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軍事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軍隊文藝,軍隊文藝在部隊的建設中始終保持著重要的作用。我黨十分重視軍隊文藝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自建軍起,我軍在長期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我軍特色的先進軍隊文藝,成為我軍發展壯大歷程中最鮮明的精神旗幟。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原第二炮兵文工團隨之更名為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中國訪談特別節目邀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團長周煒,請他談一談新時期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的文藝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廣大官兵最需要什麼樣的軍隊文藝作品?軍隊文藝工作在創新發展上做了哪些探索?
周煒: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我是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的團長周煒,也是您的老朋友了。首先歡迎大家今天能夠跟隨著我,來到我們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的天泰劇院。此時此刻,就在我們劇院的舞臺上來跟您聊幾句。
中國網:周團長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提起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網友可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首先,先請您跟我們的網友介紹一下火箭軍文工團的情況。
周煒: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到2017年的7月1日成立51週年,這個團隊伴隨著我們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一路走來,和我們的火箭軍,和戰略導彈部隊同齡。1966年的7月1日,當時第二炮兵成立,隨之也有了二炮文工團。二炮文工團我相信網友們應該是非常非常熟悉了。那麼隨著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為“火箭軍”,習主席親自授予軍旗,並致重要訓詞,我們改成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這個團隊51年來,半個世紀走過了輝煌的風雨路,我在這個團工作了將近25年的時間,也是這個團隊不斷發展壯大的見證者,看到了無數文藝界的先輩們、前輩們,在這個團隊留下的光輝的足跡,也留下了非常有影響的,非常代表我們導彈部隊特色的文藝作品。
提起這個團隊我想很多作品大家並不陌生,也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網友們都看過他們的表演,聽過他們的大名,比方説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張暴默老師。提起暴默老師,給我們火箭軍文工團留下了一首到今天為止還是經久不衰的一個作品叫《火箭兵的夢》,這是張暴默老師的作品。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陳耀星老師,板胡演奏家張長城老師,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賈冀光、魏蘭柱老師。隨著團隊的不斷壯大,很多新鮮的血液也加入這個團隊,大家非常熟悉的全國著名笑星潘長江老師,還有紅極一時的,今天讓年輕同志們非常追捧的鳳凰傳奇,校園歌曲起家的龐龍等等,都曾經在這個團隊工作過,也為這支部隊奉獻過他們的青春和才華。今天還在團隊,在崗位上堅持工作的還有幾位比較著名的藝術家,我們的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陽老師,女高音歌唱家陳思思老師,年輕一輩的優秀的第二梯隊,像曹芙嘉、陳蘇威、王哲等等。舞蹈專業也留下了很多經典作品,比如説表現當年工程兵部隊攻堅克難的《追太陽》、《一封家書》、《目光》等等,都是在舞蹈專業留下的具有導彈部隊特色的文藝作品。曲藝小品就不用説了,本身我也是這個專業的。“賈魏賈魏”説的就是賈冀光、魏蘭柱,這當時是在圈內,在曲藝界這個平臺上非常知名的兩位表演藝術家。一位師從於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一位師從於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這都是我們的寶貝,也都是這個團隊的財富。
所以我們很感恩,感恩人民軍隊,感恩我們導彈部隊,感恩這身軍裝帶給我們的使命,帶給我們的機遇。今天我們依然還有聲樂隊伍,歌隊、舞蹈隊、曲藝隊、樂隊和創作室、舞美隊等六個隊室,全團有很多新的面孔,年輕一代火箭軍的文藝工作者在這個舞臺上,就像在藝術的海洋裏暢遊一樣,他們無時無刻不爆發出創作的激情,也無時無刻不對我們的未來,對我們今天火箭軍的生活充滿著一種憧憬,充滿著創作的激情。這是我們團隊一個簡要的概況。
周煒團長介紹文工團在軍隊文藝工作創新方面的成果。 攝影 李佳
中國網:我們來説一説戰略導彈部隊,戰略導彈部隊要求忠誠度高,還要保密性強,這可能給火箭軍文工團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我們在創作中如何將部隊的發展變化、官兵的優秀品質以及強軍興軍的目標都融入在了創作細節中,給廣大官兵帶來既喜聞樂見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文藝作品?
