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了四川宜賓金農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梁曉龍受賄詳情。其在職期間收受賄賂達1000余萬元,先後收藏古玩700多件,花費500多萬元,可謂“最新款”的“雅賄”典型。前溯,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也有此好;河南省南陽市原紀委常委謝先瑩“收藏”近億元名人字畫;鄂爾多斯市原副市長王會師癡迷攝影,家中搜出十幾部昂貴的攝影器材;江西省峽江縣原縣委書記宋銅,以支付紫砂壺款等名義收受錢款逾千萬元被媒體稱為“壺哥”;景德鎮陶瓷學院原黨委書記、“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馮林華利用“作品”洗白受賄錢款……官員“雅賄”頻頻曝出,暴露出雖然反腐力度加碼,但披“雅”外衣的“賄”仍鬼影閃閃。頗為諷刺的是,梁曉龍耗費鉅資“淘”來的,竟然大部分為倣古藝術品。
“雅賄”,除了直接奉上價值不菲的字畫古玩等常見手法,還有不少花樣繁多的“隱形態”:“等值交換”式,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原局長宋建國違規為多人辦理“京A”車牌,介紹行賄人到其熟識的畫廊買畫“以畫換錢”;“真假混淆”式,行賄者將真品、真跡以贗品價格賣給官員,再由專人以高價回購,官員賺取差價;“自説自話”式,行賄人安排公開拍賣,將古玩字畫真品低價起拍,讓受賄方以低價“撿漏”,或將官員收藏的贗品通過不法渠道鑒定為“真品”後拍出高價,暗中找人接盤。種種伎倆,不過是為權錢交易弄個“障眼法”而已。
近年來,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現象的蔓延,但是行賄者們也“與時俱進”創新方法實行“雅賄”並且擇機而賄、投其所好之賄。行賄人送的也不再局限于真金白銀、香車豪宅,而是名家字畫、珍奇古玩。送者有理,收者心安,“賄”裹在“雅”內,使接受者也“裝聾作啞”地認為只是“藝術愛好者”的一般交往,這麼一來,“雅賄”便給權錢交易蒙上了一層所謂高尚的面紗。
俗話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遠華”走私大案主犯賴昌星説過:不怕領導廉潔,就怕領導沒愛好。實權官員的“雅好”,被“有心人”盯住和叮住,意味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行賄者一擲千金,定是希望官員能夠“報之以李”。市場從來都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你作為國家幹部,除了手中的權力再無其他,如果沒有個中貓膩,誰願意這樣做?這實際上是以藝術之名,行“雅賄”之實,既污染了藝術,又敗壞了官德,更玷污了政治生態。行賄者,沒有一個白癡,都精明的很,他們當面説的是“表表心意”,真實的“心意”確是看中了你手裏的那點權力。“雅賄”其實只是變換了手段而已,其本質仍然是地地道道的賄賂,其危害性絲毫不亞於平常所説的賄賂。從某種意義上説,由於雅賄的蒙蔽性、欺騙性和麻痹性,其危害更大。身為國家幹部,理當潔身自好,要認清“雅賄”的背後,實質上都是拿權力做交易。對於可能存在的“雅賄”行為,必須警惕且主動回避,嚴格把握自己,不給行賄者機會。本身為高雅的東西,不能當市場的奴隸和工具,更不能成為變相腐敗的被侮辱者。領導幹部培養個人嗜好也要注意,須謹慎有度,若有非分念頭,則玷污了“雅”的純潔。
領導幹部完全可以且應該有雅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業餘時間玩玩攝影、書畫、寫作、古玩……但有個原則與底線甚而紅線——決不可“跑偏”、“越界”並借此形成權錢交易。“蒼蠅不叮無縫蛋”。“雅好”與“雅賄”之間,本身沒有什麼勾連。二者的相等抑或永遠不相等,其實就在於一念間,當事人一定要有自我警惕的定力,否則,從“雅好”始、經“雅賄”污,從而必將以“‘雅’虎”終,成為鄙夷對象和梁曉龍那樣“購假”的大笑柄。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路易 管方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路易 管方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