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津冀協同發展7週年丨千年運河“金名片”越擦越亮眼

發佈時間: 2021-03-10 17:31:58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陳強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驚蟄甫過,萬物復蘇,位於城市副中心畔的大運河,水光瀲艷、候鳥雲集。在北運河管理處工作已有20多年的楊子超,每次來到岸邊,內心都不由得感慨,“曾經的運河美景又回來了。”

 

北京市通州區的京杭大運河北京段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倚運河而建。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次視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時曾指出,“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城市副中心將千年運河這文化“金名片”擦拭得越來越亮眼。

倒退二十來年,通州運河曾是一條臟河、臭河。“周邊好多企業的污水都往這兒排,老遠都能聞到一股臭味。”楊子超回憶。

近10年來,北京市、通州區大規模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大運河北京段流域內的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沿線村莊的生活污水也納入市政管線或建設臨時污水處理廠。截住污水後,“打掃”大運河河道,定期對河道進行清淤,讓河道徹底“洗澡”。此外,河道管理部門還定期向河道投放魚苗、增補水生植物,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逐步還清運河水質。

國家啟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後,貫穿北京、河北、天津的大運河治理不再是三省市各自單打獨鬥,而是共同編制出臺了北運河治理規劃,“三省市經常召開聯席會,互相分享治理經驗。”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最讓人期盼的就是北運河的通航。繼2019年10月份北運河通州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今年6月,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里河道將全線通航。未來一兩年,北運河通州段和香河段也將實現通航,“乘船到河北”將成為現實。

目前,北運河通州段甘棠船閘、榆林莊船閘全面施工,“綠道花谷”和“延芳畫廊”兩大景區正在建設;香河段也正抓緊整治河道、新建碼頭、生態綠化。未來,通州、香河兩地攜手打造的“人在畫中游,景在水中走”美景,將吸引更多遊人領略大運河風光。

運河生態環境好了,來串門兒的鳥兒也越來越多。每天,運河兩岸,總有數不清的“影友”舉著長槍短炮捕捉珍稀鳥類的倩影。

“影友”紅姐家住河北大廠,經常自駕到運河邊拍鳥。幾年來,“飛”進她鏡頭裏的鳥類已有200多種。“這就是頭兩天在運河拍的銀鷗,有好幾百隻,特壯觀。”她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圖片裏的銀鷗,有的捕魚、有的休息,羽毛被運河水洗刷得分外白凈。

家住大運河邊天橋灣社區的退休教師陳迎憲,雖然不會攝影,但也能叫得出綠頭鴨、鳳頭鸊鷉等鳥類的名字。“現在,這些鳥的數量越來越多,咱們經常碰面,總要知道人家叫什麼呀。”陳迎憲把這些運河裏的常客稱為“好鄰居”。

依託大運河的旖旎風光和沿線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城市副中心正在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國家5A級景區。“三廟一塔”景區非遺傳習所、西海子實景演藝、水馬驛水資源保護利用中心等項目正加快推進,預計2022年通州大運河5A級景區將基本建成。

 

 

推薦閱讀
大運河滄州城區段獲評全省“秀美河湖” 這次滄州市申報的大運河滄州城區段(新華橋至禦碑苑)全長12.2公里,是滄州大運河生態環境最為優美的河段之一,原始古樸,蜿蜒曲折,河暢景美,韻味悠長。經過各地申報、問題篩查、第三方現場檢查、群眾滿意度調查、網路投票、專家評審和公示等環節,最終形成了評選結果,全省共有10條(段)河湖入選,大運河滄州城區段上榜。滄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落實河湖長制為抓手,統籌做好文物保護、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拆遷拆違、生態修復等五大工程,努力將大運河滄州段打造成為河湖空間整潔、工程管護良好、岸線生態優良、人水和諧共生的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和城市生態休閒走廊。
千年運河“金名片”越擦越亮眼 繼2019年10月份北運河通州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今年6月,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里河道將全線通航。”北京市通州區的京杭大運河北京段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北京城市副中心倚運河而建。未來一兩年,北運河通州段和香河段也將實現通航,“乘船到河北”將成為現實。
大運河專家連續十年丈量“京東最大自然村” 陳喜波據此推測,村民口中一夜而起的大寺廟就是為康熙的此次駐蹕而建,而建廟的這一宿正是康熙與孝莊到達平家疃之前在三河縣城駐蹕的一宿。按照史書記載,陳喜波將康熙三次駐蹕平家疃的日程一一列了出來,蛛絲馬跡中,陳喜波將這“一宿”的故事與康熙第一次的駐蹕對應了起來。這些線索一串,讓陳喜波想到了康熙駐蹕平家疃的一首詩。
全國政協委員薛亮: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産 保護、傳承和利用 各級各部門定期會商聯動,形成黨委領導、黨政群協同、部門負責、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開展對大運河全方位的系統研討,凝聚發展共識,推進價值共創,重塑大運河南北經濟交流。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