周煒:我覺得你這個問題特別好,這個是我們這個團隊作為戰略導彈部隊文藝團體一直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創作的局限性,但是沒有關係,張繼剛導演有句名言是“限制出精品”。我們經過幾代藝術家的努力,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突破點,一直在尋找自己最佳的創作、藝術和生活的結合點。很形象,我舉個例子,一提到空軍,藍天、白雲,翱翔在天空中,這就是空軍最形象的藝術的感覺。一提到海軍,大海、軍艦、水兵,都是非常非常直接的,而且具備一種浪漫色彩的工作環境;二炮、導彈、火箭軍它是什麼呢?
中國網:深山。
周煒:你説對了。前49年的時間是第二炮兵,為什麼叫第二炮兵?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保密”,這支部隊一直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可是怎麼抓住我們火箭兵的形象呢?剛才你提到了“大山”兩個字,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大山深處,深山老林裏駐紮著這支戰略導彈部隊的官兵,可以説他們常年以大山為伴,以大山為伍,大山是火箭軍官兵的靈魂家園,是我們的精神地標,説的更誇張一點,是我們火箭軍官兵多年的精神圖騰。剛才我提到的早期的作品《火箭兵的夢》,它就通過火箭兵的夢想來描述火箭兵想像當中在發射廠導彈騰空那一刻的場景,他沒有直接面對,因為直接面對你就要屬實,但是夢境它可以想像,它是火箭兵心中的驕傲和理想。再就是找到火箭兵他的工作特色。我們近期有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舞蹈叫《一線陽光》,這是一個男子的舞蹈。什麼叫一線陽光?大山當中經常有兩個非常險峻的高峰,火箭兵就在這裡邊駐紮、鎮守,守護著我們的國寶,他只能抬頭看到這一線天空,可能一天陽光照耀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這個舞蹈就非常非常準確地捕捉到這一點,這是火箭兵真實的寫照,叫追著太陽曬自己的軍裝。你洗完了衣服要追著太陽曬,否則的話衣服幹不了。看似很歡快,看似很詼諧幽默的一段男舞表演,但這背後折射出的是火箭兵他們工作環境的艱苦,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這麼多年,這麼多代火箭兵的官兵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在大山裏邊默默無聞,國有名,我無名,這個就是我們的精神內涵,精神品質,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很多作品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
自從更名“火箭軍”以後,我們的腰桿更“硬”了,相比兄弟單位的藝術工作者們我們的腰桿更硬了,因為我們可以驕傲的大聲告訴你,我們是戰略導彈部隊,我們是光榮的火箭軍,這才有了你看過的那臺晚會叫《光榮的火箭軍》,把所有的歷史回顧了一遍。我們也有更多的向世人展示武器裝備和戰鬥力的機會,我們也有了你曾經到過採訪的常規導彈第一旅、“東風第一枝”801旅,這都是我們英雄的集體,我們也有了首個女子導彈發射連這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方方面面我們都可以向世人展示了,這無形中給我們的文藝創作也帶來了很大的空間,我們汲取到了豐富的營養,我在團裏創作時老説一句話,這個是軍種的發展和壯大,它很多的重大的歷史事件,具有里程碑事件的轉捩點,給文藝創作提供了平臺和機遇,這是我們創作的源泉。
我們在2015年創作了一台情景音樂詩叫《背負祖國的希望》,這個是我們尋找的一個切入點,當時在2015年9月3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習主席檢閱導彈部隊的方隊當中的一名指揮官,在走過的瞬間回到了70年前的思緒,回顧了我們戰爭年代,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那個時候全民族百折不撓,英勇奮戰的一個壯美的歷史畫卷。這也是一個新的視角,它恐怕要比很多單兵作戰,其他軍種的視角要更高,因為這個軍種就是個戰略導彈部隊。更多的文藝創作視角從戰略的目光,戰略的角度來切入,這個是很多常年工作在這個單位的創作者們一直在思考的,一直在探索的,從未有一天停滯過。
火箭軍文工團下部隊慰問演出。 (火箭軍文工團提供)
中國網:明年我們就迎來了“00”後的新兵,我們在創新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去年12月份,我們就已經在大學校園裏做了一次藝術傳播的創新,跟高校的學子做了一個“快閃”運動,近距離接觸,這樣把火箭兵的風采展現給了高校學子,感召他們能夠投身到軍營裏,加入火箭軍,效果是非常好的。近年來我們在文藝創作方面的創新上面做了哪些嘗試,又取得了哪些成績?
