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暴雨、地震這類天災來臨,總會在網上引發大量爭吵,産生連鎖反應,給輿情應對帶來許多難題與困境。
網路與傳統紙媒、電視不同,它的力量是自下而上匯聚,體現在平民階層,有很強的傳播感召力及廣泛的群眾基礎;一個事件、一些狀況在網上引發關注形成“輿情”,同時會受到來自情緒、真相、謠言、背景等大量因素影響而不斷改變發展路徑,最終會對現實産生影響和干擾。印象比較深的還是幾年前的“余姚”水災,一張與事實有大量出入的“照片”引來無數口水,最後只得以處理問責才得以平息,網路的現實干擾力令人唏噓。
無論是之前的湖北、江蘇,還是當下的河北邢臺,又或是今後的各種災難,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當網上各種聲音紛繁交錯,理性與偏激並存博弈,視頻、圖片真偽難辨,討論逐步升級演變成情緒對罵時,如何排除干擾、化解戾氣,讓輿情往正常路徑走,考驗著許多輿情處置部門的智慧與能力。
作者認為,自然災難的輿情曲線矯正可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實現:
一是認清輿情本質,抓住對衝先機。但凡遇到這類災難,是一定會在民眾心中産生大量消極、悲傷的負面情緒,這是前提,無法改變;也就是説,網上的情緒也像“洪水”需要“泄”,需要“疏”,一味地“堵”或許能避一時,但絕無可能避得了一世。觀察發現,情緒要在網上對輿情發展曲線形成實質性影響,除了要有大量的情緒燃點外,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定向積累,這就要求這類輿情處置要把“爭分奪秒”放在首位,此外還需在其中加入大量對衝、化解輿論情緒的語言與情感。以此次邢臺為例,面對災難形成的消極情緒大量累積,要在其還沒形成“雪球效應”前,通過“及時播報災情”、“釋放哀悼資訊”及“表明對可能存在‘瀆職’‘失職’行為的追查態度”來對沖掉輿論中部分抵觸情緒。
二是排除有害干擾,矯正輿情曲線。這類輿情中,謠言總是此起彼伏,在時間、空間上形成傳播“串聯”,非常頑固,很久以前的視頻、圖片會不斷涌現,不是受災地區的也會集中出現,具有很強的蠱惑性、煽動性,很容易形成恐慌、抵觸等負面社會心理,不斷干擾輿情正常路徑發展走向。這時,網上辟謠、網下打擊就顯得極為重要,不僅網上發佈要“及時”,網下打擊更要“給力”,刪帖在這時便可作為輿情處置的輔助手段,對謠言進行有效封堵,讓輿情儘量循著其該有的發展路徑走。
三是獲得輿論認同,形成處置合力。在前期大量工作有效中和輿論的情緒抵觸後,就需要搭建起一致的情感共識,逐步將輿論關注度、注意力轉移到最需要關注的“救災”上,畢竟公眾都明白自然災難避無可避的道理。通過“災情實時播報”、“救災線索提供”、“救援網上互動”等議題設置,不斷凝聚網上共識,逐步與網民形成廣泛的社會處置認同,形成合力,將輿情情緒逐步化解于對“救災”、“救援”的認同上。
輿情是輿論的“潛伏期”,充滿不確定性,極容易受到干擾,成為背離事實的“不良輿論”,造成許多現實困擾,急需用合適的方法、成功的應對來矯正,化解。
來源: 寧波日報 | 作者:趙華奇 | 責編:鄧翠芳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