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承辦的“美好生活精神家園”——2017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優秀文藝作品展演活動在杭州舉行。400多名來自浙江各地農村文化禮堂的農民將“草根”文化搬上文藝大舞臺,用歌聲舞姿繪下一道美麗鄉村的文化風景線。
文化禮堂是浙江省于2013年率先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至今成果豐碩。截至目前,浙江已經建成文化禮堂7600余個,並連續5年被浙江省政府納入全省十大民生實事。2016年,在浙江省委深改辦組織開展的全省設區市改革滿意度調查評估中,農村文化禮堂的滿意度排名第2位。根據相關規劃,浙江將在2020年建成高水準農村文化禮堂10000個以上,覆蓋全省80%以上的農村人口。
文化禮堂豐富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在鄉村環境設施改善、物質水準提高的同時,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但與此同時,浙江文化禮堂還是一個堅定文化自信的舉措。在這件事上,浙江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前列。
根據浙江省政府的定位,建設這些文化禮堂,不是為了向全省各地“送”文化,而是在這些地方“種”文化。這一個字的差異,賦予了文化禮堂更多的意義,恰恰是浙江省的這項創新舉措的高明所在。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實際上是對於文化認識上的升級。這一個字的改變,是認識到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濃厚的文化氛圍、肥沃的文化土壤的滋養,也是肯定了基層民眾對於“美好精神家園”的需求和嚮往。因此文化禮堂既是一個文化交流的載體,更是一個文化培養的平臺。
浙江通過文化禮堂“種”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浙江這7600余座文化禮堂的建設主要依託已有的舊祠堂、古書院、閒置校舍、大會堂和文化活動中心,多數都是歷史悠久的古老建築;其次,所有這些文化禮堂的形式也是極其多樣的,有展覽、有講座、有演出、有活動,而這些所圍繞的是當地獨特的民俗。這兩個方面都充分闡明瞭文化禮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即是作為一個載體,去鼓勵當地民眾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讓更多的人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因其經濟活力備受國內外關注。不止經濟,浙江還是文化大省,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有距今8000年的跨湖橋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浙江大力發展文化産業,並於今年年初將其列入“八大萬億産業”之一。根據規劃,到2020年,浙江全省文化及相關特色産業總産出將達到1.6萬億元,佔GDP比重的8%以上。
浙江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悠久的文化底蘊,多樣的傳統文化遺産,更離不開龐大而持續增長的基層文化需求,以及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和文化生産力……在這些方面,文化禮堂功不可沒。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要“文化自信”,要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十九大報告中再次重申了“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把文化自信視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文化自信是對於自身文化傳統的高度認同,這恰恰需要更多的中國人去認識、發掘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去更加積極地講述中國故事。無疑,浙江的文化禮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本網評論員 張淵 楊雲寒)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張淵 楊雲寒 | 責編:楊雲寒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