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杭城室外積起了雪,雪地中一個個清晰的腳印通往省兩會的分會場,農業和農村界別的委員們聚在一起進行了聯組討論。
“很多人以為抹茶是日本的,其實抹茶是中國的,宋代徑山寺的‘抹茶宴’是日本抹茶的‘老祖宗’,就是因為以前品牌沒打出去。”省政協委員、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立民的一句話,引發了現場的熱烈討論。
“別小看一片小小的茶葉,它與鄉村振興、‘品字標’企業培育等熱詞都息息相關。”毛立民委員説,浙江茶産業基礎好,是世界綠茶的中心産地,但品牌建設和品牌持續投入的意識卻不強,品牌提升後勁不足,“2014年西湖龍井公用品牌估值排名全國第一,但2015年卻被安溪鐵觀音超越,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出來‘搭便車’的人多,維護品牌美譽度的人少。”
毛立民委員翻開政府工作報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奔頭、吸引力哪來?離不開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壯大浙江農業品牌。我建議除公用品牌外,更要加強對企業品牌的扶持,成立專項基金支援茶葉品牌建設,建立品牌産品深加工點,並整合西湖龍井等浙江茶葉品牌資源,通過産業集聚形成産業品牌,加快茶産業優化升級。”
一“言”激起千層浪。委員們踴躍發言。“要讓浙江的農業品牌打得更響、走得更遠,還面臨一些現實問題。”省政協委員、龍泉市天和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子敬説,“比如怎麼提高農民種出優質農産品的思想?農業科技投入怎麼加大?”
天和農業以生産銷售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農産品為主,近年來在科技創新、設備改進上投入很多。“要打造品牌,文化是最有特色的標簽。我們在農産品原料基地開展農民培訓,大力宣傳要種‘良心菇’的企業文化,還建立了一個香菇文化博物館,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我們的龍泉香菇成為有文化底蘊的品牌。”
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網際網路+農業”,在會場上,不斷激發委員們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融。
聽著大家的發言,省政協委員、嵊州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洪一直認真做著記錄。“我來的時候,我們那的種糧大戶們問我,今年糧食的收購保護價會不會下調?糧食訂單獎勵會不會取消?我説我來問問。”趙洪委員説,“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嚴重,一些種糧大戶的收益十分低,而且不穩定,政府的補貼是一塊很大收益。現在我一方面呼籲政府不要下調糧食收購保護價,另一方面更想看到農民們能種出更優質的糧食,與市場接軌,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糧食品牌,這比依靠政府補貼的收益大得多。”
天色已暗,會議散場,討論卻仍意猶未盡。走出會場的趙洪委員告訴作者,嵊州正在開展“好稻米”評比活動,他希望家鄉能有更多走出去的好品牌;而毛立民委員則期待著,有更多品牌茶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建立國際市場行銷網路,邁向更遠的國際市場,講好中國茶的品牌故事。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 | 責編:呂金津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