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

發佈時間: 2022-09-13 16:51:13 | 來源: 上游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9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展成就舉行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十八大以來,水利部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總體回升,白洋淀水生態得到恢復,永定河等一大批斷流多年河流恢復全線通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介紹,十年來,成功戰勝黃河、長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嚴重洪澇災害,近十年我國洪澇災害年均損失佔GDP的比例,由上一個十年的0.57%降至0.31%。今年面對長江流域1961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堅持精準範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保障了1385萬群眾飲水安全和2856萬畝秋糧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此外,十年來共解決2.8億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困擾億萬農民祖祖輩輩的吃水難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加強農田灌溉工程建設,建成7330處大中型灌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37億畝,在佔全國耕地面積54%的灌溉面積上,生産了全國75%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流域水生態保護治理。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體系,省市縣鄉村五級120萬名河湖長上崗履職。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總體回升,2021年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深層承壓水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白洋淀水生態得到恢復,永定河等一大批斷流多年河流恢復全線通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

十年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萬平方公里,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實現荒山披綠、“火焰山”變“花果山”。


推薦閱讀
“大運河第一碼頭”啟動遺址修繕 為此,修繕工程將對南城墻西段進行整體保護,徹底清除對城墻造成破壞的樹木、灌木、垃圾、雜土等,補砌墻芯及開裂墻體,恢復遺址原狀,保留城墻遺址的殘缺之美。張家灣城墻遺址上次修繕時間為2004年,目前殘存南城墻西段、南城門及南城墻東段,全部列為本次遺址修繕的範圍。時隔18年再次修繕本次啟動的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修繕工程,包括城墻遺址和通運橋兩部分,都是見證古時張家灣漕運盛景的核心文物遺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文化內涵”知多少 佑勝教寺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修繕特點:修繕按照歷史制式歸整佑勝教寺院門。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紫清宮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修繕特點:此次修繕按照歷史制式,重砌了紫清宮院墻。
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6座步行橋正式命名 滄曲橋寬6.5米,橋身為鋼結構箱型截面拱,設計凈跨徑為單跨58.23米、拱高6.6米。佟卉橋寬7米,橋身為鋼結構箱型截面拱,設計凈跨徑為單跨50米、拱高5米。橋梁外側採用木結構交織裝飾,橫樑處有獅子雕刻圖案,欄杆為金屬倣木欄杆,在端部縱坡較大處設置踏步。
在運河邊構建揚州新文化地標 成為國內外遊客實地造訪或“網上雲遊”的熱點,是三灣所在的揚州東南片區迎來的重大發展機遇,揚州東南沿運河區域,正抓住契機,積極融入城市改造和文旅産業發展的藍圖,把千年運河舊址提升建設成為揚州文化旅遊的新高地。當前,揚州正創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三灣濕地生態文化公園為新的文化地標,建設三灣文旅景觀,打造博古通今的東南文化高地,為市民及遊客帶來時空交錯的獨特文化體驗。作為國家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揚州是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牽頭城市,也是大運河沿線擁有遺産點最多的城市,更享有“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美譽,揚州全市上下正把文化事業發展作為對話歷史、立足當下、傳承未來的理想追求,持續推進文旅産業發展,全面加強文化産品供給,著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