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訪談 新聞詳情 A- A+
對話楊瀾(中):訪談節目的黃金時代落幕了嗎?
發佈時間:2017-08-25 11:39:20    

  從申奧感受中國的變化

  中國網:大家都知道您是咱們中國的申奧大使,也是奧運工作一直的參與者。我們看這次的奧運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大家以前是關注金牌,現在更多的是關注一些體育本質的東西,或者一些運動員。

  楊瀾:關注運動員的個性。

  中國網:您是怎麼看待這種轉變的?

002564ba9ea71a90892232.jpg

圖為楊瀾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攝影/董寧

  楊瀾:因為我有機會參加三次北京的申奧,並且非常榮幸地,大概也是唯一一位兩次擔任陳述人的這樣一個工作的機會,我就覺得非常地榮幸去參與創造這一段歷史。我覺得通過這三次申奧我有很大的感受,通過申辦夏奧會和申辦冬奧會的時候我就發現,我們國民的心態和中國所處的位置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説2001年在我們申辦2008年夏奧會的時候,我們當時的那種出發點就是希望世界了解中國,我在那一次陳述結尾的時候是我自己加的一段話,這段話是説當馬可波羅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身邊的人問他,你那個關於東方的一個古老文明的描述太過神奇,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馬可波羅回答他們説,我告訴你的不足以我看到的一半。我當時用這樣一段歷史的典故,實際上是向世界發出一個邀約,讓他們來發現中國,一個他們眼中不一樣的中國。

  而到了2015年我們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時候,我覺得那種心態就不是説你來了解我吧,而是説我們能夠為世界的奧運大家庭做些什麼,我們能為世界的體育運動,為世界的青少年做些什麼,這一內一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中國普通國民的心態的改變。在2016年的夏奧會上也會看到,我們對於金牌、榮譽感依然是非常看重,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體育的精神,相互的尊重,尊重規則,尊重對手,以及我們運動員的個性有了更加開闊的施展的空間,我們會讚嘆這個洪荒之力,我們會把它變成年度的網路熱詞,都是根據我們整個國民的心態會更加放鬆,更加回歸體育的本質。

  《楊瀾訪談錄》人工智慧系列

  中國網:我覺得您講的特別好,因為我在問的時候我的設想是很多很微觀的東西,您真的是作為三次申奧的參與者,您看到的是更宏觀的東西,也看到了咱們祖國在蒸蒸日上的一個變化。提起“楊瀾”這個名字,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彙就是《楊瀾訪談錄》。我想問問這個,當時為什麼會做這樣一個新的探索呢?

  楊瀾:因為《楊瀾訪談錄》是中文電視上第一個帶有國際性的高端訪談節目,從1998年在鳳凰衛視的那個時候叫楊瀾工作室開始,到現在它已經連續播出了,從1998年到現在,那就已經18年了。這個過程當中我也採訪了上千個國內外各個領域的領袖級人物和新聞的當事人,這種節目的形態過去是一對一的採訪比較多,今天的媒體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在2016年這個節目在呈現方式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從過去的相對按部就班,追隨時效性、新聞性的周播的節目,變成了兩檔類似季播類的節目。一檔是演播室的《G20風雲際會》,這裡邊我們有G20的青年團,有來自G20的20個經濟體的年輕人,他們和世界領袖能夠直接地對話,甚至産生辯論,無論是對年輕人的成長,無論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創新、創業等等話題,他們都有話要説,它是節目的一個很自然的延展,增強互動性,增強參與感。

  同時,2016年《楊瀾訪談錄》另外一個重要的系列在2016年完成製作,播出是要在2017年的春節之後,這就是“人工智慧”系列,這個系列有點走出去,接地氣,是一個帶有實踐性和田野調查式的一個節目的延展形式。這個節目當中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走了五個國家,20個城市,30個頂級實驗室,先後採訪了80多位一線的科學家、專家、學者,包括一些商界的領袖等等,還有一些直接的參與實踐的或者是受益的人,製作了十集紀錄片,每集25分鐘,這是人工智慧系列。在春節之後也希望大家一起來關注,它探討了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探討了深度學習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機器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們需不需要為機器人將來統治我們而擔憂,以及誰的工作,誰的奶酪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我們人的智慧究竟有什麼未解之謎?

  它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就在全球的電視媒體上來説,我們也是迄今為止做的最完整的一次紀錄和報道。我的感覺是我們是要説好中國的故事,但是中國的媒體人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也可以有一點更遠大的志向,我們可以説説世界的故事,我們可以説説人類的故事。

  中國網:我代表咱們的普通觀眾問幾個可能是比較直觀的問題,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關注人工智慧?

