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好網民 > 展播·好網民 > 影評 新聞詳情 A- A+
勞月:那些以“公正”名義的陳年往事足夠讓我們深思
發佈時間:2017-04-14 09:50:44    

1.jpg 

        最近幾天,花了將近8個小時時間,把剛獲得第8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辛普森:美國製造》看完了。這部紀錄片罕見地以流行的電視劇集形式,用5集每集90多分鐘的片長,詳細地再現了美國前橄欖球明星O.J.辛普森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2.jpg

  關於辛普森,我最早知道他的名字是1994年那個著名的高速公路警車追逐直播的場面,然後是那個同樣著名的在法庭上舉起那只帶不上手套的大手的場面。至於事件的來龍去脈,一直不甚了了。拜託這部紀錄長片,終於了解了這個當年被稱為“世紀大審判”的著名案件的詳細情況,並且明白了其中值得我們思考的不少道理。作為一個曾經的法律人,作為一個目前的自媒體作者,我深深地以為,這部美國紀錄片值得我們認真看一看。

3.jpg

  辛普森在法庭上試戴手套

         一位朋友曾經跟我説過一個美國流行的笑話,説是在法學院一年級的課堂上,老師問學生,律師的責任是什麼,全體學生都回答説,為了主持正義。到了二年級,這樣回答的學生只有一半。到了畢業前,只有一個學生這樣回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這個笑話的意思很明顯,法律已經成為一門生意,一種謀生的職業,離正義越來越遠。那部美國電影《法官老爸》裏的律師漢克就很有代表性。他只把法律當作賺錢的工具,只以勝訴為價值取向,“我很尊重法律,只不過不害怕它,甚至沒有受它的困擾”。他的思維方式代表了相當多法律人的價值觀。所以,我經常會很困惑,當法律成為一門生意,正義何在?

4.jpg

  警車追逐辛普森

  辛普森案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本來似乎證據確鑿的謀殺案,經過長達267天的審理,最後被徹底翻盤。看完《辛普森:美國製造》以後,我才明白,其中最重要的關節點是辯方律師打的“種族牌”。影片的前兩集採用雙線敘述方式,一條線講辛普森進入南加州大學以後成名的經過,另一條線講同時期加利福尼亞和洛杉磯種族衝突的歷史。開始我一直不明白為何要花那麼多篇幅介紹這些與辛普森無關的種族衝突事件?直到第3集辛普森案開始審理,我才明白影片編導的用意。辛普森重金聘請的超豪華律師團隊從一開始就刻意突出辛普森的黑人身份,把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的主題帶入法庭。他們在法庭上和法庭外,將矛頭對準辦案警官馬克·福爾曼,把他描繪成一個白人種族主義者,把法庭變成了審判福爾曼的場所,而整個辛普森謀殺前妻妮克爾案的事實、證據則被擱到一邊。多年被壓抑的種族反抗情緒因此得以爆發。影片展示了一個當時的民調結果,兇案發生一個月後,63%的白人認為辛普森有罪,65%的黑人認為他無罪;而一年多以後審判結束,所有證據都得以呈現時,77%的白人認為辛普森有罪,而72%的黑人認為他無罪。黑人和白人實際上的分歧更為明顯了。影片中那位黑人陪審員承認,最後對辛普森判決無罪是為遭白人警察施暴的黑人羅德尼·金報仇。辛普森被判無罪13年後,又因一樁簡單的搶劫行為在拉斯維加斯被判處總刑期33年的有期徒刑。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實際上這就是為了13年前的舊案翻案。辛普森的宣告無罪和被判重刑,其實都脫離了事實和法律的軌道,被以“公正”名義的種族主義情緒所誤導了。

5.jpg

  剛開庭時辛普森滿臉沮喪

  回望中國的法治建設歷程,這樣以“公正”的名義試圖綁架法律的案件也並不鮮見。在刑事法庭中,我們習慣了那麼一個詞彙:“與本案無關”。言下之意,刑事訴訟應該圍繞證明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的事實和證據來展開論辯,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法官應該予以制止。“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但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些人有意無意拋開事實和法律,打著至高無上的“公正”旗號,意圖綁架法律。不是嗎?我們見過無視持刀殺死兩人重傷一人事實竟然作無罪辯護的律師,見過不問是否有犯罪事實就為教授或者學生聯名上書請求赦免的大學師生,更見過用“公正”旗號來掩蓋私利目的不惜訛詐企業的無良媒體。這些現象和影片《辛普森:美國製造》所展現的發生在1995年的“世紀大審判”中的某些場面何其相似乃爾!

