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提到鄉村振興。圍繞産業振興、人才回歸、留住鄉愁等話題,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興産業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産業如何振興?省人大代表、杭州市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顧曉波代表先從丁磊養豬談起。他説,丁磊的養豬場離臨安很近,就在安吉。養豬大戶那麼多,為何丁磊養的豬肉價那麼高?
報告提到,實施農業“三名”工程,振興歷史經典農産品,加快發展鄉愁産業,打造麗水山耕、三衢味、景寧600等生態品牌,開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顧曉波説,名人和品牌效應是“丁家豬”成功的重要原因。他也注意到,浙江很多地方已經著手推動農産品的品牌化。顧曉波建議,“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自己的品牌”,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提高品質,不能急功近利。
談到品牌的打造,省政協委員、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立民指出,“比如西湖龍井,我們缺的不是茶葉品類品牌,而是企業商業品牌。”
毛立民委員還講了一個故事,此前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不解地問他:同樣是綠茶,為何一袋袋泡的綠茶只要1美元,一杯西湖龍井卻要10美元?
當時,毛立民委員給這位外國朋友講起西湖龍井茶的深厚歷史文化,對方聽了之後伸出大拇指表示肯定。“我們很多農産品背後,蘊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要想打造品牌,就要會講故事,把文化注入品牌中。”
留人才
産業振興,歸根到底要靠人來實現。
2018年,浙江40多位職業農民憑著自身專業特長,獲評高級職稱。不唯學歷論文,打破戶籍、地域、身份、人事關係制約,突出技能技術,這是浙江在人才評價機制的一次突破。
“從農民‘評職稱’就能看出政府對農村人才的重視。”顧曉波代表説,報告還提到,推進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顧曉波代表建議,對於那些返鄉創業的高學歷高層次年輕人,政府要給與足夠的支援。他把這一群體稱作“新農人”。“建議政府對新農人群體進行專題調研,儘快出臺包括金融扶持等全方位的扶持。”
鄉村振興中“人”的問題,省政協委員、臨海市農業農村局産業管理科科長林俊説,隨著我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青壯年流失,農村空心化現象也隨之而來。
“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人的振興上來,才能恢復鄉村的生機和活力。”林俊舉了一個例子,如果農村年輕人都不願回農村生活和發展,土地靠誰來耕種?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因此,他建議,培育一批有文化、有水準、有技術、善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必須強化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力度,提升職業農民隊伍的素養和水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力保障。”
聚人氣
一輪皓月、一潭碧水、風吹稻田、晚霞炊煙……在很多人心裏,提到鄉村,總是繞不開鄉愁。
“要振興鄉村,首先就要凝聚人氣。”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教育局局長毛偉民説,如今在農村生活的多是老一輩農民,青年人外出務工,孩子則從小住校,也不會種地,對故鄉的情感羈絆變得淡漠。
“浙江文化底蘊深厚,風土人情迥異,如果能夠結合當地特色發展鄉愁文化,不僅能夠引導村裏的老一輩意識形態正向發展,也會讓外出的遊子始終有一種牽掛,想要回到故鄉,讓成長的一代了解父輩、祖輩們生活的狀態,浸潤在故鄉的情結裏。”毛偉民委員説,希望故鄉情能吸引有志有為年輕人回到鄉村帶領村民共同振興鄉村的經濟文化發展。
海寧市的博儒橋村是“全國文明村”。省人大代表、海寧市周王廟鎮博儒橋村黨委書記吳清江説:“我們這個全國文明村,是‘眾籌’出來的!”他告訴記者,“眾籌”這一源自網際網路的概念,如今在博儒橋村婦孺皆知。其中包括“籌資”、“籌智”、“籌治”。
“高手在民間。現在,大到美麗鄉村怎麼建,小到一個公園、一條道路的名字怎麼取,我們都尊重村民的意見。”吳清江代表説,鄉村振興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援外,更要發動群眾力量一起參與。這樣,鄉村之美才能遍地開花、持久永恒。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李鵬 朱戈倩 黃雲靈 | 責編:張雲松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