經營中面臨的法律問題,做好針對性法律服務。
2017年3月,省檢察院專門出臺精準護航非公經濟“21條意見”,明確提出,檢察機關在辦理非公有制企業案件時應當進行風險評估,把是否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産經營作為重要標準,合理選擇處置方式。
智慧財産權保護是企業非常重視的營商因素。浙江研究制定了《關於新形勢下加快智慧財産權全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打造智慧財産權保護最嚴最優省。2016年,全省智慧財産權局共立案11524起,結案率為99.7%。其中,專利侵權案件10135起,假冒專利行為案件1389起。
針對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網際網路侵權案件增多,2017年8月,省高院在全國首設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專業審理涵蓋民事、商事和智慧財産權的涉網糾紛案件,訴訟全程都在網上完成。3個月時間,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就受理案件4127件,結案2079件。
精準法律服務,提供法治保障
上海人民集團樂清電氣製造有限公司因資金週轉困難,引發諸多訴訟,導致主要資産被法院查封,公司瀕臨破産。樂清市司法局組建律師服務團隊,主動到府提供法律幫助,找到了企業“解困三步法”:挖掘“政策紅利”,使半成品廠房的資産增值;整合閒置廠房,出租給小微企業;尋求合作投資夥伴,走重組之路。
精準專業的律師服務,讓企業重拾其優質資産在市場上應有的價值,目前企業啟動了自願重組程式,重組談判相繼展開。
浙江司法部門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主動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2017年6月,省司法廳制定出臺《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務二十條》。圍繞重點經濟建設項目,主動深入企業,開展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先後成立“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團135個、網上交易糾紛調解組織342個;建立了省律協“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團、阿里巴巴集團網路糾紛調處中心、金融法律服務團等法律服務新組織;共參與處置“僵屍企業”613家,涉及標的額1593.87億元。
目前,全省縣級以上工商聯(商會)、省外浙江商會和80%以上的行業商(協)會都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28732家企業聘請了法律顧問。
來源: 《今日浙江》雜誌 | 作者:金哲 | 責編:趙曉霞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