6.jpg

  辛普森案主審法官伊藤

  法律的目的是實現公正,而實現公正的唯一路徑是事實和證據。有罪或無罪都必須由事實和證據來證明,而不是其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意味著,法律不應考慮膚色、職業、地位、財富等一切與事實和證據無關的因素,沒有法律之外可以赦免的“特殊公民”,也沒有法律之外要罪加一等的“特殊公民”。辛普森因為是黑人被判無罪,後來還因為是黑人又被判重刑。這樣的教訓不僅美國人要記取,中國的法律人也不應忘記。

7.jpg

  法庭所在大樓被媒體作者包圍

  當然,辛普森被判無罪並不完全因為辯護律師團隊的“種族牌”。假如洛杉磯警方偵查嚴謹、規範,檢察官團隊庭上應對有方,結局完全有可能不一樣。《辛普森:美國製造》裏詳細展示了辛普森案開庭之前的樂觀氣氛和之後9個月時間裏的逆轉經過,先是警方鑒定人取證的不規範,導致物證逐一被推翻;後是負責偵查的警官馬克·福爾曼過去的種族主義言行導致警方公信力喪失;最後是毫無準備地讓辛普森試戴那只犯罪現場的手套,使控方成為一個笑話,在全世界面前顏面盡失。9個月時間,控辯雙方出示證據1105件,有133名證人出庭,作了4.5萬頁庭審筆錄,最終的敗訴控方團隊無疑該負責任。

8.jpg

  法庭外騎警戒備森嚴

  正如我上面所説,證明犯罪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要在法庭上打贏官司,首要前提是偵查工作基礎紮實,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式規範,缺一不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式瑕疵,縱有天大本事也是贏不了官司的。然後就是組織事實和證據的能力。我的一位同事曾經説過,優秀公訴人的能力就是能夠有效地彌補偵查工作的不足,成功地指控犯罪。我們既見過因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敗訴的案件,也見過因為公訴人舉證無力、辯論失當敗訴的案件。曾經有一個案件,公訴人因為準備不足,在法庭上應對失當,遭辯護人連續追問,被網友嘲笑為“被吊打”。我當時在微信公眾號上就寫了這麼一句話:“被‘吊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視‘吊打’,無動於衷。”承認和正視我們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地予以改進,才是我們日後勝訴的保證。吃一塹長一智,百煉才能成鋼。那種“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敵人太狡猾”的思維方式要不得。

9.jpg

  在《辛普森:美國製造》裏,我們還看到了在今日中國十分熟悉的現象,那就是媒體對案件審理的影響。我曾經從NBC電視臺直播警車在高速公路上追逐辛普森的場面,了解到媒體對辛普森案件的熱捧程度,但沒有想到這個案件因為媒體的報道對整個美國的深遠影響。從影片中我們看到,1995年10月3日,星期二,那個最終的宣判時刻,全美國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人人都在等待辛普森案的判決結果。當無罪判決結果宣佈時,街道上如雷的歡呼聲嚇退騎警馬匹的場面令人目瞪口呆,嘆為觀止。何為“輿論審判”、“媒體審判”?看過《辛普森:美國製造》你就明白了。錄影機進入法庭和媒體無休止的報道,使辛普森案演變成一場媒體狂歡和狗血肥皂劇。媒體變得越來越娛樂化和民粹化,反過來又影響到法庭內的審理。案件以不可逆轉的趨勢進入了反對種族歧視和窺探名人隱私的軌道,連《紐約時報》這樣的老牌傳統媒體,為了經濟利益也不得不和街頭狗仔小報搶市場。當明眼人看出問題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所以,13年以後,當拉斯維加斯地方法院審理辛普森搶劫案時,法官堅決地將錄影機和作者請出了法庭。所以,後來錄影機和作者都不準進入美國法庭,以確保法官和陪審團成員獨立思考,不受干擾。這些教訓,今天依舊對我們很有意義。

 10.jpg

  街道上如雷的歡呼聲嚇退騎警馬匹

  新聞與法律一樣,本該奉真實、客觀為生命。但新聞作為一個産業,又必須考慮經濟利益。於是,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受到了挑戰。從審理辛普森案的1995年到今天,這樣的挑戰不僅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有的媒體屈從於民眾的低級趣味,如蠅逐臭;有的媒體追求曝光率,故作偏激、片面評論;有的媒體為了資本利益不惜掩蓋真相,蒙蔽公眾,這些都是我們親眼所見的現實。就像影片中一位編輯所講的:“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從什麼時候起,本應是新聞人的考量變成了生意人的考量?”隨著網際網路以及新媒體的産生和發展,問題還有擴大化的趨勢。新媒體、自媒體自出生起,就遭遇了道德和法律底線問題。娛樂性的侵蝕使新媒體、自媒體的客觀性久已荒疏,公信力愈益低下。那些打著“公正”旗號的報道正在引導人們離公正越來越遠。

11.jpg

  辛普森和他的團隊慶賀勝訴

  毋庸諱言,這些年,我們都曾經被強大的輿論所裹挾過,都領教過網際網路世紀網路輿論的力量。所以,司法與媒體,公正和輿論,成為法律和新聞從業人員(包括自媒體從業者)思考的重要問題。《辛普森:美國製造》恰好是思考這一問題的最好範本。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幾十年,那些陳年往事對我們依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認真看一看這部電影,對於法律和新聞從業人員(包括自媒體從業者),實在很有必要。

來源: 浙江省網信辦    | 作者:勞月    | 責編:鄧翠芳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