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好網民 > 精彩·好網民 新聞詳情 A- A+
麗水這群大山裏的青年 把網際網路+帶進詩和遠方
發佈時間:2017-03-21 11:14:40    

        2月9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鼓起農民錢袋子、鞏固“消除4600”成果。自2013年以來,浙江將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作為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核心目標,在繼續發展特色種養業、來料加工業的同時,培育以農家樂、農村電商為代表的農村經濟新業態,增強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帶動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 浙南慶元,作為全國首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的地區之一,吸引了一批青年回歸。他們或從事電商,或發展特色種養業,同年輕的鄉幹部一起組成“8090青年聯盟”,助力低收入農戶增收和鄉村發展。當“返鄉”和“扶貧”密切相融,山鄉展開的是一幅充滿生機的動人畫卷。

圖片8.png

  浙江西南端,慶元張村鄉。全鄉19個行政村,在村常住人口卻只有1118人,大部分是留守老人。

  鄉政府裏倒有一批年輕人。剛開始,鄉黨委書記葉文飛提出一個點子:鄉里的14名80後、90後年輕幹部組成聯盟,互相學習駐村經驗,更好地為村民服務。隨著一次次探民情活動的開展、傳播,不少返鄉創業的張村籍青年紛紛加入。

  一年多時間,聯盟的人數增加到了100余人,名字也從“8090駐村聯盟”改成了“8090青年聯盟”。而他們討論和實踐的內容,也從“怎樣更好地駐村”“怎樣和老人溝通”發展到“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增加村民收入”“如何發展高山村經濟”。

  往返于山鄉間,這些年輕人的行動,闖出了一條扶貧開發路徑:通過發展農村電商、特色種植養殖業等,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在這條路徑中,暗含著浙江扶貧經驗中最關鍵的因子:千方百計增加低收入農戶的自我發展能力。

圖片1.png

  8090青年聯盟在張村鄉松柏灣村活動合影

 

  年輕人融入山鄉,

  改變就開始了

  張村鄉松柏灣村的年俗活動,隨著年輕人下山、返城工作,草草結束了。

  正月十二,寂靜的村莊卻又重新熱鬧起來。“8090青年聯盟”的十幾名成員,從慶元縣城、鄉政府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這裡。除了一戶戶走訪留守老人、詢問近況和新年打算,送上年節禮物,他們還預備了蔬菜、肉、湯圓和水餃,全村提前過起了元宵節。

  “你看我這衣服行不行?頭髮是不是得梳梳啊?”夜幕下的山村裏,范世昌老人通過聯盟成員的視頻,看到了未回家過年、幾個月沒見的女兒,頓時來了精神,笑容滿面。

  不遠處的村支書家,早已炊煙嫋嫋。灶頭的火光閃爍,跳躍在年輕人的臉上。瀰漫的熱氣間,葉文飛得以慢慢回憶這群年輕人因何相聚,並仔細思考他們對於張村鄉,以及和這裡極其相似的無數個中國鄉村發展的意義。

圖片2.png

  慶元張村鄉

  2015年4月,他從縣機關單位調到鄉里,擔任黨委書記。

  這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除了穿鄉而過、清澈見底的南陽溪,並沒有什麼特色和優勢。

  但農戶增收的壓力不小。全鄉19個行政村,村落分散,外出打工的村民多,在村常住人口`1118人,一大半是60周歲以上的留守老人。靠山吃山,村民的日子並沒有周邊的風景美好。作為慶元縣東部的9個欠發達鄉鎮之一,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還不到萬元。

  熟悉情況後,葉文飛發現,和村莊老齡化的現狀相反,在鄉政府工作的大部分人卻是80後、90後,“很多年輕人剛參加工作,駐村沒什麼經驗,方言也不太懂,不知道怎樣和老人溝通。再加上鄉鎮比較偏遠,年輕人待不住,來來去去也多。”

