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8月15日 嘉賓: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 李大光
前情提要:2017年7月30日,我軍建國後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盛大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這次閱兵共有12000名官兵、600余臺(套)地面裝備,100多架飛機,展開空地分列式,以戰鬥姿態接受檢閱。此次閱兵展示的裝備是歷年閱兵新裝備最多的一次,其中40%的新型裝備是第一次公開亮相,如新型戰略核導彈、紅旗-22防空導彈、99A主戰坦克、電磁保障車輛等。空中梯隊受閱的一些機型也是第一次公開亮相,包括運-20、殲- 16多用途戰鬥機 、殲-10C戰鬥機等。除此以外,殲 -20隱形戰鬥機編隊是繼珠海航展後首次亮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閱兵,展 示了中國現代武器裝備的發展成果,喻示著人民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敢於來犯之敵!本期中國訪談節目邀請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大光就我軍裝備研發情況進行解讀。
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大光解讀國防裝備。 攝影 董寧
李大光: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軍事領域是對科技前沿感知最敏感的領域。今年在兩會期間,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要下更大力氣推動科技興軍。推動科技興軍的重點是什麼?
李大光:科技的發展對提高武器裝備,提高作戰性能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是第一推動力。我們黨和國家,特別是習總書記也意識到這一點,非常敏銳的觀察到這一點。在今年的3月12日全國兩會期間,對軍隊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科技興軍,在科技興軍中把握重點。
要發展科技致勝的殺手锏,要繼續發展傳統的陸、海、空武器裝備以外,還要注重發展太空領域,網路領域和海洋領域,特別是深海領域的武器裝備,包括極地地區的武器裝備,我們應該作為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需要關注。在常規武器方面,重點發展精確制導武器,陸海空第三代的武器等等,同時要研發新一代傳統的武器。在電子資訊戰中要注重發展電子戰的攻防武器裝備。
在網路時代,網路戰的武器裝備也是現在發展的重點,網路戰武器裝備在戰時的作用非常大,平時的作用也非常大。西方國家非常注重發展的網路裝備,“棱鏡門事件”是美國在全球實施的和平時期的網路戰,這種網路戰如果維護網路空間的能力弱,你的國家利益就被侵蝕,會被蠶食。我們國家現在對網路空間非常重視,提出了網路強國戰略,去年以來出臺了“網路空間的國際戰略”、“網路安全法”等等,都是從網路安全的角度來維護國家利益。現在網路空間的國家主權,邊疆等等,這都是在資訊時代資訊化戰爭中的新的內涵。
要發展太空領域的武器裝備。因為太空是歷來人們探索的一個新的領域,戰爭在居高臨下的態勢下,它對於下面進行腐蝕作用,這種作用對提高國家的國防能力是不可低估的。現在美國、俄羅斯是世界發展最前面,這幾年來我們國家的太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反對太空軍事化,但也應該關注,避免受制于這個。
中國網:我們要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掌握更多的主動權,科技創新肯定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如何看待科技創新與戰鬥力生成之間的關係?
李大光:可以説科技創新與戰鬥力生成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關係。戰鬥力的生成和戰鬥力的構成要素有人、武器裝備和體制編制,在資訊時代又有資訊。這些要素和科技發展,與科技創新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比如説“人”,人是科技興軍的第一資源,這個新型作戰就需要新型作戰力量的人才隊伍來實現新型作戰力量,新型作戰力量它建設的關鍵技術是要提高我軍基於資訊系統體系作戰的能力,要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當前資訊作戰力量的資訊化、專業化程度高,人才培養週期長的實際,就要通過科技創新,進行新的武器裝備的研製和實驗,通過高科技軍事訓練手段來打造新型作戰力量的人才隊伍。
從武器裝備來講,武器裝備的任何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發展、科技創新,我們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和科技發展有關係。遠的不提,美國的GPS是從美軍研發出來的,從軍用轉向民用。軍隊網路形成的指揮、控制、通訊、聯絡,都是與資訊技術密切相關,電腦系統、網路系統遭到破壞,你這個軍隊的戰鬥力一下子下滑式的衰變,武器裝備的發展是迅速靠科技創新來支撐的。
從體制編制來説,任何武器裝備的發展帶來的都是體制編制的創新和變化,比如説網路,攻防需要網路力量,需要網路力量就需要網軍,出現網軍就有新的兵種的出現。同樣,太空領域的爭奪,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又形成了新的軍種,空天力量,美俄都有,我們最近也成立了空天力量,這就帶來了體制編制的變化。我們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就是為適應打贏資訊化戰爭的需求,對軍隊的體制編制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這就是科技創新帶來體制創新的發展和變化。
資訊,當今的資訊已經成為資訊化戰爭的重要的支撐因素,對於軍隊形成戰鬥力具有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戰鬥力個人武器和體制編制中,資訊具有倍增器的作用,這種倍增器對戰鬥力的形成就是一個指數級的增高。我舉一個鮮明的例子,在2011年的5月25日,當時發生在阿富汗的一個山谷裏的一幕,當時美軍的偵查排和阿富汗的國民軍,20多人在山谷中執行偵查任務,忽然就遭到塔利班武裝的圍剿、伏擊。這個偵查排和20多個阿富汗的國防軍深陷重圍之中,這時候美軍隨從的偵查排有兩名空地協同指揮小組,利用它附近的偵察機作為通信的節點,把資訊給發出去了。一個排加20幾個阿富汗的國民軍,被二、三百個塔利班的武裝圍殲,結果被圍困的部隊沒有一個傷亡,圍剿的部隊卻死了270個。這就是資訊在戰爭當中的作用。這種高科技創新在當中的作用,確確實實是具有倍增作用的,通過這個事件可以看出資訊在戰爭中的倍增作用。由此看出,科技創新在戰鬥力形成和提高的過程中,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大光解讀國防裝備。 攝影 董寧
中國網: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在國防科技創新領域,武器裝備的發展領域會有哪些新的動向?
李大光:從目前來看,我們根據未來需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域,科技發展動向主要是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和平穩定,重點是在新興領域裏注重提高我們的實力。比如説在太空領域,在網路空間,在海洋方面,特別是深海我們也在發展裝備,目前是以民用為主。有些裝備是亦軍亦民,和平時期是民用,戰爭時期就可以轉為軍用。這些領域過去是我們的短板、弱項,目前這些領域我們國家投入很大,過去海軍是“黃水海軍”,就是近海海軍,他只能在國家12海裏維護領海的權益,更遠的距離恐怕有些無能為力了。從現在看來,海洋利益的爭端,特別是海上運輸線的重要性,現在的海軍近來已經從“黃水海軍”走向“藍水海軍”,正在步入“深藍”,在近年來應聯合國的要求進行護航活動,我們也派出了二十次的編隊到索馬利亞亞丁灣進行護航。既維護了國際的和平,又維護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了聯合國和世界上廣大愛好和平國家的讚譽,顯示了我們國家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正義的一個國家。
中國網:好的,再次感謝您作客我們的節目!各位網友,我們下期再見。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文字 裴希婷;攝像:王一辰 劉哲;攝影 董寧;導播 劉凱;後期 劉凱 裴希婷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編:胡金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