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2018浙江兩會 > 即時新聞 新聞詳情 A- A+
人人成園丁 處處成花園 代表委員熱議“詩畫浙江”
發佈時間:2018-01-27 15:35:48    

   “你心中的‘詩畫浙江’是什麼樣子?”連日來,作者穿梭在會場和代表委員駐地提問,得到不少有趣的回答:“是一幅山水畫”“是小橋流水人家”“是顏值和氣質並存”……解讀“詩畫”二字,每人都帶著情調。如果説“美麗”包羅世間萬象,使人感到愉悅美好;那麼“詩畫”則多了一層浪漫,給人帶來無窮想像。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共建共用‘詩畫浙江、美好家園’”,展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畫卷,綠水青山成為浙江最靚麗的金名片。“建設美麗中國”的動人夢想落地到浙江,不僅是天藍、地凈、水清的美好生活,還有了更鮮明的浙江特色。

  “詩畫浙江”該展現何種風情,如何建設?帶著諸多美好期許,代表、委員們立足現實,憧憬未來,暢所欲言。

  全域景區化 風光更秀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要求,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國家公園,力爭到2022年全省有10000個行政村、1000個小城鎮、100個縣城和城區成為A級景區。

  這個目標如何落地?象山人的經驗是因地制宜、海陸聯動。“省裏提出建設大花園,象山則要建設海上大花園。”省人大代表、象山縣長黃煥利説,過去幾年,象山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推進美麗城區、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海島全覆蓋。

  反覆閱讀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抓好大花園建設的內容,黃煥利代表説,“象山的特色是海、島、礁、灘塗應有盡有。為展現‘山海風貌、田園風光、半島風情’,象山實施村莊‘一戶多宅’清理改造,80%的村莊已完成,累計建成各類示範村144個;加強‘城市雙修’,按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標準和內涵推進現代化濱海城區建設,全面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在大花園已成為現代化浙江普遍形態的當下,省政協委員、浦江縣農業局黨委委員高安忠認為,要打造全域景區化,還要城鄉聯動,補齊小城鎮環境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種不平衡不充分也體現在生態環境上。”在他看來,城鄉協調包括空間格局、生態環境等方方面面,“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展開,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使城鄉真正融為一體。”

  在浙江,一場遍及全省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浪潮風起雲湧,眾多小鎮舊貌換新顏。從這個生機盎然的新窗口觀察,也得以窺見補齊全域美麗短板、構建城鄉和諧環境在浙江的演繹。

  高安忠委員説,浦江秉持城鄉一體、全域整治的要求,在全域景區化藍圖中,把一個鄉看成一個點,並加以串聯,不但對集鎮主要街巷的沿街房屋外立面統一改造,還投資建設農貿市場、景觀長廊、夜景燈光秀等一大批項目,不光為一個小鎮而整治,與城鄉全域統籌、通盤考慮的觀念,是補齊全域生態環境短板應著力加強的。

  文化是靈魂 韻味更突顯

  幾天前,浙江首批14家旅遊風情小鎮正式命名。省政協委員、舟山市旅遊委主任曹泓覺得,這正體現了“詩畫浙江”的韻味,“區別於特色小鎮,旅遊風情小鎮的個性標簽是風情。這種風情體現在山水背後的歷史文化,可以是粉墻黛瓦、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也可以是祭祖、賽龍舟等傳統民俗。”

  “詩和畫要延伸到海洋文化,舟山也會出現很多成熟的風情小鎮。”曹泓委員今年帶來有關“兩條船”的提案,“一條古帆船,一條郵輪,是海洋特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代表。我建議深度挖掘海上絲綢之路等故事和歷史,把這兩條船的文化打造好。”

  “詩畫是一種很美的意境,極具江南水鄉特色,對浙江在美麗的基礎上有了更精準的定位。”她説,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只有抓住文化特色才能脫穎而出,“山清水秀的風景被賦予體驗式的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蘊,才能突顯出不一樣的韻味。除了景點本身,旅遊線路中的故事和背後的歷史文化更需要被挖掘,我們的思路還可以再開闊些。”

  感受到特色文化帶來的可持續發展動能,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大陳鄉黨委委員汪衍君也把目光聚焦於此。

  “美麗鄉村美在哪兒?美在故事,美在文化內涵,缺了文化就是缺了靈魂。”他説,這文化不是工廠化、格式化的,也不是模倣的,而是獨特的,能傳承中最經典的故事和最樸素的情感。

  大陳的村民們可能説不上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但提起村歌《媽媽的一碗大陳面》《大陳,一個充滿書香的地方》等,每個人都能娓娓唱來。他説:“我們還要把鄉村傳統文化寫成故事、排成戲,讓人留下更深刻記憶。有生命力的文化,也最終能為農村社會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美麗惠民生 花園更長效

  如今,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的浙江,怎樣實現更長遠的夢想?

  “正如報告提到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依然艱巨’,綠色發展的道路永無止境。”省政協委員、省水利廳治水辦主任朱法君認為,站在新時代,浙江要把環境整治攻堅戰轉化為持久戰,內生動力是要惠民,“把提升環境與發展産業結合,把美麗的環境變成為百姓增收的資源,大家就會自覺維護。這才是真正建立長效機制,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到實處。”

  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新政”“人人成園丁、處處成花園”。“這都要求我們建立長效機制。”他説,“在剿劣後,重心要移到完善河長制,實施湖長制,探索灣(灘)長制上來。我去過蓮都大港頭鎮古堰畫鄉,那裏在治水拆違後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發展新動能,讓百姓共用生態紅利,是建設‘大花園’的典範。”

  這條路也是很多地方的共同選擇。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支援湖州、衢州、麗水等市打造“兩山”理念示範區,省人大代表、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心情激動,“綠色經濟是余村發展的最大優勢,也是余村人堅定不移的發展道路。”

  潘文革代表來杭前,村裏剛通過一項全新的“村民行為準則30條”,包括禁燃煙花爆竹、限用化肥農藥、垃圾不落地等。他表示,今後仍需探索形成生態環境增收惠民、再反促建立長效機制的良好迴圈,“要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做精做優生態産業,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做到極致。”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    | 責編:李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