  如何讓年輕人俯得下身、沉得下心,更好地開展駐村工作,成了葉文飛心頭的大事。

  鄉政府的14位年輕人被召集起來,開了一次茶話會。葉文飛提議建幾個小隊,由經驗豐富的鄉幹部帶著常去村子裏走走,還督促他們建了個微信群,名字就叫“8090駐村聯盟”。

  大山之間,一群人熱熱鬧鬧地奔走著:步行1個多小時到第五坑村探民意,到常住村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蔡川村訪民情,到山丘村過中秋,在上吳坑村慶國慶……快樂工作的同時,他們也拉近了和村民的距離。

  大山之外,慶元縣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吸引返鄉創業,放在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悉心呵護的綠水青山正煥發出魅力,從事農村電子商務、來料加工、特色民宿等産業的返鄉人員大幅增加。

  “家裏養的雞鴨吃不完,要是能賣掉換些錢就好了。”一次走訪時,村民提出的小小訴求,無意間促使葉文飛探索“8090駐村聯盟”的更多功能和拓展空間。

  當年底的一次茶話會上,“8090駐村聯盟”多了一些新面孔,像從杭州回到慶元從事農産品電商的陳支全、從寧波返鄉從事竹製品銷售的張華斌等,而主題也從“如何服務老人”變成了“如何讓村民生活更好”,名字也從“8090駐村聯盟”改成了“8090青年聯盟”。

  年輕人融入山鄉,帶來的一系列改變,才剛剛開始。

  一根網線傳來山外的活力

  從慶元縣城到張村鄉,得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彎彎曲曲的山路時不時隱沒在霧中。因為這段艱難的路程,陳支全不止一次想將父母接到縣城居住。

  在他周圍,搬遷下山、發展特色産業致富的村民有不少。近年來,作為東南沿海土層滑坡的典型縣,慶元響應省裏“生態移民”“搬遷扶貧”政策,建成同濟新村、同德新村、同心新村等安置小區,累計已有6萬多人先後下山,實現安居樂業。但念舊的父母不忍離村,拒絕了他的提議。

  聯盟成員們為留守老人包水餃。

  借著加入“8090青年聯盟”的契機,他也得以重新審視家鄉的變化。看著他長大的人一個個變老,忍受著子女不在身邊的孤獨,幹活也變得力不從心,“是到了年輕人扶一把的時候了”。

  從蔡川村開始,陳支全和鄉幹部一起,挨家挨戶摸底農戶意願和農産品數量,並嘗試將土雞、土鴨和兔子放到網店,效果竟有些出人意料,不僅銷售一空,還常常供不應求。

  一根網線,將山區生態優勢盡情展現出來,改變著鄉村的面貌,也給留守老人帶來增收機遇。

  於是,“網際網路+留守雞鴨”的計劃,在陳支全的腦海裏悄然形成。

  2016年5月,他買了500隻雞幼崽、500隻鴨幼崽,免費發放到村裏。老人們自願領養,按照生態方法進行養殖。而他則承諾,年底不論大小,按只收購,每只雞固定價200元,鴨子300元。

  62歲的蔡川村人范宗定一口氣認養了33隻鴨、6隻雞,當起了“鴨司令”。老了老了,還能做一番事業,他的幹勁十足。83歲的上吳坑村人周躍青感嘆“雞鴨也能網上賣”,也養了幾隻蛋雞,準備專門賣雞蛋……

  截至今年2月,“網際網路+留守雞鴨”計劃已幫助張村鄉89戶低收入家庭平均增收2000余元。“數字背後不僅僅是收入,更重要的是老人‘心有所盼’的幸福感。”陳支全覺得。

  當然,各種困難也不少。白天雞鴨不好抓,陳支全只能晚上一個人開著車上山收購。等收完了,年底卻正好碰上禽流感高發,雞鴨滯銷;放到縣城的倉庫裏養著,又遭到鄰居的抱怨;父母幫忙養著,家裏的稻穀很快被消耗一空……

