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塔
位置:通州區北端運河西岸
修繕特點:修繕過程遵循傳統工藝。為了保護塔身,腳手架和燃燈塔“零距離接觸”。安裝了自動“體檢”設備,今後只要塔基和塔身稍有損壞,這套資訊化系統就能發現“病灶”並提示管理單位。燃燈塔在景觀亮化提升項目中,不在塔體上有任何施工,而是選用光柱將塔身照亮。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將開設“狀元文化體驗”“非遺傳習所”等特色項目,運用AI(人工智慧)、全息投影等技術為遊客打造虛擬現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保護與傳承大運河沿岸民俗風情和非物質文化遺産。
背景延伸:燃燈塔,通州八景之一,始建於北周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燃燈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56米,為十三層密檐式實心塔,磚木結構。其風鈴多達2248枚,為世界之最。全塔所嵌磚雕、灰塑神像424尊。唐貞觀七年(633)復建,遼重熙年間(1032-1054)重建,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1670)曾經修繕。康熙十八年地震身圮,三十七年(1698)再建塔身。1976年唐山烈震波及剎毀,1987年重修塔頂。
它千百年來矗立在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守護著京城的東大門。在漕運盛行的年代,很多運送糧食的船隊,都是以這座燃燈塔作為導航的標誌,只要看到了燃燈塔,就意味著船隊到達了通州。清代詩人王維珍曾在《古塔淩雲》一詩中寫道:“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
通州文廟
位置:通惠河河口南岸
修繕特點:按照歷史文獻改建聖訓亭,重建文廟院落內圍墻。復原文廟泮橋舊貌,橋體內側使用舊橋老磚。泮池鋪設了防水磚,未來還將打造水系景觀。
應用場景:預計年底對市民免費開放,從文物景觀向旅遊景點的轉化,記錄大運河歷史。
背景延伸:通州文廟是通州第一景“三廟一塔”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廟早四年。自建成以來經歷元、明、清三代22次修復擴建,至光緒九年已形成除北京孔廟之外,北京現存最大的文廟。于1985年被公佈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通州文廟自元代建立以來,至光緒結束科舉,從通州文廟“走出去”的儒士有2名狀元、141名文進士、517名文舉人以及1700多名進入國子監的貢生。
1933年薊密非戰區行轅公署設此。1935年,偽冀東政府設此。1948年12月,冀東十四軍分區設此。1949年8月,河北省通縣專署設此。1958年,北京花絲鑲嵌廠遷此,原殿宇多有改建。該廠破産後,轉由通州區文化委員會管理使用。2004年至今分期對文廟部分建築進行修繕和復建,恢復其歷史宏偉原貌。
佑勝教寺
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
修繕特點:修繕按照歷史制式歸整佑勝教寺院門。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
背景延伸:北京通州佑勝教寺位於通州區大成街1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寺內燃燈寶殿內供奉著光明遍照燃燈古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似始建於北齊(550—577),歷經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共計12個朝代;院內的燃燈佛舍利塔建於北週末期(577-581),略晚于寺院;與寺院同時並存的還有古槐一棵;它們共同見證了寺院1400餘年的興衰歷史。佑勝教寺現有山門,天王殿、燃燈寶殿、三聖殿、觀音殿、地藏殿五間,寮房數間。
紫清宮
位置:通州區大成街1號
修繕特點:此次修繕按照歷史制式,重砌了紫清宮院墻。
應用場景: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群景區,預計年底對外開放。
背景延伸:紫清宮建於明代中期,光緒年間重修,在佑勝教寺東,文廟左後側,又建道教宮觀紫清宮,由都人會同州人一同捐建,供奉太上老君,俗稱紅孩兒廟,因其殿壁所繪紅孩兒,生動逼真活靈活現之故。一進院落,只剩山門一間、正殿三間、西配殿三間加山門前古槐一株。通州區2004年對紫清宮進行修復,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又多次進行修繕。2019年以來,通州區進一步全面實施“三廟一塔”景區整改提升工程,對景區文物進行了全面修繕,對景區環境、公共服務設施、智慧管理等進行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