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2018水利新聞作品展 > 報刊網路作品 新聞詳情 A- A+
周家三代:“江河郎中”水文情
發佈時間:2019-04-24 13:25:59    

       號稱大魔王的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昨日登陸廣州,作為蒼南縣水文站職工周蕾,連日來一直關注著它動態。每到颱風來臨,一般人都要往家裏躲,周蕾要偏偏逆風而行。她對此已習以為常,而且,對她來説,從小對水文工作就耳熟能詳。
       溫州多颱風,蒼南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颱風季,更是經常處於“風口浪尖”。出生在有“江河郎中”之稱的水文觀測員世家的周蕾,從小就耳濡目染了爺爺、父親與大風大雨打交道的情景。不過,周蕾告訴記者,和爺爺、父親比起來,作為水文三代,她的工作條件好多了,因為近四十年來,溫州水文事業飛速發展,水文測量,已經從“肉搏”時期逐漸發展到了“智取”階段。□陳彩霞 潘忠斌
       【水文一代】 滿腔熱血落戶蒼南 “江河郎中”拓荒水文事業
       周蕾的爺爺是周耀南。溫州真正的水文第一代人。
       周耀南是江蘇宜興人,1932年出生,1951年7月參加工作。1953年溫州一等水文站成立,開始增設水文觀測站。第二年,周耀南調到原平陽埭頭建設水文站,並認識了他的妻子,從此紮根溫州。
       當時,水文工作僅靠幾根水尺,手工從事看水位、測流量等風險性極高的工作。據老人回憶,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每到一地測量水文資料,都是徒步前往,為了測量數據,經常需要住在廟宇和簡易的茅草房裏,居無定所。1960年8月,兩個強颱風接連登陸溫州地區,為了掌握橋墩水庫流域的降雨量,周耀南連夜冒著傾盆大雨,徒步往返60多裏路,準確掌握降雨過程,為防汛抗洪提供水文資料。因為工作努力,周耀南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周耀南從事水利、水保事業25週年的時候,國家水利水電部還專門給他發了一個榮譽證書,從榮譽證書編號看,他是全國第162位受到此表彰的水利工作者。
       1992年12月,周耀南退休。退休後,熱愛水文工作的他割捨不了水文觀測員這份工作,被返聘為蒼南縣水文站的水文代辦員。直到2009年莫拉克颱風來臨,那天上午8時,他去看水文設施、拍照時摔倒,才和水文觀測這一職業告了別。
       今年已經87歲高齡的周耀南,至今每天堅持鍛鍊,身體健朗,頭腦清晰。見證了溫州水文事業從無到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測量技術等飛速發展,周耀南説,現代技術與他剛參加工作時不可同日而語。
       【水文二代】見證現代水文的巨變,人工觀測被自動雨量計逐漸取代
       周漢平是周蕾的父親。
       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高中畢業的周漢平面臨職業選擇,雖然當年選擇的餘地很大,但因為受父親影響,他也選擇了做一名水文觀測員,來到蒼南縣礬山水文站。
       周漢平介紹説,上世紀七十年代,水文觀測基本上要靠人工,一名專業過硬的水文觀測員必須有兩大看家本領,一是會看雲識天氣。觀天像是他們的基本功,每當看到天色變化了,要趕緊各就各位到達監測點;二是會熟練打算盤。當時觀測水位、雨量、流量都依靠人工,整編資料時全部使用算盤,熟練打算盤成為他們的基本功。
       由於水文站地點偏僻,離家遠,加上當時的交通和通訊也很不方便,如果從家裏去監測站檢查或拿資料,周漢平需要很早起床,要靠雙腳走著去。颱風肆虐時,為了採集數據,他需要堅守測量點,吃住在站裏,有時因為漫水,根本沒辦法出去買東西吃,那就只能餓著肚子工作。在純手工時代,上報水文數據,還需要跑到郵局發報,那時,即使渾身濕透,他也會將所測數據包好,完好無損地上報。
       條件艱苦點不算什麼,在設備簡陋的年代,水文觀測員還是一個危險的職業。測量水流時,人在測船上,拿著儀器測水流,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急流裏,生命都有危險。不過和上一代的父親比起來,周漢平説自己是幸運的,幹這一行雖然吃過苦,但也見證了現代水文的發展過程,親歷了這種巨變:過去測量的手搖纜車後來變成了自動纜車,可以自動測流,原始的人工觀測也被自動雨量計等先進設備逐漸取代。
       1960年出生的周漢平,已經是水文高級工,再過兩年便要退休了。他説,水文數據是水利工作的決策依據,這些數據意義重大,事關百姓生命財産安全,他覺得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
       【水文三代】小女子具備大“能耐”,借助電腦技術安上“千里眼”
       周蕾2009年大學畢業,電腦專業畢業的她在選擇職業時,聽從父親建議,也加入了水利大家庭,成為水文第三代。
       對於水文觀測這份職業,她説自己與生俱來的喜歡。記得2009年莫拉克颱風襲擊溫州,爺爺去當時的靈溪水文站監測水文情況,結果摔了一跤,剛入職的她沒有經過培訓馬上就頂上去了。她告訴記者,水文觀測這一套,她從小跟在爺爺和爸爸邊上“學會了”,水位編碼、上報格式等等直接上手。
       隨著水文觀測設備越來越現代,目前全市水文觀測基本自動化了。因為有了現代設備輔助,和爺爺、爸爸工作那會兒要駐守一個個站點比起來,周蕾的“能耐”也變得越來越大,現在,她利用電腦,“管”的站點可多了。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要記錄1個水文站、3個水位站和11個雨量站的水文數據。颱風影響期間,每5分鐘需要上報一次數據,24小時堅守監測崗位。
       雖然説全自動了,但還離不開人工維護。周蕾告訴記者,在記錄數據過程中,有時需要靠經驗判斷,比如有的站點通過遙感設備測量,如果一直停留在一個數據,也可能是設備出現問題,比如在野外的測量設備被樹葉塞住入口了,或是成為螞蟻窩,入口被螞蟻堵住了,這時候需要他們開車去野外一看究竟,有問題的要及時修理。
       周蕾如今正在職讀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水文水資源專業。她説,將來要更好地發揮自己電腦和水文資源兩個專業知識的優勢。
       不過,周蕾告訴記者,相比爺爺和父親早年的工作條件,儘管現在環境是優越多了,但想做出成績,後來居上,那種熱愛水利,親近自然,吃苦精神卻少不了。“江河郎中”的本色就在這裡。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溫州晚報 陳彩霞 潘忠斌    | 責編:陳童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