  有時,“值不值得”的疑問會突襲心間,但想起老人們接過錢時的笑容,他又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想法,“老人們要的不多,我們能給的也不多。讓他們能靠自己的能力賺些錢,幹活有盼頭,生活更充實,這就值了。”

  在葉文飛看來,“網際網路+留守雞鴨”計劃還有另外兩層意義,“幫扶幫扶,首先是政府、企業和有能力的個人扶一下,創造機會。其次是精準,産業定位、資源稟賦不同,策略自然有所不同。慶元做得好的電商,很多是張村鄉人,這一年的實踐,證明電商扶貧這條路是對的。”

  今年,陳支全準備調整“留守雞鴨”的産品結構,主推雞蛋。鄉里也決定將這一計劃的範圍擴大,推進農旅結合,鼓勵低收入農戶擴大錐栗、山地西瓜種植面積,利用荒田種植蓮花、方竹等觀賞型經濟作物。

  跳出張村鄉的範圍,觀察浙江經驗,這裡的路徑也濃縮了全省扶貧的兩大重要舉措:社會扶貧和産業扶貧。一方面,探索與金融機構、各類企業的扶貧協作模式,匯聚社會力量,合力幫扶增收;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農家樂、電子商務等農村經濟業態。

  所有行動最終指向的,是讓低收入農戶依靠內生動力自我發展。

圖片4.png

  青年聯盟的故事,

  未完待續

  與陳支全不同,同是“8090青年聯盟”成員的張華斌,將更多的關注投向山村的年輕人。當聽説有學生上大學需要資助時,他欣然應允。

  在他看來,要跳出“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的“馬太效應”怪圈,“教育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多年前,正是靠著鄉里資助的幾千元學費,他得以踏上前往城市的道路,學成歸來後,依託慶元傳統産業竹製品,發展電商起家。如今,他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

  而在浙江,開展教育扶貧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針對低收入農戶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期間減免學雜費,給予書費、基本生活費等教育補助的同時,“雨露計劃”不斷完善,開展對高中、大學就讀的低收入農戶子女的扶貧補助。

  張華斌和鄉政府也商議,每年資助幾名張村鄉學生,同時資助學生們寒暑假到他的公司實習,幫助增加社會經驗。

  當然,除了陳支全的留守雞鴨、張華斌的教育資助,“8090青年聯盟”的群裏,年輕人關於家鄉發展的“點子”永遠不缺。

  1993年出生的吳彬煒,提出當“無訂單的快遞員”,聯盟青年用日常回鄉回村的“空車”,為老人們搭運物資;慶元縣供電局的志願者們每次趁著活動都要幫老人們檢修電路、更換節能燈泡;鄉幹部毛傳益將“留守雞鴨”的故事寫成劇本,取名《蒲兒根的守望》,用春節和清明節盛開的山間野花,象徵思念家人的老人們;青年導演走回大山,用電影鏡頭記錄留守老人“網際網路+”新生活……

  伴隨著年輕人在山間奔走的身影,從水、電、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到鄉村環境整治,從網路普及到加強低收入農戶培訓,從支援返鄉人員創業到發展鄉村旅遊,浙江鄉村發展、低收入農戶增收的通道進一步打通。

  2016年底,“8090青年聯盟”的常規茶話會升級成了“張村鄉年牛宴”,百餘名在外創業的張村籍年輕人歸來,為農村電商下一步發展、工商資本引入以及民宿投資獻計獻策。他們的眼裏,是對家鄉變化的欣喜;他們的臉上,是對鄉村發展的期待。

  葉文飛不知道,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會選擇回鄉發展,有多少人會留在城市奮鬥。

  但他知道,無論如何,這些心繫家鄉的年輕人,都可能成為鄉村發展的力量。“8090青年聯盟”的故事,也一定是“正在進行時”。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作者:    | 責編:鄧翠芳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