周煒:這個創新剛剛我講的很多都是主動的思考,但還有一個“被動”的融入,我們不能在軍營裏關上大門閉門造車,我們要知道今天這個時代已經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今天的年輕朋友們他們對文藝的需求是什麼樣的。剛才你提到的“快閃”,快閃這兩個字是很新的一個詞,很時髦,從國外的很多視頻當中看到過,它就是一個利用自媒體快速的把一件事情放大、傳播,讓更多人知道,産生影響。基本是這樣一個手段。那麼作為火箭軍,我們想有一個大膽的嘗試,説起這個要源於去年建團50週年的時候出的一本專輯,就是今天我帶來的這本叫《火箭軍戰歌》。這個是建團50年,歷代的優秀的聲樂作品,這裡邊收錄了很多優秀的詞曲作家,比方説我們的老團長,著名的詞作家屈垣老師的作品,著名的曲作家楚興元老師的作品。剛才我提到所有的歌唱家們這裡都有體現。做了這樣一張專輯,第一是為了梳理我們的作品;第二是為了鼓舞士氣,但是要讓更多的同志們知道,要讓社會大眾、觀眾知道,了解火箭軍的軍歌今天都有哪些,通過什麼途徑?我們一首一首的去唱?恐怕不符合這個時代節奏;我們搞一個新聞發佈會?請一些媒體發通稿,恐怕也不是今天最時尚的作品,最有效的做法。我們就想到了“快閃”這兩個字,找到了清華大學,跟校方接觸以後校方也非常支援,我覺得這個結合點還是挺好的。在火箭軍成立一週年之際,它是一個新聞點;第二,清華大學是我們理工科的一面旗幟,火箭軍是一個嶄新的軍種,又是我們大國地位的象徵,王牌、底牌、殺手锏部隊,有很多國防生都來自高校,這支部隊又是一個高科技人才扎堆的部隊,可能普通士官他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所以這幾個點結合起來,它應該用我們電視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它有新聞點,結合的很好。事實證明,經過拍攝,當時在校園掀起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當我們唱起《從軍歌》的時候,也點燃了那些學子們他們報國情,當我們的猛士車披著特有的火箭軍的迷彩網開入校園,唱起《有咱就有發言權》的時候,點燃了大家的愛國情懷。
中國網:沸騰了。
周煒:把火箭軍大國地位完全宣傳出去了。通過這樣一個視頻短短不到三天的時間,網上的點擊率就達到近5000萬,這是一個前期萬萬沒有預想到的成績,讓我們火箭軍的首長也很震驚。可能首長更關注的是網路真的很厲害,這種自媒體真的很厲害,就是很簡單的,我們在微信裏的一個轉發,這一下就鋪天蓋地了,不光達到了我們宣傳這盤專輯的目的,推廣了我們的文藝作品,又一次通過文藝形式,通過這種新的媒體的媒介宣傳了火箭軍,讓更多的朋友們了解到火箭軍,走近了火箭軍,甚至他們有可能今後加入到火箭軍。這是要融入這個新時代,融入社會的一個實際的例子。
那麼我們在很多創新方面想改變以往的軍旅舞臺藝術創作,因為我們是個歌舞團,以往更多的是綜藝晚會模式和大歌舞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官兵的需求,尤其是很多大眾觀眾他的視角已經不滿足現狀了,他更需要有劇情,有代入感,你得讓人看進去。所以我們連續這兩三年創作了三到四台大型的劇目,都是加入了戲劇的元素,像剛才我舉例的《一個受閱的軍官》、《一個講述者》等等,比如説我們在去年成立一週年的時候,在這個舞臺搞了一場交響樂的音樂會,這臺音樂會是幾代藝術家、歌唱家、音樂家的一場音樂盛典。事實證明,這種高雅藝術走進軍營的時候,也能夠被普通官兵所接受,大家一定要把那個“傻大兵”和“土大兵”的概念給忘掉,尤其是火箭軍的士兵們他們都是大學裏的文藝骨幹,他們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的藝術品位、藝術修養是相當高的,雅俗共賞,多元化、多形式來為兵服務,這個是我們一直要堅持不懈的。可能今後還會要創新,還會把很多的科技手段再擱到舞臺上來,總之,我們目前的這支隊伍有一個想法,每一台都不重復,每一次都要有新亮點,盡力做到。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文字 裴希婷 攝像/後期 劉哲 攝影 李佳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