  楊瀾:關注人工智慧很簡單,因為《楊瀾訪談錄》一直是一個面向未來和面向國際的節目,這種帶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事情總是會首先觸動我們的神經。而在2016年的3月份,AlphaGO和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就直接激發了這樣一種興趣,人們都在説人工智慧大潮如何如何,究竟是怎麼回事?作為一個媒體人,是不是能夠把它翻譯成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語言,來做一次科普,或者是以一種個人化的角度去探索一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它們産生的影響。我覺得對於我一個媒體人來説,是一個非常自然的事情,而且我有著不可扼制的好奇心,這也是讓我覺得,做媒體已經有26年的時間,但是一直樂此不疲,我一直有好奇心,我覺得探索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快樂和有意思的事情,所以選擇“人工智慧”似乎就是一個很自然的決定。

  中國網:第二個問題,一聊到人工智慧,很多老百姓想到的是機器人,甚至想到了無人駕駛汽車,他們想問這個節目好玩,好看嗎?

  楊瀾:這個節目非常好玩,非常好看,我到了日本,去到了一個由機器人管理的酒店,前臺的服務員就是一個恐龍,當然,是恐龍狀的機器人了,我們也會在機器人的餐廳,機器人給我做的飯,我覺得很有意思。同時,在頂尖的實驗室裏接觸到最新的關於深度學習的理論和它的實踐,比如説有一個實驗室在牛津大學,這已經是上千年的世界頂級的學府之一,那邊有一位電腦科學的教授,他用深度學習,用視覺識別的人工智慧的技術發明瞭一個盲人眼鏡。就是為那些失去了視力,但是還勉強有一些光感的盲人,提供了一個通過加強視覺信號,而能夠讓他們自由行走的這樣一副眼鏡,我自己也戴著那個眼鏡走一走,會看看我看到的東西,跟平時肉眼看到的有什麼樣的不同。

  這個教授也是很有個性的一個人,他是一個哈雷車的愛好者,我去到他的實驗室的時候是戴著頭盔,坐在他的哈雷車的后座上,我們以風馳電掣的速度穿過了古老的牛津大學的校園,在一處紅綠燈的時候有一位教授非常嚴肅地跑出來説,你們能快點離開這兒嗎?我的學生正在考試。人工智慧當中有很多的怪咖,有很多的奇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其實根本不是那種大家想像很枯燥,很乏味的,完全是學究氣的那種研究的方式,他們希望用科技給人類帶來正向的影響。我也在世界頂級的一些實驗室,像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斯坦福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微軟的研究院,去看到和體驗最新的科技,包括實時的翻譯,我跟一個西班牙的小夥子,我用中文説,他回答我的時候也會用他的聲音翻譯成中文,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對話的體驗。所以後來我就想,哎呀!我當初花了那麼多時間學外語,白費勁了,這個是我們未來的生活會發生的改變。

  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它能夠有上萬張圖片的這種比較,能夠讓醫生更加準確地診斷人類的疾病,找到治療的方法。比如説那種情感陪護型的機器人,會畫畫,會聊天,會唱歌,會帶著老人們做操,它們是不是以後會進入我們的家庭呢?我不得而知,所有這些是充滿了體驗和動感的一個採訪過程。

  訪談節目的黃金時代落幕了嗎?

  中國網:好期待,覺得很好看。從咱們1998年楊瀾工作室到2001年《楊瀾訪談錄》,再到當下,《楊瀾訪談錄》走訪世界各地,用全新的形式探訪人類未來發展的可能,接近20年了,中間經歷過好幾個時代。

  楊瀾:好幾個時代,哈哈。

  中國網:因為紀錄時代人物嘛,就要有好幾個時代。

  楊瀾:時代精神,對對對。

  中國網:現在有很多的觀點會説訪談節目現在等於是黃金時代落幕,您是怎麼看待這個觀點的?

  楊瀾:首先我非常高興,經歷並且參與創造了這個黃金時代,所以我覺得對於過去的工作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去紀錄不僅僅是中國,也包括世界的這樣一個時代成長的印記,採訪了1000多個人。那麼到今天我覺得“內容”依然為王,你要適應現代媒體的傳播方式,過去的主流媒體佔主導地位,人們也有這樣的一種生活節奏,可以安安心心地看你半個小時非常深入的採訪,甚至是帶有學習的目的來看,而今天的人們通常都在做著七八件不同的事情,只是要聽一個訪談,他不一定非要坐在電視機前那樣的等候播出。今天呢,我覺得訪談節目的市場的需求並沒有變,但是它傳播的方式必須要改變,所以像“人工智慧”我們也有大量的短視頻適合大家的收看和轉發的,它也會成為融媒體的一個部分。比如説會有相應的書籍,會有延伸的産品的開發,包括有一些論壇、講座,它不僅僅是一個電視節目而已,它成為這個主題之下的一個內容運營商了。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