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省政協委員、縉雲中學副校長丁敏林在休息的間隙,“曬”起了學校的兩張“成績單”——
第一張,是令人欣喜的:在縉雲中學,我們去年的高考成績又一次創下新高;
第二張,則不夠樂觀:近年來,中小學師資不足的現狀並沒有改觀。
兩份成績、兩種格局,折射出的正是我省部分後發地區基礎教育的短板。此時,幾位教育界別委員圍坐過來,紛紛“曬”起了第二張“成績單”。
“近年來,我們的基礎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人才失衡的現象較為嚴重。” 省政協委員、衢州高級中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鄭友民第一個參與討論,他翻開自己關於加大對後發地區人才扶持力度的提案,指著幾行標了重點的字説道。
“溫州是國家民辦教育綜合試點。以幼兒園為例,近年來民辦園教師品質不高,限制了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省政協委員、平陽中學語文教研組長萬曉萍説。
如何解決基礎教育人才留不下來、沉不下去的難點?鄭友民認為,突破口在政策上。因此他呼籲:“對人口相對較少的後發地區,教育、人力社保相關部門的職稱評定應該給予適當傾斜,從而調動基層教師的積極性。”
“沒錯,對後發地區而言,人才的傳幫帶並不是簡單的一堂課、一次培訓就能解決的。”丁敏林委員説,人才強省的建設過程中,基層教育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
討論中,萬曉萍委員拿出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品質普及15年基礎教育”讓從事了28年基層教育事業的她感觸頗深。“對後發地區而言,如何才能做到‘優先’和‘高品質’?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教育專項資金的落實到位,是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的關鍵。”
討論期間,幾位委員分別提到了2015年6月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認定我省所有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估標準。
“基本均衡發展,意味著我們還有發展空間。” 丁敏林委員繼續説道,空間就在浙江的後發地區。
“只有實現後發地區基礎教育的高品質,才能真正實現全省基礎教育的高品質。”鄭友民委員説。
溫州是國家民辦教育綜合試點。萬曉萍委員認為,後發地區的教育現代化發展,要加大對公辦學校的扶持力度,形成公辦民辦教育齊頭並進、取長補短、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這場小型討論過程中,有委員想起,十多年前,山海協作工程讓我省的山區、海島面貌一新,他們相信不遠的將來,高品質基礎教育的陽光也會灑滿城鄉。
此時此刻,他們帶著兩張“成績單”、帶著新的思考,開啟新的征程。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 | 責編:呂金津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