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它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社會經濟問題,需要全人類來攜手應對。基於這種共同認識,1994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誕生。締約方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第十三次大會剛剛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閉幕,196個締約方在此集結,為實現“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等目標建言獻策並許下承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專門向大會發來了賀信。
此次大會選址內蒙古,因為這裡既是中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防沙治沙成效最顯著的省區。內蒙古位於中國的正北方,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和大沙漠。一望無際的沙漠,美麗但易怒。可以説,很多內蒙人都跟沙漠“打了一輩子的仗”。
吉日嘎拉圖,56歲,蒙古族,世代生活在毛烏素沙地腹地。40年來,他和妻子敖特根格日樂共同治沙造林12000多畝。對於他來説,沙漠用好了就是金子,用不好就是敵人,要用盡全力去綠化改造:“一個毛驢、一個老婆、一個男子漢,就我們三個。早上太陽出來以前開始種,晚上太陽不見的時候才回來。”
一棵挨著一棵,一行接上一行,一片連上一片。現在除了最後剩的幾個小沙丘,人們走在這裡,會完全忘記腳下其實就是中國的第二大沙地。吉日嘎拉圖對此很驕傲:“我17歲開始和明沙山‘打仗’,我反正是勝利了!”
對於吉日嘎拉圖來説,“向世界履約”似乎很遙遠。事實上,正是無數像他這樣樸實的個體,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一道形成合力,使中國的防沙治沙成績斐然。中國為“地球癌症”也開出了自己的藥方:政府與民眾攜手,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結合。
防治荒漠化任重而道遠,需要務實的行動去實現。此次大會形成的《鄂爾多斯宣言》共46條,既有願景,也有方案,為世界防沙治沙行動提供了先進的思路與樣板。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編:胡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