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文化內涵”知多少

發佈時間: 2022-09-09 16:24:07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燃燈塔

位置:通州區北端運河西岸

修繕特點:修繕過程遵循傳統工藝。為了保護塔身,腳手架和燃燈塔“零距離接觸”。安裝了自動“體檢”設備,今後只要塔基和塔身稍有損壞,這套資訊化系統就能發現“病灶”並提示管理單位。燃燈塔在景觀亮化提升項目中,不在塔體上有任何施工,而是選用光柱將塔身照亮。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將開設“狀元文化體驗”“非遺傳習所”等特色項目,運用AI(人工智慧)、全息投影等技術為遊客打造虛擬現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保護與傳承大運河沿岸民俗風情和非物質文化遺産。

背景延伸:燃燈塔,通州八景之一,始建於北周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燃燈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56米,為十三層密檐式實心塔,磚木結構。其風鈴多達2248枚,為世界之最。全塔所嵌磚雕、灰塑神像424尊。唐貞觀七年(633)復建,遼重熙年間(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經修繕。康熙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剎毀,1987年重修塔頂。

它千百年來矗立在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守護著京城的東大門。在漕運盛行的年代,很多運送糧食的船隊,都是以這座燃燈塔作為導航的標誌,只要看到了燃燈塔,就意味著船隊到達了通州。清代詩人王維珍曾在《古塔淩雲》一詩中寫道:“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

通州文廟

位置:通惠河河口南岸

修繕特點:按照歷史文獻改建聖訓亭,重建文廟院落內圍墻。復原文廟泮橋舊貌,橋體內側使用舊橋老磚。泮池鋪設了防水磚,未來還將打造水系景觀。

應用場景:預計年底對市民免費開放,從文物景觀向旅遊景點的轉化,記錄大運河歷史。

背景延伸:通州文廟是通州第一景“三廟一塔”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廟早四年。自建成以來經歷元、明、清三代22次修復擴建,至光緒九年已形成除北京孔廟之外,北京現存最大的文廟。于1985年被公佈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通州文廟自元代建立以來,至光緒結束科舉,從通州文廟“走出去”的儒士有2名狀元、141名文進士、517名文舉人以及1700多名進入國子監的貢生。

1933年薊密非戰區行轅公署設此。1935年,偽冀東政府設此。1948年12月,冀東十四軍分區設此。1949年8月,河北省通縣專署設此。1958年,北京花絲鑲嵌廠遷此,原殿宇多有改建。該廠破産後,轉由通州區文化委員會管理使用。2004年至今分期對文廟部分建築進行修繕和復建,恢復其歷史宏偉原貌。

佑勝教寺

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

修繕特點:修繕按照歷史制式歸整佑勝教寺院門。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

背景延伸:北京通州佑勝教寺位於通州區大成街1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寺內燃燈寶殿內供奉著光明遍照燃燈古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似始建於北齊(550—577),歷經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共計12個朝代;院內的燃燈佛舍利塔建於北週末期(577-581),略晚于寺院;與寺院同時並存的還有古槐一棵;它們共同見證了寺院1400餘年的興衰歷史。佑勝教寺現有山門,天王殿、燃燈寶殿、三聖殿、觀音殿、地藏殿五間,寮房數間。

紫清宮

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

修繕特點:此次修繕按照歷史制式,重砌了紫清宮院墻。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

背景延伸:紫清宮建於明代中期,光緒年間重修,在佑勝教寺東,文廟左後側,又建道教宮觀紫清宮,由都人會同州人一同捐建,供奉太上老君,俗稱紅孩兒廟,因其殿壁所繪紅孩兒,生動逼真活靈活現之故。一進院落,只剩山門一間、正殿三間、西配殿三間加山門前古槐一株。通州區2004年對紫清宮進行修復,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又多次進行修繕。2019年以來,通州區進一步全面實施“三廟一塔”景區整改提升工程,對景區文物進行了全面修繕,對景區環境、公共服務設施、智慧管理等進行了全面提升。


推薦閱讀
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文化內涵”知多少 佑勝教寺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修繕特點:修繕按照歷史制式歸整佑勝教寺院門。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紫清宮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修繕特點:此次修繕按照歷史制式,重砌了紫清宮院墻。
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6座步行橋正式命名 滄曲橋寬6.5米,橋身為鋼結構箱型截面拱,設計凈跨徑為單跨58.23米、拱高6.6米。佟卉橋寬7米,橋身為鋼結構箱型截面拱,設計凈跨徑為單跨50米、拱高5米。橋梁外側採用木結構交織裝飾,橫樑處有獅子雕刻圖案,欄杆為金屬倣木欄杆,在端部縱坡較大處設置踏步。
在運河邊構建揚州新文化地標 成為國內外遊客實地造訪或“網上雲遊”的熱點,是三灣所在的揚州東南片區迎來的重大發展機遇,揚州東南沿運河區域,正抓住契機,積極融入城市改造和文旅産業發展的藍圖,把千年運河舊址提升建設成為揚州文化旅遊的新高地。當前,揚州正創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三灣濕地生態文化公園為新的文化地標,建設三灣文旅景觀,打造博古通今的東南文化高地,為市民及遊客帶來時空交錯的獨特文化體驗。作為國家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揚州是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牽頭城市,也是大運河沿線擁有遺産點最多的城市,更享有“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美譽,揚州全市上下正把文化事業發展作為對話歷史、立足當下、傳承未來的理想追求,持續推進文旅産業發展,全面加強文化産品供給,著力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做好大運河保護利用的大文章 ”杜衛建議,應以歷史經典産業、時尚文創等特色小鎮為載體,推進運河沿線的中華老字號保護傳承和時尚文創産業發展。“要進一步發揮特色小鎮的作用,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有機融合。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全國政協委員們一直在奔走呼籲。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