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河北滄州非遺傳承人創作石影雕版《千里運河圖》

發佈時間: 2022-07-19 16:37:28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隨著兩斤多重的銅鏨不斷敲擊,黑色花崗岩石板上留下一條條流暢的波紋,慢慢形成船舶劃過水面的痕跡,行船、樓閣等畫面形象也漸漸豐滿起來。17日上午,在位於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的工作室內,河北省級非遺項目石影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方士英正在用心創作石影雕版《千里運河圖》的北京段景象圖。

作為河北吳橋石影雕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方士英説,這是他首次以石影雕形式記述大運河兩岸古建橋梁、文化藝術、風光地貌和百姓生活景象。

據方士英介紹,石影雕就是利用鋼錐、銅鏨等工具在黑石板上敲擊,以深淺不一的“點”,勾勒出層次鮮明、形象逼真的黑白灰畫面。這一技藝起源於清末,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創作石影雕作品,就像在石板上‘刺繡’一樣。”方士英説,創作時要用手腕的力量穩住銅鏨,敲擊時不能偏移,更不能出錯,因為沒辦法擦拭和塗改。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方士英不斷進行創新,融入攝影光學效果,強化了石影雕作品的“神似”,將這一技藝推向新高度。2012年,她的人物肖像作品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上獲金獎。2022年,方士英榮獲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稱號。

“這兩年,隨著大運河的修復,運河兩岸又重現昔日盛景,去年我就開始構思,希望能通過石影雕技藝,‘銘刻盛世長河,留下新時代印記’。”方士英説,她用半年時間對大運河進行考察,完成了基礎的繪圖設計,今年年初,正式開始創作《千里運河圖》。

方士英説,《千里運河圖》由八方石板組成,每方石板寬60釐米、長120釐米,選取大運河沿線的北京通州、天津三岔口、山東臺兒莊、江蘇揚州等8個典型場景,將通過不同點位,展示明代、清代、民


推薦閱讀
傳承運河文化 讓千年文脈煥發新時代光彩 要在水體治理、河道疏浚、調水、防洪、堤壩整修等工作的開展上,注重對運河原生面貌的維護,守護運河的現實空間是守護文化場域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資本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深挖運河文化,暢遊運河地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河北滄州非遺傳承人創作石影雕版《千里運河圖》 劉天奇攝中新網滄州7月17日電(王天譯哈聰傑)隨著兩斤多重的銅鏨不斷敲擊,黑色花崗岩石板上留下一條條流暢的波紋,慢慢形成船舶劃過水面的痕跡,行船、樓閣等畫面形象也漸漸豐滿起來。“創作石影雕作品,就像在石板上‘刺繡’一樣。2012年,她的人物肖像作品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上獲金獎。
通州運河碼頭開展暑期“防溺水”演練 本報記者甘南攝活動中,民警和藍天救援隊隊員結合不同場景,對孩子們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通過互動問答、情景模擬等形式進行安全小知識講解,同學們紛紛舉手搶答,現場氣氛十分活躍。藍天救援隊隊員結合真實案例,對溺水常見場景、溺水原因、自救自護措施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並在現場演示模擬放置救生圈、心肺復蘇等救援辦法,告訴孩子們遇險務必大聲呼救、求助大人、撥打110等正確方法。演練活動中,救援隊員下水示範,帶來直觀的教育效果。
讓大運河文化帶更加流光溢彩、造福人民 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文章,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能充分發揮其在交通、水利、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推動河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重要資源。”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